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改教運動的開端

 

      改教運動肇端於馬丁路德之張貼九十五條款,時為主後1517年10月31日。所謂九十五條款,乃是路德對當時羅馬天主教販賣贖罪券的看法。路德此舉並不代表改教運動,這只是帶進改教運動一連串活動中的第一個行動而已。

      路德將九十五條款釘在威登堡教堂門上的那一天,正是萬聖節。按照羅馬天主教的慣例,要將教堂的神聖遺物展列出來,給來自遠近各地的人觀賞,並藉此獲得捐款。這些來賓很自然地看到教堂大門上張貼的大紙。他們駐足而讀,回家後,報告給鄰里街坊的人;這些人又傳給別人,於是這件新聞像野火般地傳開了。

      當時印刷術剛發明不久,這九十五條以拉丁文寫成的條文,立刻被譯成各種文字並付印,以令人無法置信的速度,傳送到西歐各國。不到兩個禮拜,全德國都知道了路德的九十五條。四個禮拜後,全西歐的人都讀到了。它所帶來即時而巨大的影響是:幾乎停止了贖罪券的出售。

九十五條款的佈告

 

      馬丁路德在主後1517年10月31日,在威登堡教堂外張貼了九十五條款。

      這九十五條款不過是一種告示,用意在邀請各界在三個題目上加以辯論:

  (一)贖罪券的買賣;路德認為這是不合聖經、無效,及危險的。

  (二)教皇赦罪的權柄;路德認為教皇沒有這種權柄。

  (三)教會的寶庫;路德認為其內擁有的不是聖人的功德,而是福音。

      過了不久,全德國的人士都如飢如渴想獲得這九十五條款的單行本。這實在是一點「能以點著全歐洲的星火」。

      以後單張小冊先後如雪片一般紛紛的出版,對學者是用拉丁文,而對平民乃是用德文。到了主後1520年,他就成為德國一個最聞名而受眾人歡迎的人物。

關於贖罪券

 

      帖次勒(Tetzel)的出售贖罪券,乃是馬丁路德脫離羅馬教的起因。

      所謂贖罪券者,就是用以減輕煉獄中的痛苦,即以贖罪券來消除罪惡的刑罰。根據羅馬教的教訓,煉獄是與地獄大同小異的,不過它的時間是比較短暫,並且各人都是必須經過的。

      教皇曾擅自以為有權能減輕或完全消滅這些痛苦,這一個特權是單獨屬於教皇所有的。

      贖罪券出售乃 是先招人承包然後纔零估出去的,因此將犯罪的權利出售乃是教皇國庫最主要來源之一。

      帖次勒是販賣贖罪券的高手,他漫遊德國,到處出售教皇所簽押的贖罪券, 宣稱凡購買者本人或其朋友親屬都可獲得赦罪,而毋需經過認罪、悔改、懺悔及神父赦罪的宣告。

      主後1517年,他在威登堡一帶使用一些順口的歌謠和低俗的笑話來促銷贖罪券:「只要錢在箱中響,煉獄鎖鑰不久也來響噹噹。」

      就是這一件事大大的震驚了馬丁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