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 星期六

耶穌為什麼也要受洗

 

  1.   盡諸般的義(或作「禮」)(太3:15)耶穌要做一切上帝所要求的,包括認同罪人要行的,儘管耶穌沒有罪,不需要悔改,但是他依然完成上帝的命令,耶穌一切都遵照上帝所說的行。他來不是要廢掉律法,乃是要成全律法。
  2.   肯定約翰的使命是上帝的工作,透過施洗約翰的見證把自己舉薦在以色列人面前。
  3.   與罪人認同。耶穌受的洗不是悔改的洗,而是他對罪人認同的一種方式。
  4.     耶穌的受洗讓我們看見了天如何為一個毫無保留奉獻的主做回應,如果我們為上帝的緣故,遵行了上帝的旨意,上帝一定會給我們回應。
  5.   受洗後聖靈降臨在他身上表明他的受膏。且上帝已經交托給他彌賽亞的重要任務,膏他、賜他能力去完成這個使命。
  6.     有聲音從天上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這是天父對耶穌的身份最直接的啟示與宣告,這是耶穌受洗中最重要的主題。

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教會的歷史背景

 

  舊約聖經、有關彌賽亞的應許、基督生平及使徒行傳,都是教會歷史的最佳導論。

      起初上帝的啟示是給全人類的。但在舊約時代,上帝只向第一位希伯來人亞伯拉罕,啟示他所應許的救贖;上帝對這位信心之父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當新約教會誕生時這個應許便得到應驗,因為救贖的福音藉著教會被傳到了外邦各族(加三8)。現在,正如起初一樣,全人類都可以有份於這真信仰的福祉。

      希伯來人是舊約真理的領受者,上帝又在末世差遣他的兒子耶穌基督,向他們曉諭他自己(來一1一2),但他們拒絕基督,不接受他是舊約所應許的彌賽亞,因此,上帝將福音轉而傳給外邦人。

      由於這個歷史背景,基督教和猶太教就有了密切的關系。耶穌基督是上帝在舊約所應許的彌賽亞君王,他的降臨是上帝應許的實現。馬太特別警覺於新、舊約的關聯,因此在他寫馬太幅音時,常在紀錄耶穌的事跡之後附上一句:「這是要應驗先知的話」。

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陶恕作品----悅耳琵琶

 

    蘇梭亨利(HenrySuso)說:「親聆悅耳琵琶是一件事,而風聞琵琶悅耳則是另一件事。」

 

    我們也可以照樣說,人內在獲聆真理是一件事,而風聞其事則是另一件事。

 

    我不想損毀任何人的真實性宗教經歷;寧可說:在注重表面和虛偽的這些日子裏,我對於仍存留在我們中間的每一點滴的真正虔誠是感到欣慰的。不過,細察一下福音教會的實際狀況,便會使人產生一種強烈的懷疑,即今日自命為基督徒的人,有極高的成數是從未親聆過那悅耳的琵琶。他們只風聞別人道反其事。他們熟悉的得救真理只是道聽途說,那奧秘的聲音從未入其心耳。

 

    這種情形在所謂更深的生命中更是如此。甚至在認聖靈充滿之道理我為當然的那些團體裏,也異常缺乏內在的確信。我們聽見傳道人口若懸河地引述那些「更深的」真理,倒使我們想知道他是否只是敘述所風聞的一些東西,而不是把自己經歷到的一些東西告訴我們。傳播更深生命的道理,而卻無分享這道理的能力,非但無益,而且有害。

 

    我們年復年地從神學院和聖經學院產生出許多青年男女,他們自然知道聖靈充滿的生活理論,卻未享有這種經歷。這些人進到教會中去,又產生出一代對聖靈能力從未有過感覺,對內在之火從未有過親自經歷的基督徒。再下一代,就連這理論也會拋棄了。這是一些團體過去幾年間實際經歷的過程。

 

    從一個曾親聆悅耳琵琶之人口中說出來的一句話,比只曾風聞其事之人所講的二十篇講章更有功效。親聆永遠勝於風聞。那些人只能將其所讀所聽的告訴我們,而他們自己卻從未親聆、從未親身感覺,這種情形還要繼續多久呢?

 

                           

 

 

陶恕作品----為奧秘留地位

 

    真理的尺度刻得如此精密,智慧的天平準得如此準確,絲毫不苛,那就無怪乎有些敏感的基督徒會對上帝的道感到混亂不清,莫衷一是,並採取一種沮喪的態度。

   

    初信基督的人閱讀聖經,不久就會發現有些經文似乎是互相矛盾的。他固然可以核對不同的譯本,或者他若能閱讀原文,他也可以參考所有的專用字典,而最終仍舊不能不承認有矛盾。就他所能看到的而論,確認為有矛盾在那裏,而且那矛盾也無法避免。那怎麼辦呢?

 

    噢,他可能作許多事情。例如,他可能在絕望中停止閱讀,並且斷言自己絕不能明白聖經,就是去嘗試也是沒有。或者,他可能為那些互相矛盾的經文而煩惱,直到他的心思陷於危險的情況中。或者,他可能去請教某些持籲唯理主義的正統神學家,他們幾乎自認為全知,而敢於動一動頭腦就解決了聖經上一切的難題。這最後一種做法,對於真正的靈意來說,確實是致命的,因為這些解經家心中的整個態度是錯誤的,他們只能引領他們的門徒走迷路。他們屬於西色柔所說「最怕顯示為懷疑任何事物」的那一等人。他們繼續持守一種錯誤的假定,即認為天地間任何的事物都可以解釋。沒有甚麼錯謬比這一種錯謬更為驚人。

 

    比企圖去了解還要好得多的方法就是謙卑地承認自己不懂,並安靜等候上帝在祂自己的時候、祂自己的亮光顯露出來。當我們接受了這種謙卑的真理,那天地間有許多事物我們將永遠無法了解時,我們就必會更能了解。我們最好是接受宇宙萬有和我們在上帝的創造巨網中之地位,祂的創造是祂十分熟知的,而卻是連最智慧的人也極不了解的。「祂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將祂的道教訓他們。」

 

    在那些(非故意地)將自己對於上帝的觀念降至人之理解水準的人看來,承認在聖經中有許多事物及更多關於神性的事情是非人理智所能及的,倒似乎會使他們吃驚不小。但是我們跪籲仰望基督的榮面幾分鐘,便會教導我們謙卑下來,這一種美德的醫治效能早已在遠古為上帝的選民所熟知。

 

    先知以西結在枯骨平原上,耶和華問他那些骸骨能否復活時,「我說:主耶和華阿!他是知道的」,科爾利芝(Coleridge)認為先知這一句自然流露出來的話,乃是曾為人的口所發出來最奧妙的一句話。以西結若回答說能或不能的話,他就會將心裏關閉而不再理會他所面對的大奧秘,並且會把這個在高天至大者面前的偉大奇事失之交臂。切不可忘記,因為想曉得,存籲愉快的心情默默站在至高奧秘之前輕聲地說;「主耶和華上帝阿!他是知道的!」乃是一種特權。

 

    教會中人為臉露微笑的非信徒解釋一切的那種可憐復可鄙的企圖,其所得到的效果卻恰巧與所希冀的相反。這種做法把敬拜降低到理智的水平上,並且把唯理主義的精神介紹到宗教的神奇之中來。

 

    人自認不知道,這並不可恥,基督徒在屬靈事物的領域中,也不應害怕作這種承認所產生的結果。十字架的大能,誠然正是上帝的智慧,而不是人的智慧這一個事實上。在我們設法解釋一切屬靈事物之日,即我們(為我們自己)破壞一切神聖事物之時。

 

    務要知道:在這件事上基督徒確實不是採取守勢的。任憑這個世界的智慧人堅持要我們基督徒解釋我們的信仰,並讓他們將一把劍放在我們手中,我們就能用這把劍使他們抱頭鼠竄。我們只須轉過來請求他們解釋這個世界,我們便要看見他們將變成多麼難堪。耶穌在一個場合中說:「我對你們說地上的事,你們尚且不信,若說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如果我們要被迫作解釋的話,他們又何嘗不然,而且,我們雙方都只會做拙劣的解釋工作。因為在我們周圍,從原子以至人的靈魂,都全是奧秘,而我們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乃是俯首在主面前說,「主耶和華上帝阿!他是知道的。」

 

    大概大衛晚上躺臥在青草地上,默想月亮和星宿之奧秘,以及人在整個萬物之計劃中的渺小時,便對那使他只比天使微小一點的上帝肅然起敬,但他卻是比那以極度傲慢的態度去衡量天體的天文學家更本真的人。不過,天文學家也無須絕望。他如果謙卑下來,承認他自己內在深處的需要,大衛的上帝就會教導他當怎樣敬拜,而且這樣行,也就會使他變成更偉大的人,遠勝於往昔。                                                                            

 

陶恕之屬靈職事

 

  新約中的先知與舊約時一樣,都是在聖靈的引導下,在公開的聚會中說話。陶恕早年在芝加哥傳道時已發覺,似乎先知的油膏在他身上,他感到為上帝說話,是何等重要。他與使徒保羅一樣地宣告說:“上帝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叫我把他傳於外邦人中……。”

 

  故此,他以活的基督為他權柄與能力的源頭,並確信上帝在用他說話。既作上帝的出口,便以高舉基督為一切的中心。他認為高舉基督比賺得靈魂更要緊,“願祢的名被尊為聖”。上帝的名,在這背叛的世代必須被高舉,好使上帝能得著他起初原有的地位。因為上帝救贖的目的,是要恢復他在人裡面正常的地位,叫自高的人,再俯伏在坐寶座的主腳下。

 

  先知以賽亞曾把罪人,喻作走迷了路的羊——“各人偏行己路”。他們以自己的道路代替上帝的道路,乃是罪的中心,是背叛、不信、自私、己意的摻雜。這正是今日世人所犯的錯誤。在美國、歐洲、及至鐵幕國家,上帝在人心中根本無法居首位,最多也只有居第二,或第三的地位而已。

 

  陶恕引用法國昆蟲學家費比瑞的一個有趣的發現作為比喻:一群昆蟲中,只要有幾隻領先環繞瓶口而行,其它的便會盲目地跟隨;經過多日無謂的繞行,它們就都從瓶口上掉了下來。陶恕說基要派的領袖,就像這些昆蟲。許多世紀以來,他們一直在小小的瓶口上彼此跟著走,每一個都怕會超越半步,沒有一個敢去找新的方向,因此,只好像奴隸般地互相附和。陶恕強調說,這全是因為他們偏離了那高深的,被靈充滿的生命,而這生命是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裡面的。結果,基要派的屬靈情形日趨下坡。

 

  因此,陶恕覺得教會的復興,基本上是在於個人的屬靈生活。假如教會的每一分子,都能有更多的禱告、過聖潔的生活、彼此切實相愛、熱切事奉上帝、服事弟兄姊妹、更多追求像主,教會才有復興的盼望。他並指出,這復興不在乎多舉行幾次會議或宣傳,只要帶領的弟兄姊妹,願意絕對跟隨主,他們就能夠成為聖靈合用的器皿,帶進教會的恢復;否則,縱有再多聚餐與飯後交通,也是枉然的。只有常常活在信心中,不斷地禱告、順服,才能帶進真正屬靈的復興。

 

  另一面,他認為傳道的組織及個別的傳教士,必須達到更高、更新的使徒標準;否則把那些腐敗、低品質的福音傳講出去,徒然浪費時間及金錢。除了純正的福音,和新約的教訓,傳道者無權柄將其他別的東西帶進教會。

 

  他鼓勵凡相信聖經的基督徒,都不要懼怕聖靈。過分的靈恩運動,曾把不少上帝的子民嚇得逃離了活水的泉源。為了避免強烈的靈火,他們寧可無火;到了一個地步,甚至讓“屬靈真空”的情形出現。然而,上帝是幫助那些屬靈飢渴信徒的,我們必須相信他,讓他來作工。

 

  對於新約時代的教會,陶恕堅持要完全根據聖經所啟示的樣式。摩西建造會幕時,上帝給他的藍圖裡,連最細微的東西,都有清楚的啟示。摩西決不能改變上帝原初的計畫,他必須遵照上帝在山上所指示的樣式去建造。在此可以清楚看見,上帝才是那設計者,他有主權去決定一切,是人所不能更改的。今天新約教會的原則,無論是教訓或方式,都必須按照上帝聖言的指示。

 

  原初教會作事的法則,是直接從上帝那裡領受的,是經過聖靈向使徒啟示的。新約所記載的一切,就是上帝對教會的整個藍圖,此外,上帝沒有再加添什麼其他的東西,任何人偏離了上帝的計畫,都將招致虧損;近則影響噹時四週的人,遠則影響至未來,把上帝在地上的教會陷入邪惡裡。

 

  那些看似好心,其實卻是愚昧無知的人,常令教會受到無可言喻的破壞與虧損。這些人,自以為比主耶穌更清楚上帝的工作,他們一連串的改良運動,大大攔阻了真理的開啟,使神聖的計畫和樣式被改至面目全非。倘若原初的使徒能回到地上的話,他們絕對認不出,這就就是當日原初的教會。

 

  許多人不斷地把新東西帶進教會,也不理會這些東西,是否合乎聖經真理,都一律當作正統的方法和形式來接受。很快地,這些外加的東西,便與純正的真理同被認可;漸漸形成:若有人抨擊這些,便等於抨擊真理了。陶恕驚奇地指出:“福音派的信念實在奇特;一面站在真理的地位上,批評羅馬天主教不合聖經,另一面卻又容許在教會中,有許多如聖水之類無聊的宗教東西存在。”今天流行的宗教電影,便為陶恕所批評,他認為這是一個摻雜了世界的作法。

 

 

陶恕之讀經經歷與認識

    陶恕認為聖經是他路上的燈,能將他引進永遠的福分裡:所以,每天在閱讀其他刊物之前,他總是先讀聖經。他的工作也以聖經為根基。聖經中的話語,是啟發人靈的,裡面所記載的人物,是活潑的,其中最重要的主角——耶穌基督,活現在紙上,清晰而肯定,從古至今歷久不變。人若深愛並相信聖經的作者——上帝自己,就得著智慧與啟示。

 

  他得救後,就不停地蒐集各種不同版本的聖經,不論是新譯本或新版本他都要買。這愛好漸漸成了他終生難除的習慣。儘管他已經歷了多次慘痛的挫折和失望,但是只要一有新譯本出版,他還是禁不住要去書店買一本。

 

  他多次尋找,渴望能找到一本集各版本精義於一身的聖經,能將聖經的原意明顯地表達出來,就如一個優良曬相技師之沖曬,能把底片完全表露無遺。然而,事實卻不如他的理想。

 

  他說:“對每一本新出版的聖經,經過數天或數星期的仔細研讀,總發覺手中的不過又是一本平平無奇的譯本,只好失望地把它推開,再回到我最喜愛且熟讀的欽定本聖經。我對裡面的翻譯和印刷方面的錯誤,都已相當熟悉了,因為聖經教師們,總是不厭其煩地指出這本古老譯本的錯謬之處。

 

  後來,他道出了自己多年來讀經的錯誤,因他把自己下沉的靈和冷淡的心,歸咎於聖經裡話語的本身;認為普通的言語不能清楚、充分地表達真理。所以,他心裡總存著一個怪念頭,以為只有從各種不同言語,或字眼的譯本來看上帝的應許和命令,才能有助於信心的接受和對上帝的順服,其實,這也是錯誤的。

 

  上帝話語的目的,是要表明得救的真理,把人帶到基督面前,使人成聖,吸引人與上帝交通,並教導人認識義和信。無論何人,只要用禱告的靈去研讀聖經,就算是一本最簡單但忠於原意的譯本,聖靈也能點活其中的真理,並吸引人的心歸向上帝;一切在乎聖靈的工作和讀經者的反應。那些正確、忠實的版本固然重要,但最好的譯本,也不能改變一個人。美麗的修辭往往令人沉迷在其中,而忽略了上帝的要求。一個人如果無心遵行上帝的旨意,即便讀任何譯本,都不能叫他裡面得著平安。

 

  陶恕體會到,閱讀聖經時,不應當倚靠外面的幫助。今日許多信徒讀經,總喜歡跟隨一些解經或讀經計畫之類的書籍。信徒若養成這種倚賴的習慣,把讀經變得因循、機械化,便叫聖靈無法說話。真正隨從聖靈引導來讀經的信徒,常將一些章節在上帝面前揣摩數日,直到話中的真理在他裡面放光,他若在某些經節上沒有跟上帝辦好交涉,就不肯放棄,繼續把自己交給聖靈,讓聖靈來運行和光照。

 

陶恕之屬靈爭戰

 

  1918年的426日,就是陶恕二十一歲生日過後的第五天,他與愛達西莉亞福茲結婚,婚後生有七個子女。陶恕的岳母是位敬畏上帝的虔誠婦人。她一直禱告,求上帝為她的女兒預備一位信主的丈夫。上帝果然聽了她的禱告。日後,陶恕在屬靈追求上得他岳母很大的幫助。她鼓勵他過一個慇勤的生活,又把自己的屬靈書籍借給他閱讀。

 

  陶恕深信救恩是臨及全家的,因此,很快便帶領他的父母與兩個姊姊信主。婚後第一個夏天,他與小舅在西維珍利亞學校裡開福音布道會。接著,他應徵加入美國陸軍,在部隊服役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此後,他屬靈的爭戰期開始了。當時,維珍利亞教區的監督舒曼博士發現了他的恩賜,雖然,陶恕未曾受過任何聖經學校的訓練,但仍被按立為當地宣道會的牧師。時為19192月。

 

  陶恕年輕時,既害羞又沉默寡言,家裡有客人來時,他不是逃到屋外,就是躲進廚房去,若是可能的話,他便獨自的吃飯。雖然他是如此內向,但在公開的職事上,卻是靈裡火熱。基督的愛除去了他的畏縮。不過在他的生命裡,他都是獨自往前的,為著與主交通,他甚至要遠離家人和好友。

 

  這種生活對陶恕的家人而言,自然不太好受。實際上,他就像個結了婚的修士一般。他沒有汽車、地產,也不要銀行戶頭,任何能叫他發財的機會,他都不屑一顧,有時甚至拒絕加薪。當他出外傳道時,他的妻兒便不能與他共享天倫之樂。他完全接受主在路加福音第十四章二十六節所要求的:“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陶恕幾乎對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意見。在某些事上,他更是態度強硬。你可能不同意他的看法,卻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與坦誠。他說話詞鋒銳利,也不管是否傷了別人。不過有時,他也會因話語過分而懊悔。

 

  在宣道會的一次會議中,他強烈反對一項已經通過的事:他的話語很重,最終,他所提出的意見並未得著同意。回家後,他開始感到不安,雖然,他認為自己的立場是對的,但卻發覺話語說得太過尖酸刻薄了。這事之後,他寫了篇資訊,是他有力的作品,題目為:“徵求:勇氣加上謙卑”,其中有幾段如下:

 

  “剛烈的性情,是難以順服的,而更難辦的是人因著驕傲,用自己的方法來幫助上帝。”

 

  “使徒保羅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他似乎有著十足的勇氣,百般忍耐的性情,以及上帝的寬容。從他得救前的光景看來,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的,若沒有上帝的恩典,他將會成為怎樣的一個人。當他從旁幫助那些用石頭打死司提反的人之後,便四處尋找基督徒,向他們口吐威嚇兇殺的話,甚至在他得救後,對某些事物的判斷,仍是速決的。當出去傳道時,他斷然拒絕帶馬可同去,可見他對不信任之人的態度。然而歲月、患難,加上與忍耐的主日益親密的關係,似乎已改變了這個弱點。他晚年的日子,都充滿了甘甜的愛,馨香的憐憫與寬容。我們也應當有這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