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故事的戲劇化觀點來看,巴拉巴真是表明救恩偉大的最好例子了。基督被捉拿時,他與兩位同伴早巳被判死刑,十架早已預備好,要置他於死地。但到了翌晨,監牢的門打開了,他竟被釋放,並且一點都不是因他的努力,乃是因著彼拉多的決定。
他脫離了律法的定罪和刑罰,得到完全的自由,上帝的兒子卻代替他被掛在十字架上。這就說明了代贖的意思;然而聖經記載巴拉巴卻沒有得到永遠的好處。
聖經不是一本故事書,它所說的都是事實。巴拉巴可悲的事實,說出十架的大能,只賜給相信的人。
泰奧多·比薩( 1519 — 1605 )是宗教改革的關鍵人物,但他的知名度不如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儘管如此,他為被腐敗的羅馬教皇制度所籠罩的世界帶來了健全的聖經神學之光,其所發揮的作用不應被低估。泰奧多·比薩的雕像俯瞰瑞士日內瓦的巴斯蒂翁公園,旁邊還有約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