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衛斯理弟兄遇到莫拉維宣教士

    西元1735年,撒母耳衛斯理去世,本來約翰願意繼續先父之愛普窩教區的工作,但這時俄格托普(Og1ethorpe)將軍呼籲人前往美洲新殖民地喬治亞(Georgia)宣教,約翰和查理的寡母積極鼓勵他們應召出去,她說:「如果我有二十個兒子,我樂意把他們都送出去宣教,雖然我會再也見不到他們。」

    於是,這兩兄弟便於西元1735年十月,離開英國,遠航美洲。

    這是一次風浪洶湧的航程,好幾次船都瀕臨翻覆的險境。船上有二十六位莫拉維弟兄會的宣教士,他們在洶濤駭浪中,非常平靜安詳。他們不但祈禱上帝的護佑;還在大浪沖刷甲板時,喜樂地唱詩贊美上帝。約翰衛斯理深深感到,這批莫拉維信徒對上帝的信心是自己從未經歷過的。他又從他們的生活和交談中,學到許多功課。

    抵達喬治亞後不久,約翰衛斯理遇到親岑多夫的同工施旁恩伯(Spangenberg),當時他負責莫拉維教會在該殖民地的宣教工作。

    施旁恩伯間約翰衛斯理說:「你認識那穌基督嗎?」

    約翰衛斯理回答說:「我知道他是世人的救主。」

    施旁恩伯說:「對的,但你自己是否確知他已經拯救了你呢?」

    這個問題使約翰衛斯理整整苦惱了三年,因為他沒有肯定的答案。

    衛斯理兩兄弟在喬冶亞勤奮工作,約翰又有極強的語言恩賜,能夠用德、法、義、英數國語言講道。為了栽培基督徒靈命生活,他仿照大學時代的方式,組織小組團 契;但由於缺乏策略,及勉強信徒遵行嚴格規條,使這兩兄弟的工作一敗塗地。查理病倒,於抵達殖民地當年就回英國。約翰也於西元1738年二月一日回國。

    從宣教工作的角度來看,美洲之行對衛斯理兄弟而言是一場敗績;但從靈性造就的角度來看,這段「喬治亞插曲」對約翰衛斯理而言,是靈命成長極重要的一部份。

    有十年之久,約翰衛斯理不斷與罪搏鬥,努力遵行律法,但一直無法從罪中釋放,也得不到聖靈的印證。他自己寫著說:「因為是靠行律法而非憑信心。」

 

聖潔會

 

兩個男孩(約翰和查理)都很會讀書,後來相繼進入牛津的基督教會學院(Christ  Church  College);約翰於西元1720年入學,查理過六年也進該校。約翰成績極佳,被選為林肯學院的研究生。獲得此項榮譽必須先接受聖職,故此,約翰於西元1725年在英國聖公會被立為執事;三年後,被立為牧師。

    這時,他的父親撒母耳衛斯理已經年邁,因此,有一段時期約翰回到愛普窩教區,做父親的助手。

    約翰不在牛津時,他的弟弟查理和另外兩位同學組織了一個社團,目的在互相切磋。不久,他們花許多時間讀有益基督徒靈命的書。當西元1729年,約翰回到牛津時,他立刻成為這個團體的領袖,也吸引不少同學加入。漸漸地,這個團體的宗旨變成「實際經歷奉獻的基督徒人生」。

    社團裏的團員開始前往牛津監獄做探訪工作,也開始實行有紀律的禁食。其他牛津的同學們譏笑約翰和他的團友,而戲稱他們為「聖潔會」。因為當時大部份學生部過著放肆的生活,而這個社團裏的人卻過著循規蹈矩的生活,於是有些同學為他們取綽號,稱他們為「循道派」(Methodists)。

 

衛斯理家庭

 

撒母耳衛斯理(Samuel Wes1ey)是英國國教在愛普窩(Epworth)村的教區牧師。他的妻子蘇撒拿(Susanna)是個極其堅毅的女人。

他們生了十九個孩子,其中八個夭折,第十五個是約翰(John),第十八個是查理(Char1es)。這兩個孩子成了教會歷史的重要人物。

    西元1709年,愛普窩教區牧師住宅被焚,約翰和查理幾乎燒死;那時約翰剛六歲,一生無法忘懷自己從火焰中被救的景象,他常自稱是「從火中搶救出來的一根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