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9日 星期三

教會改革是全民的期望

 

  教會巴比倫被擄(西元1309一1376年)的恥辱、大分裂(西元1378一1417年)的醜行,以及無數敗德行為,使真基督徒對羅馬教會感到無比傷痛,呼籲徹底改革的聲音,不斷地發自西歐各國。

      這些呼籲改革的聲音,終於使教會召開三次大會,分別在比薩、君士坦漸及巴塞爾(西元1409一1449年)舉行。但對正直的基督徒而言,這三次大會令他們非常失望,因為它們對改革教會毫無成就,相反的,情況卻越來越糟。

      所有敗壞教會的罪惡及弊端,都集中在「教廷官吏」(curia)身上。在教會被擄巴比倫及大分裂之後不久,教皇制便進入異教文藝複興的影響之下。教皇們變成世俗化的義大利貴族、一批藝術與文學的愛好者。

  教皇利奧十世是一個高雅的紳士型人物,對異教文化的文藝複興有濃厚的興趣,他雖然生活檢點,卻很世俗,對屬靈的事毫無興趣;在他被封為教皇後,他說:「現在讓我們來享受教皇制吧!」

  他最大的計劃是在羅馬建造一座雄偉輝煌的聖彼得教堂,這計劃需要龐大經費,為了得到這筆錢,他大量推銷贖罪券。就是在這時,路德發出了怒吼;由於全民都已感受到改革的必要,所以路德的行動立刻得到強烈的回應。

  二百多年來,期望改革的思想不斷提高,匯集成一股洪流。曾有相當長時期,羅馬成功地用水壩擋住這股洪流;但教皇越將水壩築高,水位卻越往上漲。最後,路德爆破堤防,使改教洪流傾瀉在西歐各國。

約翰•本仁簡介

1628-1688

 

約翰·本仁出生於英國埃爾斯托,距貝德福德約一英里,成為 17 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歷史上很少有作家留下如此豐富的以基督為中心的著作。

 

本仁的感人轉變記錄在他的《給罪人之首的恩典》中。他第一次對罪有持久的認識是在一次佈道中,譴責勞動、體育或其他方式侵犯主日的行為——因為他最大的享受來自於主日的體育運動。一段時間後,當本仁經過貝德福德的街道時,聽到“三四個可憐的婦女”坐在門口,“談論著新生,上帝在她們心中的工作,以及她們如何確信自己的信仰”。他們講述了上帝如何以他在基督耶穌裡的愛拜訪他們的靈魂,以及用什麼話語和應許使他們得到更新、安慰和支持,以抵擋魔鬼的誘惑。從這些虔誠的婦女身上,本仁學會了蔑視罪惡並渴望救世主。後來,當他走進田野時,他回憶道:“這句話落在我的靈魂裡,'你的義在天上'……因為我的義就是耶穌基督自己,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然後“他的鎖鏈就掉下來了”,他滿心歡喜地回家了。

 

1655年,本仁接受貝德福德牧師約翰·吉福德的浸禮,並蒙召傳播耶穌基督的福音。 1660 11 12 日,本仁因未經英國聖公會批准傳教而被捕。他被指控“教導人們違反法律敬拜上帝”,併入獄十二年多。

 

他最著名的作品《天路歷程》是在貝德福德監獄期間寫成的。本仁在世期間,除了北美的幾個版本外,還有 100,000 冊在不列顛群島流通。自首次印刷以來,它一直在不斷印刷。本仁非凡的意象牢固地植根於宗教改革教義中,即人的墮落本性、恩典、歸算、稱義和贖罪——所有這些班揚似乎都直接源自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