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

 

十六世紀的歐洲,因著宗教版圖的重整,爆發了多次的戰爭。其中最後、也是最無意義的一場為1618至1648的「三十年戰爭」。戰爭分為四個階段,範圍從波希米亞、蒙羅維亞,一路擴大至整個歐洲,危害極甚。就德國而言,這次戰爭殺戮了全德2/3的人口,舉目所見田野荒蕪,工商摧毀殆盡,淒涼之景延續近一個世紀。戰爭結束於1648年的韋斯發里亞合約,合約中規定:王侯不得改變其信仰,羅馬不得干涉德國宗教事務。此約使得改革派得以與天主教分庭抗禮,德國也從此確定其新教的地位。

 

中世紀後期神聖羅馬帝國日趨沒落,內部諸侯林立紛爭不斷,宗教改革運動之後又發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銳對立,加之周邊國家紛紛崛起,於1618年到1648年爆發了歐洲主要國家紛紛捲入神聖羅馬帝國內戰的大規模國際戰爭,又稱“宗教戰爭”。

 

戰前,歐洲形成了兩大對立集團:由奧地利、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聯盟組成的哈布斯堡集團,得到羅馬教皇和波蘭支援;和由法國、丹麥、瑞典、荷蘭、德意志新教聯盟組成的反哈布斯堡聯盟,得到英國和俄國支援。以1618年捷克爆發反對哈布斯堡的起義為導火索,兩大集團捲入全面戰爭,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1618年~1624年,稱為捷克階段。1526年捷克並入神聖羅馬帝國,實際淪為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161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費迪南被封為捷克國王,開始瘋狂迫害新教徒,1618年,捷克人民爆發起義,迅速佔領了布拉格,宣佈獨立。第二年年起義軍進攻奧地利,包圍了維也納,開始與費迪南進行談判。1620年西班牙軍隊2.4萬人攻入捷克,提利率天主教雇傭軍擊敗起義軍,同年8月,起義者退回捷克。1620年11月,曼斯菲爾德統帥的新教聯盟軍和提利天主教聯盟軍在布拉格決戰,新教盟軍很快被擊潰,起義者被血腥鎮壓。1620年底西班牙軍和天主教聯盟軍攻入普法爾茨,1623年擊敗新教軍,第一階段以天主教聯盟勝利告終。

 

第二階段,1625~1629年,稱為丹麥階段。天主教聯盟的勝利威脅到了德意志新教諸侯,1625年丹麥在英、法、荷盟國的支援下和新教聯盟聯合向帝國皇帝發起進攻,很快攻入德國西北部,曼斯菲爾德率英軍佔領捷克西部。1624年皇帝起用華倫斯坦雇傭軍。4月華倫斯坦擊敗曼斯菲爾德,之後擊敗丹麥,控制了薩克森地區。丹麥被迫於次年5月同皇帝簽定「呂貝克和約」退出德意志。

 

第三階段,1630年~1635年,稱為瑞典階段。丹麥失敗後皇帝和天主教聯盟勢力擴張到波羅的海,引起瑞典的不滿,1630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在法國支援下帥軍在奧德河口登陸,在盟國支援下迅速攻佔了德國北部和中部的大片領土。1631年7月;瑞典軍和提利雇傭軍進行維爾本會戰,提利潰敗,同年9月17日 ,雙方集中主力進行布賴滕菲爾德會戰,瑞典和薩克森聯軍依靠古斯塔夫創造的全新戰術大敗提利,1632年4月古斯塔夫帥新教聯盟軍在萊茵河再次擊敗提利殘部,提利陣亡,瑞典軍進而驅逐西班牙軍佔領萊茵區。皇帝再次起用瓦倫斯坦,華倫斯坦學習了古斯塔夫戰術並切斷了瑞典軍後勤補給線,阻止了瑞典軍的攻勢,1632年11月兩軍在呂岑決戰,瑞典軍獲勝,但雙方均損失慘重,古斯塔夫二世陣亡。瑞典軍停止了擴張,華倫斯坦也退回捷克割據,後遭皇帝暗殺。

 

1634年9月,天主教和西班牙聯軍在納德林根會戰中擊敗瑞典和新教聯軍,瑞典軍主力損失殆盡,失去了德意志中部的薩克森和勃蘭登堡領地。

 

第四階段,1635~1648年,為全歐混戰階段。1635年法國直接出兵德意志、尼德蘭、義大利、西班牙。瑞典軍趁機再次侵入德意志中南部。

 

1636年~1637年西班牙軍對法國南北夾擊進逼巴黎,被法軍各個擊破,1638年8月法國海軍擊敗西班牙海軍,1639年10月西班牙海軍主力被荷蘭殲滅。1643年5月,孔代親王指揮法軍在羅克魯瓦會戰中全殲西班牙軍主力。

 

1642年11月瑞典軍再次在布賴滕菲爾德擊敗皇帝軍,此時丹麥卻向瑞典宣戰,於1644年擊潰瑞典荷蘭聯合艦隊,不久瑞荷聯合艦隊殲滅了丹麥海軍,丹麥推出戰爭。1645年3月,瑞典軍在捷克重創皇帝軍,同年8月法軍又在納林根會戰中擊敗皇帝軍,皇帝丟失大部分德意志領土,1648年法瑞聯軍在處斯馬斯豪森會戰中徹底擊敗皇帝軍。同年10月神聖羅馬帝國和參戰各方簽定「維斯特伐利亞和約」,三十年戰爭結束。

 

 

沒有留言: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