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甲薛勇士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行過大能的事;他殺了摩押人亞利伊勒的兩個兒子;又在下雪的時候下坑裡去,殺了一個獅
子;又殺了一個強壯的埃及人;埃及人手裡拿著槍;比拿雅只拿著棍子下去,從埃及人手裡奪過槍來,用那槍將他殺死。這是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所行的事,就在
三個勇士裡得了名。他比那三十個勇士都尊貴,只是不及前三個勇士。大衛立他作護衛長。(撒下二十三20—23)
比拿雅是在逆境中發旺的人,他與獅子般的勇土爭戰還不算,還要與活生生的獅子搏鬥才滿足。對他來說,這正是一個機會,好讓他證明對於活神有活信心的價 。
多數人情願挑一個競技場,而不是土坑,與獅子搏鬥。因為你如果一下到坑中,根本沒有機會展露身手,就葬身獅腹了。而這一切都還是發生在一個大雪天。碰到大
風大雪,任何人都會藉機推辭或拖延搏鬥,然而,比拿雅從不找藉口,他並不等待大晴天。如山的難處不過激起他的信心。當他面對難處,勝過一切逆境以後,便得
著他應得的尊榮——這些也是我們可以得著的。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訂閱:
意見 (Atom)
《馬偕宣教與福音本色化(Contextualization)》
✨ 一、什麼是福音本色化( Contextualization )? 福音本色化 = 讓福音「道成肉身」地進入一個文化,使人以本地的語言、符號、習慣理解福音。 其神學根基來自耶穌: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 1:14 ) 這節經文本身...
-
📖 書名: Table Talk (德語: Tischreden ) ✍ 作者: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 📅 成書時間: 約 1531–1546 年(死後由門徒整理出版) 📚 內容類型: 宗教對話、神...
-
十六世紀的歐洲,因著宗教版圖的重整,爆發了多次的戰爭。其中最後、也是最無意義的一場為1618至1648的「三十年戰爭」。戰爭分為四個階段,範圍從波希米亞、蒙羅維亞,一路擴大至整個歐洲,危害極甚。就德國而言,這次戰爭殺戮了全德2/3的人口,舉目所見田野荒蕪,工商摧毀殆盡,淒涼之...
-
加爾文棄絕慈運理的聖餐看法,他認為慈運理的看法是「不尊敬的」。他也堅決棄絕路德所主張那 “ 基督真正臨在於聖餐之中 ” 的教導。他認為路德的聖餐論還是屬於教皇的 ( 簡單的說,還是屬於天主教的 ) 。他自己的看法是處在路德與慈運理之間。 他相信聖餐的奧秘...
-
亨利馬廷(Henry Martyn) 1780-1812 , 藉着死 ,
-
蘇梭亨利( HenrySuso )說:「親聆悅耳琵琶是一件事,而風聞琵琶悅耳則是另一件事。」 我們也可以照樣說,人內在獲聆真理是一件事,而風聞其事則是另一件事。 我不想損毀任何人的真實性宗教經歷;寧可說:在注重表面...
-
在十八世紀,英國興起了若干自由傳道者(evangelists)。他們並非受雇於主流的英國聖公會的體制之內,甚至未曾受過正規的神學訓練。 自由傳道者由於不在聖公會的體制中,便不受任何牧區的約束。在這以前,英國教會有嚴格的牧區觀念,每個牧者都有其隸屬的教堂及牧區,他們的工...
-
撒但不是發起者,而是一位仿冒者。上帝有一位獨生子,就是主耶穌,撒但也有一位兒子,就是那 “ 沉淪之子 ”( 帖後 2:3) 。有神聖的三位一體,同樣有邪惡的三位 ( 啟 20:10) 。我們在聖經看到 “ 上帝的兒女 ” ,也看到 “ 那惡者之子 ”( 太 13...
-
作者:廖元威(中華信義神學院專任老師兼學務長) 從兩千年基督教發展史來看,教會與政權之間的互動一直是令人注目,且與基督徒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除了初代教會常須面對「凱撒是主」與「基督是主」 生死攸關的抉擇外;中世紀的教會,因著教廷宣稱教權高於政權(或教皇權勢遍及政教兩個領...
-
黑暗時代產生的由來 在「 羅馬 和平」的盛世, 羅馬帝國 北邊的疆界,僅止於 萊因河 和 多瑙河 一線,廣大的中 歐 和北 歐 地區還住著許多野蠻民族,如 日耳曼 人( Germans )、 北蠻 人(Northmen) 和 斯拉 夫 人(Slavs)等。 到了西元四...
-
【人生的命運和歸宿】 王明道自小對死亡懼怕,六到九歲時已經開始為死亡問題擔憂:「我怕死,但我知道遲早不免於死。我求長生,但我知道不會得到長生。我悲觀,我失望,沒有人給我帶來安慰與喜樂!每逢讀書或玩耍的時候也是興高采烈,但一想到人生的歸宿,就感覺痛苦萬分!」 他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