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文的禱告神學 ,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荷蘭宗教改革對台灣四大貢獻
|
面向 |
貢獻 |
具體影響 |
|
信仰 |
引入基督宗教(改革宗/長老會) |
建立台灣最早的基督教會;透過牧師(如甘治士)宣講福音 |
|
教育 |
建立平民教育與學校系統 |
平埔族兒童學習識字、唱詩、背誦聖經與教理問答 |
|
文字 |
創制西拉雅語羅馬字拼音(新港文書) |
保存原住民族語言文化;為日後台灣語文學研究奠基 |
|
社會 |
以基督信仰推動社會規範 |
限制賭博、淫亂與偶像崇拜;教會成為部落治理核心 |
📌 總結一句話:
荷蘭宗教改革在台灣播下 信仰的種子、教育的起點、文字的創新、社會的規範,成為台灣基督新教發展的重要基礎。
荷蘭宗教改革對台灣的影響
荷蘭宗教改革透過殖民活動對台灣產生了顯著影響,尤其是在 1624–1662 年荷蘭統治台灣時期。主要影響如下:
1. 基督教信仰的引入
- 荷蘭東印度公司邀請 荷蘭改革宗教會牧師隨行來台,建立了台灣第一批基督教教會。
- 牧師如 **甘治士(Georgius Candidius)**在台南(大員、熱蘭遮城)展開宣教,傳講加爾文主義神學。
- 這是台灣史上第一次有組織的基督宗教傳入。
2. 教育與文字的開展
- 荷蘭傳教士為了教導平埔族人聖經,創制 羅馬字拼音的西拉雅語文字。
- 在原住民部落設立學校,教授識字與聖經,這是台灣最早的「平民教育」。
- 今日學界仍能透過保存下來的「新港文書」研究當時台灣原住民族的語言與文化。
3. 聖經與宗教教育
- 荷蘭傳教士翻譯了《聖經》與《教理問答》成西拉雅語,幫助平埔族人用母語認識基督信仰。
- 他們的「問答教育」模式,後來深深影響了台灣教會的主日學與信仰教育。
4. 社會制度與治理
- 荷蘭人推動以基督信仰規範道德生活,限制賭博、淫亂與偶像崇拜。
- 透過教會與學校系統,協助部落治理,形成一種「教會-學校-社會」的網絡。
5. 歷史延續性
- 1662 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基督宗教一度消失,但 信仰與文字遺產卻在平埔族群中保留下來。
- 19 世紀馬偕、巴克禮等西方宣教師再次來台時,發現西拉雅社群仍記得基督教的痕跡,並以此為契機重新展開宣教。
- 因此,荷蘭宗教改革的種子,雖沉寂兩百年,卻為日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發展鋪路。
📌 總結:
荷蘭宗教改革帶來的不是單純的殖民統治,而是透過 基督信仰、教育制度、文字翻譯與社會改革,在台灣留下深遠的遺產。雖然中斷過,但最終成為台灣基督新教(特別是長老教會)的重要根源之一。
荷蘭宗教改革影響世界的五大面向簡表
|
面向 |
內容 |
具體影響 |
|
政治 |
加爾文主義強調「抵抗暴政」與「政權來自上帝的委託」 |
影響荷蘭脫離西班牙統治、啟發英國清教徒與美國政治傳統,促進民主與自由思想 |
|
經濟 |
新教工作倫理:勤勞、節制、職業即呼召;允許合理利息 |
奠定荷蘭黃金時代的商業繁榮,成為近代資本主義倫理基礎 |
|
教育 |
重視聖經與人文學科教育;廣設學校與學院 |
提升識字率,推動科學與文化發展,影響啟蒙運動 |
|
教會制度 |
採取議會制(長老治理),平信徒參與 |
成為改革宗與長老會教會的典範,推動信徒普遍祭司的實踐 |
|
全球宣教 |
透過荷蘭殖民活動(東/西印度公司)傳播信仰 |
改革宗信仰傳至南非、印尼、美洲(新阿姆斯特丹/紐約)等地 |
📌 總結一句話:
荷蘭宗教改革把信仰落實在 政治自由、經濟繁榮、教育興盛、教會制度更新、全球宣教拓展 上,成為近代世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10/25出生之基督教人物
🕊 ️ 一、約翰 ‧ 歐文( John Owen, 1616–1683 )【部分傳記記載為 10 月 25 日受洗日】 📍 出生地:英格蘭牛津郡 📖 身份:清教徒神學家、牧師、牛津大學副校長 貢獻: 改革宗清教徒中最具學術深度的神學家之一。 ...
-
亞他那修年輕時教會受到逼迫,他在亞歷山太教義學院受教育;因其能力與敬虔,亞歷山大主教( Bishop Alexander )對他另眼相看。他還作執事時就陪亞歷山大主教去參加尼西亞會議;亞歷山大去世後他成為主教共46年,期間被放逐5次(共17年)。 他的作品顯出深博學養和豐...
-
盲人傳道家喬治 · 馬得勝 ( George Matheson ) 去世安葬的時候,人們以紅玫瑰遍佈他墳地四週,以紀念這捨己為人的熱情牧師。他深得大眾的敬愛,下面這首詩是他的作品: 你的愛,不放我走開, 我疲倦的靈魂因你而得安息, 我把你所賜的生命還給...
-
墨蘭頓( Philip Melanchthon, 1497-1560 )不是簡單人物。他是馬丁路德的重要同工、親密戰友。更正教陣營的第一本教義學(比加爾文 1536 年初版的《基督教要義》早了十五年)是他寫的;路德將聖經翻成德文是他鼓勵的;信義宗教會最重要的信仰告白奧斯堡信條...
-
在1860年至1900年這段“內地開放時期”,傳教士所採用的宣教方式,基本上是與開拓期和五口通商期的宣教方式相同。不過隨著環境的更開放及更多的機會,宣教工作在各方面都有十分明顯的發展。這段時期的傳教士,不但熱心傳福音,而且更盡心竭力的參與各項社會服務,特別致力於社會的...
-
撒但不是發起者,而是一位仿冒者。上帝有一位獨生子,就是主耶穌,撒但也有一位兒子,就是那 “ 沉淪之子 ”( 帖後 2:3) 。有神聖的三位一體,同樣有邪惡的三位 ( 啟 20:10) 。我們在聖經看到 “ 上帝的兒女 ” ,也看到 “ 那惡者之子 ”( 太 13...
-
🕊 ️ 一、詹姆斯 ‧ 庫克( James Cook, 1728–1779 ) 📍 出生: 1728 年 10 月 27 日,英格蘭約克郡 📖 身份:英國探險家、航海家 ⚠ ️ 雖然他不是神職人員,但在教會史中,他的航行間接開啟了基督教在太平洋島嶼的宣教...
-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已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十六 26 ) 「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提前六: 7 ) 西元 800 年查理曼 (Charlemagne) 建立法蘭克王國,統治了大半個歐洲,當時各國...
-
亨利馬廷(Henry Martyn) 1780-1812 , 藉着死 ,
-
經文: 徒十九21~22;羅十六24;提後四20 鑰節: 城內管銀庫的以拉都,和兄弟括士,問你們安。(羅十六24) 參考經文 羅一13~17 提要 以拉都(Erastus)名字原文之意:「心愛的(beloved)」,他是保羅的同工,聖經記載:「這...
-
辯論時間 : 1519 年 6 月 27 日- 7 月 16 日 地點 :德國萊比錫( Leipzig ),萊比錫大學 主要人物 : 馬丁 · 路德( Martin Luther ) 約翰 · 艾克( Johann Eck ) — 天主教神學家、辯論家 卡爾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