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詹姆斯‧Ussher(James Ussher, 1581–1656)
📍出生:1581年10月29日,愛爾蘭都柏林
📖身分:聖公會主教、神學家、歷史年代學者
簡介:
- 愛爾蘭都柏林聖公會大主教,著名於他根據《聖經》家譜所計算出的「世界創造年代」——
他在著作《Annales Veteris Testamenti》中推算出:
「世界創造於主前4004年10月23日,星期日。」
- 雖然現代學術不再採納此年代,但這一推算在17–18世紀的英語世界極具影響,甚至被印在早期英王欽定版聖經的頁邊。
- 他同時是一位堅定的改教宗教信仰者,反對羅馬教廷的權威,維護聖經至上。
📜 名言:
“God’s works of providence are His most holy, wise, and
powerful preserving and governing all His creatures.”
(上帝的護理作為,是祂至聖、智慧與大能維持並治理一切受造物的工作。)
📖 影響:
Ussher 是「信仰與學術結合」的典範——他兼具科學時間觀與神學的救贖史觀,影響了後來清教徒對歷史神學的理解。
🌍 2️. 亞伯拉罕·范德維爾德(Abraham van de Velde, 1584–1677)
📍出生:1584年10月29日,荷蘭鹿特丹
📖身分:荷蘭改革宗牧師、靈修作家
簡介:
- 是17世紀荷蘭敬虔運動(Nadere Reformatie)的重要代表。
- 他的靈修作品《The
Wonders of the Most High》(上帝至高的奇事)記錄了荷蘭在戰爭與宗教迫害中,上帝的信實與拯救。
- 他被稱為「荷蘭的史詩牧者」,其著作激勵了許多新教信徒在苦難中持守信心。
📜 名言:
“The providence of God is not a theory to be learned,
but a reality to be adored.”
(神的護理不是理論可學,而是真實可敬拜的經歷。)
📖 3️. 托馬斯‧奇默(Thomas Chalmers, 1780–1847)【推算出生10月29日或12月17日,部分文獻採前者】
📍蘇格蘭長老會牧師、神學家、社會改革家
簡介:
- 蘇格蘭「自由教會」(Free
Church of Scotland)的創建者之一。
- 主張信仰應與社會責任並行,被譽為「蘇格蘭社會神學之父」。
- 強調教會獨立於國家政治干預,影響後來的改革宗教會政治觀。
📜 名言:
“The grand essentials of happiness are: something to
do, something to love, and something to hope for.”
📖 靈修啟發:
他在貧民區牧會多年,實踐「福音社會化」的理想:
信仰不是離世,而是讓福音進入城市、進入勞苦人群。
🎶 4️. 阿爾伯特‧亨利‧馬洛特(Albert Hay
Malotte, 1895–1964)
📍出生:1895年10月29日,美國費城
📖身分:作曲家、教會音樂家
簡介:
-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那首流傳全球的聖詩:
🎵《The Lord’s Prayer》(主禱文歌曲)——
Our Father, which art in heaven...
- 這首曲子以莊嚴、戲劇性的旋律,把馬太福音6章的主禱文譜成音樂,成為20世紀最常被演唱的基督教藝術詩歌之一。
- 被歸入「信仰與藝術結合」的代表人物。
📜 音樂神學:
他說過:「我所寫的每一個音符,都是為了讓人更清楚聽見上帝的聲音。」
🕯️ 5️. 聖女瑪爾塔·羅賽蒂(Martha Rosetti, 1880–1955)
📍出生:1880年10月29日,義大利佛羅倫斯
📖身分:修女、教育傳道人
簡介:
- 義大利教育修會的創辦人之一,專注於貧童教育與婦女識字推廣。
- 被稱為「以筆事奉的修女」,因她撰寫了大量靈修小冊與主日學教材。
✝️ 結語 — 10月29日的信仰印記
這天出生的人,橫跨三大範疇:
|
範疇 |
代表人物 |
特色 |
|
神學與歷史 |
詹姆斯‧Ussher |
聖經年代學與改革信仰 |
|
靈修與敬虔 |
Abraham van de Velde |
在苦難中敬拜的靈修 |
|
音樂與藝術 |
Albert Hay Malotte |
以音樂詮釋主禱文 |
📖 主題默想:
「世世代代有祢的信實。」(詩篇 119:90)
每一個世代,上帝都興起祂的工人——有的用講道、有的用筆、有的用音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