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

理性主義的危機

 


  1.緣起


  更正教在十六、十七世紀面對最迫切的需求,是建立自身的神學教義及教會體制的規模。一方面,更正教得確立自己的信仰身分。無疑它是因著要糾正天主教的錯謬才出現,但它不能永遠擔任反對派的角色,卻須把各條爭拗串連起來,正面地建立自己的信仰體系。另一方面,十六、十七世紀亦是天主教與基督教互相攻擊最為激烈的時期;基於護教的原因,將自己的信仰立場辯證清楚,也是刻不容緩的事。

    事實上,當時天主教與更正教的主要衝突,都不是在上帝論、基督論的大課題上,此時為著要突顯天主教與更正教的不同處,故爭論點便盡往細微處走。因此,十七世紀是更正教的所謂「經院神學」時期,教會充斥著既為數眾多又繁瑣複雜、枯燥乏味的教義討論。


  2.危機


  研究教義者所追求的,主要是理論的和諧一致、首尾相貫,因而往往無視了現實的複雜與多元性。神學家若要將原本充斥著矛盾衝突的現實壓平,好能套進他們所刻意營建的精緻理論系統,無可避免地會踐踏了現實,亦冒犯了信徒的信仰感受和經驗。一個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十七世紀有關上帝的揀選是在人的墮落前抑或墮落後的爭論。


  信徒在生活層次上,甚少涉及繁瑣複雜的教義問題。對一般信徒而言,他們既無法明瞭這些技術上的神學爭論,亦看不出這些討論在教會生活層面上的價值。此時教會領袖及神學家若專門討論與日常生活無甚關連的課題,那整個教義討論及教會發展方向,便與一般信徒脫節了;理性主義取得壓倒性的優勢,但教會卻變得枯燥乏味;教會空有一堆禮儀及教義,卻欠缺生命與激情。這樣的情況在英國的聖公會裏最為顯著。


  理性主義之所以輕易在英國聖公會裏取得優勢,與英國宗教改革的背景極有關係。


  英國宗教改革有別於德國由平民發動的情況,它是從上而下的,由英國國王 的一樁離婚案件,觸發英國教會與羅馬教廷的決裂。可以說,這宗教改革是極不徹底的;它不是從神學立場出發,否定天主教的各樣教義與禮儀建制,從而開展一系列的更新改造,而只是在組織上脫離羅馬教廷,自立門戶。所以,無論在教會、禮儀、組織等各方面,聖公會仍維持與天主教非常相似的形式;除了由英國國王控制教會,取代昔日羅馬教皇的地位外,一切都無大變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個英國教會存在著嚴重的合法性危機。舉例說,它一方面拒絕羅馬教皇的絕對領導,另方面卻主張接受國王為其至高元首。它的理據何在?

    英國教會一方面要破除傳遞了千多年的教統,另起爐灶,但卻又堅持使徒統緒的觀念,確立從傳統獲得合法性與權威的主教制度,這又如何說得過去?

    根據馬丁路德及加爾文的看法,所有不符合聖經教導的傳統都要廢去,教會必須奠立在聖經基礎上;但英國聖公會從羅馬天主教會所承繼下來的傳統,很多是難尋聖經根據的,那如何為它們的合法性作出辯護呢?

    在十七世紀,不少聖公宗的神學家為要合理化他們聖經以外的傳統,都指出真理有兩個根源:首先是聖經,其次是人的理性。後者是上帝設署在世界上的自然規律,雖未為聖經提及,但教會可以按著上帝給人的智慧,藉以建立符合上帝心意的教會傳統。理性成了建構教會傳統的合法基礎。

 

加爾文論神蹟

 

  加爾文對神蹟的看法:

1.加爾文對神蹟是站在相信及支持的立場,此點是十分確定的。

2.他完全接受聖經所有的神蹟,只不過在他的《基督教要義》第四卷十四章18節,他提到特別的看法,他認為神蹟是一種記號,聖禮典也是一種記號,在意義上,神蹟就像聖禮典,聖禮典主要在傳達也在表明上帝的恩典,加爾文用記號來形容聖禮典,因為他看見洗禮、聖餐是上帝恩典的記號,他也用這種角度去看神蹟,認為神蹟也是記號,也在表明並傳達上帝的恩典,所以迦爾文談到神蹟時,他將神蹟和記號連在一起,這代表他對神蹟的看法是傾向神蹟要和信息連在一起,不能拆開。


  在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裡,教會論的部份在第四卷,他討論當時天主教所認定的聖禮典,其中五項他不贊成的,討論中他提到當時的教會或現今的教會,對神蹟及醫治的看法,在第四卷十九章6節主要在討論天主教的按手禮,他不贊成把按手禮當成聖禮典,因為他對聖禮典的看法和路德一樣,認為聖禮典只有二次,就是洗禮與聖餐,在討論按手禮的同時,他提到神蹟的恩賜我說恩賜是在指教會時代是否還有神蹟的應用,加爾文在此採取否定的看法,他認為在耶穌和使徒時代有特別的信息要傳達,所以有神蹟相隨,他認為這個恩賜到了教會時代已經停止,類以情形也發生在另一個地方,第四卷十九章18節,他討論天主教在聖禮典中的抹油禮,他認為抹油禮不是聖禮典,同時也提起天主教的抹油禮,不是聖禮典中抹油和醫病的關係,接著講到醫病的恩賜。

他對醫病與神蹟的恩賜觀點相同,神蹟必須和信息有特別的關係,它是一個將上帝的恩典表明出來的記號,所以在耶穌的時代,使徒的時代,有很多神蹟,卻認為在教會時代已經沒有神蹟的恩賜,這是他個人的觀點,在此,加爾文對神蹟的看法是肯定的,強調有神蹟的可能性,但他更強調神蹟不是魔術,神蹟是記號,要傳達信息,在這意義不同,他認為教會時代已經沒有神蹟的恩賜。

在耶穌的時代,許多人想要看神蹟,他們並不一定要神蹟,背後的信息,他們只想看耶穌。如何變餅,如何使人病得醫治,如何從被鬼捆綁得釋放,耶穌的神蹟不是變魔術,不是奇蹟而己,它被稱為神蹟是因為那是一個記號,它包含有信息,它是傳達上帝的恩典。耶穌將石頭變為餅,並不僅止讓人吃飽而已,在變餅的過程,通常都是祂講道與傳福音的一部份。

 

聖靈的工作

 

    《基督教要義》第一卷是「對創造者上帝的認識」,第二卷是「對救贖者上帝的認識」,這使得我們會期待第三卷是「對聖靈上帝的認識」,但是第三卷的卷名卻是「論領受基督恩典的方式及其益處,和隨恩典而來的效果」。我們會感到奇怪,為何突然間說到拯救的事呢?在說明耶穌基督如何完成拯救之後,卻接著論到人要如何得 到這個拯救,這必須接下去看才能理解。第三卷第一章的章名是「聖靈暗中的運行使有關基督的一切都成為我們的益惠」( The things spoken concerning Christ profit us by the secret working of the Spirit ),可以看到聖靈是拯救事工發生功效的原因。加爾文在第二和第四卷是論到拯救論和教會論,聖靈在個人身上所做的工作就是拯救論,而論聖靈在團體當中所做的工作就是教會論。

    論到聖靈就是「聖子的靈」,也就是「基督的靈」。這名詞有兩種了解方式,其一,是基督身上有一特別的靈。其二,是通過基督的啟示而來的靈,後者是比較恰當的瞭解;換句話說,聖靈的感動和基督的啟示應該是一致的,也就是說,除了上帝的話以外,還有第二個標準可以來斷定是否真正出於聖靈的工作,就是耶穌基督的啟示,這兩個觀念其實是一樣的,因為聖經的中心就是耶穌基督,所以基督的啟示和聖靈的工作應該要一致。

    說到基督通過聖靈與我們聯結。加爾文認為基督與我們有一種神祕的聯結,這聯結就是通過聖靈而來的。第四節說到「信」是聖靈的工作而不是人的工作,是聖靈的工作使我們能夠進入信。

    加爾文用一個比喻說到聖靈對了解上帝的話的重要性:「上帝的道,正如太陽普照聽道的眾生,但盲目的人卻得不到任何利益。但我們對上帝的道都是生而盲目的,所以它無法進入我們的內心,除非有聖靈作內心的教師啟迪我們。站在人的角度來有估,是人在相信;站在上帝的角度而言,是聖靈在作工,這是不同的兩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