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羅馬共和時期

 

公元前6世紀末到公元前1世紀末古羅馬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國家。羅馬王政時代末期,出現塞維圖里阿改革,隨之羅馬進入階級社會,形成羅馬共和國。羅馬共和國具有明顯的貴族專政性質。

共和國的最高行政權由執政官掌握,執政官有二名,從貴族中選出,任期一年,平時有行政、司法權,戰時指揮軍隊,但因是二人掌權,互相牽制,故權力不大。

共和國真政掌權的是元老院,由少數貴族和卸任的執政官組成,先是十人,後增至三十人,決定國內外一切重大問題。此外,共和國有百人團會議,是全體成年男子參加的人民大會,形式上是最高的立法機關,但實際受元老院控制,會議表決經元老院批審過的議案,沒有討論權,表決時是第一等級富有者佔優勢,因此百人團會議也反映了貴族專政。

羅馬共和國的階級結構十分複雜,有貴族、被保護人、平民和奴隸。共和國早期,平民與貴族的矛盾非常突出,平民採取各種方式進行鬥爭,直到公元前3世紀初,鬥爭才告結束,鬥爭結果,平民取得一些勝利,但真正獲利的是平民上層,平民上層與舊貴族融為一體,形成新貴族,而廣大平民下層仍受壓制,因此羅馬國家仍然是貴族共和國。

自公元前5世紀起,羅馬便不斷向外擴張,經過兩個世紀的對外侵略,羅馬征服了全部義大利,控制了西部地中海,並佔領東部地中海的一些國家,使羅馬共和國由台伯河畔的小城邦而成為地中海上的霸國。

到公元前2世紀中期,羅馬共和國的經濟發生巨大變化。首先是土地集中,形成許多奴隸主大農莊,與此同時,農民紛紛破產,使城邦經濟基礎被削弱;其次是奴隸制的發展,戰俘奴隸大量流入羅馬,奴隸被廣泛使用在生產領域,奴隸受都殘酷的壓榨,因而引起奴隸的反抗鬥爭,第三,羅馬的商業高利貸業也發展起來,出現一個靠經商發財的新興階級--騎士,騎士在政治上無權,故往往同下層平民一起與當權貴族進行鬥爭。

從公元前2世紀後半期起,羅馬共和國的各種逐漸暴露出來,相繼出現嚴重的社會鬥爭。

公元前137-132年,發生第一次西西里奴隸起義;公元前133-123年,發生以農民土地運動為中心的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4-101年,發生第二次西西里奴隸大起義;公元前73-71年,爆發斯巴達克起義。這些起義和鬥爭,沉重打擊了羅馬奴隸主階級,動搖了奴隸制城邦的經濟基礎。

在社會矛盾和階級鬥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代表羅馬城邦貴族奴隸主利益的共和政體,已不再適應全題羅馬霸國奴隸主階級統治的需要,因而發生了從共和制向帝制的轉化,在轉化過程中,出現許多政治野心家,他們發動長時期的爭奪權勢的內戰。

公元前60年,由龐貝(Pompey)、凱撒(Caesar)、克拉蘇(Crassus)三人結成政治同盟,實行集體獨裁,史稱「前三頭政治同盟」,後來,凱撒戰敗其他兩個對手,實行個人獨裁,不久,凱撒被其政敵刺殺,前三頭同盟結束。凱撒獨裁實為羅馬共和國滅亡的先聲。

公元前43年,又出現屋大維(Octavius)、安東尼(Antonius)、雷比達(Lepidus)三人結成的「後三頭政治同盟」。公元前30年,屋大維除掉其他二人而成為獨裁者,至此,軍事獨裁的君主專制政權終於在羅馬建起,羅馬共和國最後滅亡,羅馬帝國時代開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