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信仰上有偏差的異端思想
早期教會史
教父們的著作 ,
後使徒時代(Post-Apostolic Age),主後100~170。 ,
第一世紀的教會 , 初 早 期 教 會 時 代 , 教會內部的腐化與分裂 ,
初期教會之發展 , 正典和信經之建立 , 教會與信徒對政府的態度 ,
早期教會的見證 , 第一至三世紀的教會 , 教會全面得勝 ,
教會純正的教導──使徒的教導作為基礎,
尼西亞前時代(Ante-Nicene Age),主後170-325 ,
早期之派別 ,
早期之逼迫 ,
早期之異端 ,
早期宣教 ,
康士坦丁皈依基督教
國教時期教會史
尼西亞時代(Nicene Age),主後325~590 , 教會日形穩固 ,
康士坦丁 , 康士坦丁皈依基督教 ,
君士坦丁大帝 , 康士坦丁死後之政局變遷 ,
基督教為國教 , 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 ,
在第三世紀至第四世紀阿拉伯人的福音宣教事工 ,
宣教事工擴展到印度 , 福音傳進埃塞俄比亞 (或譯埃提阿伯) ,
基督教在阿克蘇姆的宣教事工(之後被稱為埃塞俄比亞或譯埃提阿伯) ,
到埃提阿伯的宣教士及聖經翻譯者 , 東方教會宣教的成就 ,
西方拉丁語系及塞爾特語系教會成就的介紹 ,
拉丁語系(西方)及塞爾特語系教會之宣教時間表(313-503 AD) ,
默爾啟派教會對宣教的奉獻--聖經阿拉姆語和耶穌阿拉姆語保存了 ,
南方的科普特及阿比尼西亞教會:從早期基督教宣教到濃厚的教會傳統 ,
努比亞早期基督徒及宣教事工 , 來自於東方敘利亞教會宣教支援 ,
第四及五世紀的組織、崇拜及聖曆的發展 , 封建制度 ,
四次大公會議 ,
第四及五世紀教義的爭論 ,
亞流和亞他那修 ,
修道運動 ,
10/25出生之基督教人物
🕊 ️ 一、約翰 ‧ 歐文( John Owen, 1616–1683 )【部分傳記記載為 10 月 25 日受洗日】 📍 出生地:英格蘭牛津郡 📖 身份:清教徒神學家、牧師、牛津大學副校長 貢獻: 改革宗清教徒中最具學術深度的神學家之一。 ...
-
📖 書名: Table Talk (德語: Tischreden ) ✍ 作者: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 📅 成書時間: 約 1531–1546 年(死後由門徒整理出版) 📚 內容類型: 宗教對話、神...
-
十六世紀的歐洲,因著宗教版圖的重整,爆發了多次的戰爭。其中最後、也是最無意義的一場為1618至1648的「三十年戰爭」。戰爭分為四個階段,範圍從波希米亞、蒙羅維亞,一路擴大至整個歐洲,危害極甚。就德國而言,這次戰爭殺戮了全德2/3的人口,舉目所見田野荒蕪,工商摧毀殆盡,淒涼之...
-
🕊 ️ 一、詹姆斯 ‧ 庫克( James Cook, 1728–1779 ) 📍 出生: 1728 年 10 月 27 日,英格蘭約克郡 📖 身份:英國探險家、航海家 ⚠ ️ 雖然他不是神職人員,但在教會史中,他的航行間接開啟了基督教在太平洋島嶼的宣教...
-
公元前6世紀末到公元前1世紀末古羅馬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國家。羅馬王政時代末期,出現塞維 ‧ 圖里阿改革,隨之羅馬進入階級社會,形成羅馬共和國。羅馬共和國具有明顯的貴族專政性質。 共和國的最高行政權由執政官掌握,執政官有二名,從貴族中選出,任期一年,平時有行政、司法權,戰...
-
黑暗時代產生的由來 在「 羅馬 和平」的盛世, 羅馬帝國 北邊的疆界,僅止於 萊因河 和 多瑙河 一線,廣大的中 歐 和北 歐 地區還住著許多野蠻民族,如 日耳曼 人( Germans )、 北蠻 人(Northmen) 和 斯拉 夫 人(Slavs)等。 到了西元四...
-
使徒約翰是伯賽大人(約 1:44;可1:19) 父親:西庇太,是個漁夫 母親:撒羅米,是愛主的姊妹(路 8:3;太27:56;15:40;可16:1) 哥哥:雅各,也是十二使徒之一,他是十二使徒中首位殉道(徒 12:1) 而約翰則是最後離世的。 ...
-
在十八世紀,英國興起了若干自由傳道者(evangelists)。他們並非受雇於主流的英國聖公會的體制之內,甚至未曾受過正規的神學訓練。 自由傳道者由於不在聖公會的體制中,便不受任何牧區的約束。在這以前,英國教會有嚴格的牧區觀念,每個牧者都有其隸屬的教堂及牧區,他們的工...
-
亨利馬廷(Henry Martyn) 1780-1812 , 藉着死 ,
-
【人生的命運和歸宿】 王明道自小對死亡懼怕,六到九歲時已經開始為死亡問題擔憂:「我怕死,但我知道遲早不免於死。我求長生,但我知道不會得到長生。我悲觀,我失望,沒有人給我帶來安慰與喜樂!每逢讀書或玩耍的時候也是興高采烈,但一想到人生的歸宿,就感覺痛苦萬分!」 他時常...
-
約在公元 150 年生於希臘的雅典,他也如奧古斯丁一樣,經過漫長的尋覓才找到心靈的歸宿。在皈依之前,他曾周遊各地,拜訪名師,最後在亞歷山大遇到當地教理學院的創始人 Pantenus ,深受他吸引、感染,以致留在亞歷山大進行研究、講學,凡二十多年,直至教難興起,才迫不得已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