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後使徒時代(Post-Apostolic Age),主後100~170。


◎概說

    這時期被稱爲後使徒時期,是因爲這時期中受託作教會領袖的人,大多是曾與使徒來往,並曾受使徒教訓的人。這時期因爲使徒們都已去世,所以基督教信仰便以一些教會普遍公認的文獻及信條作爲信徒信仰、生活最可靠的指標。這時期教會面臨很大的逼迫,但是教會也得擴展非常迅速。

◎基督教與羅馬帝國

    基督教在頭三個世紀內迅速的發展。它傳遍了羅馬帝國各部份,甚至傳到了羅馬疆域以外的地方:往東向米所波大米、波斯、瑪代、巴特利亞、帕提亞、印度、和亞米尼亞;往東南向亞拉伯;又由埃及北部的亞力山大傳向埃及中、南部;向西傳到羅馬帝國北非各省;在歐洲傳到高盧,經多瑙河而至德國境內的羅馬各省。
    福音的迅速發展原因衆多,包括基督徒期待主很快到來,並盡力傳福音到地極;基督徒的生活吸引人民趨向福音,教會在缺乏愛心的世代實行慈愛、接待、和友愛;衆生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道理對下等和中等社會的人特別有號召力;基督徒有殉道的心志;商人把福音帶到各地;信耶穌的官吏協助福音的傳遞;當然,最大的原因是上帝與他的子民同在。
    基督教的迅速發展引起了世人的注意。異端文化與學術開始研究基督教,羅馬政府不得不仔細觀察教會。他們發現基督教與猶太教是迥然不同的一種宗教,他們更發現基督教幾乎是向希臘羅馬人所持守的一切挑戰,並指責、排斥當時人生的許多方面。這樣的發現使得希臘羅馬人開始對基督教展開攻擊。除了出現攻擊基督教的著作以外,羅馬政府也開始逼迫基督徒。雖然教會也出現許多以文字爲基督教做辯護的「護教士( Aplogists)」及文章,但是對基督教的逼迫與仇視在羅馬帝國仍常常出現。其中「殉道者遊斯丁( Justin)」在主後 166年在羅馬被處死刑。

◎基督教與猶太人

    隨著猶太戰爭以及耶路撒冷的被毀,猶太人喪失了政治上的獨立,但是對於基督徒的仇視並未爲之減少。他們設立了一些拉比學校來培養仇視基督徒的態度。他們將猶太人的口傳加以整理,使成爲著作。從二世紀起過了五百年,這樣工作的成果就成爲「他勒目」( Talmud)法典。

    猶太基督徒在當時也分成以下幾種派別:
1. 正統的猶太人,可分爲:

a.拿撒勒教派( Nazarenes),這名詞原先猶太人是用來稱呼一切基督徒的(徒 245)。在耶路撒冷被毀之後,直到主後四世紀末,拿撒勒教派都一直是猶太基督徒中的一個小團體。他們謹守摩西的律法,卻也不拒絕跟其他基督徒團體相交。

b.伊便尼派( Ebionites),希伯來字伊便( Ebion)意思爲窮苦、謙卑、受壓迫的。他們把自己當成基督與其窮苦的門徒的真信徒。他們也認爲摩西的律法有普遍與永久的效力,所有基督徒都應當受其束縛。因此遵守禮儀的律法在得救上是必須的。伊便尼派又分「法利賽的伊便尼派」,以及「愛色尼派(Essene)」。

2.猶太的諾斯底派( Gnostics)。希臘字諾斯底( Gnosis)意義爲知識、開明、有時也做科學解。在基督教起頭的三、四世紀之內,所謂諾斯底派就是一個反對基督教所傳的因信稱救,而宣傳靠知識得救的團體。

◎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

    諾斯底主義源於許多不同的思想派別,外表形式也不只一種。它綜合了猶太教及古代波斯、巴比倫、埃及等異教之神秘色彩而成,後來又參入柏拉圖的「觀念」學說,更利用了基督教的「得救」觀念。簡單來說,諾斯底主義根據宇宙二元論,把宇宙分成靈性世界與物質世界,前者是善的,是人生歸宿最高的境界;後者是惡的,是束縛人生的桎梏。人要得救,必須脫離物質世界的束縛,而知識就是救人唯一的工具。這種知識(Gnosis)是一種神秘的智慧,也是上帝特別的啓示,只有少數蒙恩寵的人才能獲得。且爲著要從物質世界拯救出來,人必須禁欲克己,拒絕物質的誘惑。

    諾斯底主義承認有一位崇高善良的神,是那光明的靈性世界之王,可是這不是舊約聖經的上帝。舊約的上帝不過是一位「次等的神」,因爲他創造了這「有形的惡的物質世界」。基督卻把那靈界神的真相啓示出來,因此只有藉著認識基督才可以「得救」。可是物質世界既是惡的,基督便不可能真正成爲人身。基督在世爲人,不過是幻影,看起來像人,卻又不是真正的血肉之軀。且並非所有基督徒都有得救的「知識」,因爲這種知識是秘傳的,僅授與「特殊份子」的門徒。諾斯底主義不但利用耶穌基督的啓示,也利用保羅的教訓,特別是像「靈與肉爲敵」那一類的教訓。

    諾斯底主義在成爲一種主義或學說之前就以不同形式存在。當時流行的「禁欲派(Stoicism)」與「縱欲派(Epicureanism)」,都是從諾斯底思想爲出發點,因爲他們都是以物質、肉體爲惡的,因此禁欲派要嚴厲的對付肉體,縱欲派要儘量消耗它。

    正統基督教的宇宙論是一元的,上帝是個靈,他也創造了物質的世界。保羅的書信也說「身體是聖靈的殿」。同時耶和華上帝是獨一無二的神,是貫乎萬有的主宰。爲著抵抗諾斯底的異端,就出現了一些信經,如直到今日仍在教會被背誦的「使徒信經(The Apostles' Creed」就是當時爲維護純正信仰被提出來的。

    使徒信經提到上帝是創造天和地的,又提到耶穌基督是由「童貞女瑪莉亞所生的」,最後它更提到耶穌的「身體復活」。藉著使徒信經,初代教會聯合一致公開確認耶穌基督神人兩性同時合在一身。但是基督的「神性與人性」問題並沒有解決。這問題直到主後451年迦克墩大會(Council of Chalcedon)才獲得解決。這點容後再述。

◎孟他奴主義(Montanism

    行神迹與說預言的屬靈恩賜並未曾隨著使徒的過世而停止。殉道者遊斯丁、愛任紐(Irenaeus)、俄利根(Origen)等人都證明當時仍有人奉主名行神迹,並且說預言的恩賜在某些教會的崇拜中佔有一席地位。孟他奴主義的興起算是對上述傾向的一種反應,也是弗呂家人的宗教國家主義觀的一種産物。它創始於二世紀中期,在弗呂家邊界的一個小村莊亞爾達巴,由孟他奴提出來的。他自認自己以及兩個婦人百基拉(Priscilla)與麥西密拉(Maximilla)有先知的能力。他宣稱最高的啓示已經臨到,安慰師的時期已經臨到;安慰師藉著孟他奴的口宣揚世界末期快要來到。現在已經是靈恩時代,尤其是預言的時代。

孟他奴主義者在崇拜時重視預言,甚至有類似魂遊象外經歷的異象出現。他們認爲以屬靈的恩賜當作是試驗真基督徒的標準。他們承認全部聖經的各卷,並堅守信仰的標準;他們也熱切期待基督的再來。他們嚴密的要求信徒守童身、禁食、嚴守倫理道德。他們特別讚揚殉道的精神,絕不逃避、也絕不反抗逼迫。

正統教會對孟他奴主義者的反應很爲難:一方面他們的確反對諾斯底主義,並且重視末世將近的教訓,重視靈恩、預言,所以應當接納尊重;一方面教會也看出孟他奴派的謬誤,尤其是他們的狂熱主義,以及他們宣稱自己所得的啓示高過新約聖經。但最終各教會仍採取將孟他奴主義者逐出教會的措施,一開始小亞細亞主教斥責他們爲異端並逐出教會,後來高盧與羅馬的教會也這樣行。阿非利加有陣子是孟他奴派的大本營,因爲有天才的神學家特土良(Tertullian)自認爲該派的同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