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救恩次序:加爾文 vs. Perkins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                 威廉·珊迪《金鏈》

──────────────────────────────

 1. 上帝的揀選 (Election)              1. 上帝的預定 (Predestination)

    └─ 在基督裡的永恆旨意                └─ 永恆中已確定得救與沉淪

 

 2. 呼召 (Calling)                   2. 有效呼召 (Effectual Calling)

    └─ 福音外在呼召 + 聖靈內在工作          └─ 聖靈藉福音使人悔改、信靠基督

 

 3. 信心與悔改 (Faith & Repentance)   3. 呼召的果效 (Effect of Calling)

    └─ 聖靈賜下信心,帶來悔改              └─ 信心與悔改隱含於呼召的功效中

 

 4. 稱義 (Justification)             4. 稱義 (Justification)

    └─ 基督的義歸算給信徒                  └─ 信徒因信被算為義

 

 5. 成聖 (Sanctification)            5. 成聖 (Sanctification)

    └─ 與稱義不可分,聖靈更新人              └─ 一生之久,逐漸脫離罪,活出聖潔

 

 6. 確據 (Assurance)                 6. 確據與良心 (Assurance & Conscience)

    └─ 聖靈的內在見證                     └─ 強調良心平安,信徒可確信自己得救

 

 7. 榮耀 (Glorification)             7. 榮耀 (Glorification)

    └─ 最終復活、完全得贖                  └─ 與基督同享榮耀,救恩完滿


🔑 總結對比

  • 加爾文:強調「稱義與成聖不可分」,確據雖重要,但保持神學上的謹慎。
  • Perkins:用「金鏈」把救恩條理化、圖像化,更牧養取向,強調「信徒能確信自己已在上帝的鏈條中」。
  • 神學牧養差異:加爾文偏向神學理論,Perkins 偏向靈修應用,特別處理良心與確據問題。

 

【人物(一): 威廉·帕金斯(William Perkins)】:清教徒系列(第五期)| 清教主义之父+讲道+上帝的话语+以经解经+清教徒运动



Perkins 與 加爾文 的救恩次序對照

  

救恩步驟

Perkins《金鏈》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 (1559)

根源

上帝的預定 (Predestination):上帝在永恆中揀選要得救的人

上帝的揀選 (Election):上帝在基督裡揀選,祂的旨意是救恩的基礎

呼召

有效的呼召 (Effectual Calling):聖靈藉福音使選民悔改、相信

外在的呼召(福音傳講)與內在的呼召(聖靈工作)的結合

信心與悔改

包含在呼召的果效中,信徒因聖靈得以信靠基督

信心是聖靈的恩賜,是接受基督的唯一方式;悔改與信心同時發生

稱義

稱義 (Justification):因信被算為義,基督的義歸算給信徒

稱義:唯一基於基督的義,透過信心接受(信心是器皿,不是功德)

成聖

成聖 (Sanctification):一生的過程,信徒逐漸脫離罪、效法基督

成聖與稱義不可分:信徒既被赦罪,也被更新,走向聖潔

堅忍

強調「確據」(Assurance):真信徒必然堅忍到底

加爾文認為聖靈賜下確據,使信徒不動搖(但加爾文更謹慎,怕人誤用)

榮耀

榮耀 (Glorification):末日復活、完全釋放、得享基督榮耀

榮耀:最終的救贖,信徒與基督完全聯合,進入永恆的國度


🔑 關鍵比較

  1. 焦點差異
    • 加爾文:更注重上帝的榮耀與基督的中心地位,強調稱義與成聖不可分。
    • Perkins:更注重「牧養」與「靈修應用」,將救恩次序畫成「金鏈」,幫助信徒得確據。
  2. 確據(Assurance
    • 加爾文:確據來自聖靈的內在見證,但加爾文小心避免過度自信。
    • Perkins:進一步系統化「確據」教義,並在良心神學中強調信徒可以有救恩的把握。
  3. 牧養導向
    • 加爾文 的次序比較是神學討論。
    • Perkins 將其圖像化、條理化(如《金鏈》),直接用於講道與信徒靈命指導。

📖 簡單來說:

  • 加爾文 打下了神學基礎(上帝的揀選與聖靈的工作)。
  • Perkins 把這些基礎整理成「金鏈」,用來安慰並引導信徒,讓他們清楚看到救恩從「永恆揀選」到「榮耀」沒有一環會斷裂。

 

威廉·珀金斯救恩神學的金鏈圖

  

這個「金鏈」(Golden Chain)是 Perkins 最具代表性的神學結構,出自他的著作 A Golden Chain1591)。它的靈感來自 羅馬書 8:29–30,描述上帝救恩的連續次序 (ordo salutis)


️ 威廉 珀金斯的救恩金鏈(Golden Chain of Salvation

                  上帝的永恆旨意

          ┌───────────────────┐

          │        預定(Predestination        │

          └───────────────────┘

                       │

                       ▼

        ┌──────────────────────┐

        │        有效的呼召(Effectual Calling     │

        └──────────────────────┘

                       │

                       ▼

        ┌────────────────────┐

        │        稱義(Justification           │

        └────────────────────┘

                       │

                       ▼

        ┌────────────────────┐

        │        成聖(Sanctification          │

        └────────────────────┘

                       │

                       ▼

        ┌───────────────────┐

        │        榮耀(Glorification         │

        └───────────────────┘


📝 解說

  1. 預定(Predestination
    • 救恩始於上帝的永恆揀選,祂在創世以前就揀選祂要拯救的人。
    • 這是救恩的根基,也保證救恩不會落空。
  2. 呼召(Calling
    • 不只是外在的福音呼召,而是 聖靈在心中的有效呼召
    • 信徒因此得以悔改並信靠基督。
  3. 稱義(Justification
    • 信徒因信靠基督而蒙上帝赦免,並被算為義。
    • 完全出於基督的功勞,而非人的善行。
  4. 成聖(Sanctification
    • 聖靈在信徒生命中持續的工作,使人漸漸脫離罪,活出聖潔。
    • 與稱義不同,這是「一生的過程」。
  5. 榮耀(Glorification
    • 救恩的終點:信徒在末日復活,完全得釋放,與基督同享榮耀。

🌿 神學意義

  • 這個「金鏈」展示了 救恩的確定性 ——從上帝的預定開始,到最後的榮耀,沒有一環會斷裂。
  • 也突顯出 信徒的確據(assurance:既然一切出於上帝,就能帶給信徒安慰與信心。
  • 這套架構成為後來清教徒與改革宗神學的核心思維,深深影響了 班揚、歐文、巴克斯特 以及 新英格蘭清教徒

 

威廉·珀金斯神學的核心思想

  

1. 上帝的主權與預定論(Predestination

  • Perkins 深受加爾文影響,強調 上帝在救恩中的絕對主權
  • 他在《A Golden Chain(金鏈)》中,以「救恩次序」(ordo salutis)闡述預定、呼召、稱義、成聖直到得榮耀的進程。
  • 他把預定論應用於牧養,強調信徒能因上帝的應許而有「確據」(assurance),而非陷入恐懼。

2. 聖徒確據與良心神學(Assurance and Conscience

  • Perkins 特別關注「基督徒如何知道自己得救?」
  • 他發展出一套 良心神學(casuistry,幫助信徒在掙扎中確信自己的救恩。
  • 他強調「聖靈的內在見證」與「信徒生命的果子」是救恩確據的憑據。
  • 因此,他的神學兼具 安慰與勸勉:既呼召人省察,又勉勵信徒安息在上帝的應許中。

3. 聖經至上與講道的重要性(The Centrality of Scripture and Preaching

  • Perkins 的名著《The Art of Prophesying(講道的藝術)》奠定了清教徒講道學的典範。
  • 他主張講道是上帝主要的恩典管道,牧者的責任是 清楚釋經、應用於良心、呼召人悔改與信靠基督
  • 他推崇「實用神學」(practical divinity),強調神學不是抽象推理,而是幫助信徒「活出聖潔」。

4. 救恩的次序與基督中心性(Order of Salvation & Christocentric Theology

  • Perkins 將救恩的每一步驟連接在一起,如同「金鏈」,中心是基督的救贖。
  • 他認為所有神學與倫理問題,都必須回到基督的代贖與恩典。

5. 生活倫理與清教徒敬虔(Puritan Piety and Ethics

  • 他將神學落實在日常生活,包括婚姻、工作、家庭、政治與社會責任。
  • Perkins 特別關心「職業召命」(calling),認為每個人的工作都是神聖的,應當為上帝的榮耀而做。
  • 他在倫理著作《Cases of Conscience》中,指導信徒如何在生活抉擇中榮耀上帝。

🌿 神學遺產

  • Perkins 的神學為後來的 理查·巴克斯特(Baxter)、約翰·歐文(Owen)、班揚(Bunyan 奠定了基礎。
  • 他把加爾文主義轉化為 牧養神學,使抽象的教義成為信徒心靈的安慰與實際的生活指南。
  • 他的影響力延伸到 新英格蘭清教徒,對美國早期宗教思想有深遠影響。

 

威廉·珀金斯

   威廉·珀金斯(William Perkins, 1558–1602)生平概要  ,

   【人物(一): 威廉·帕金斯(William Perkins)】:清教徒系列(第五期)| 清教主义之...    ,

   威廉·珀金斯神學的核心思想   ,

  威廉·珀金斯救恩神學的金鏈圖    ,

   Perkins 與 加爾文 的救恩次序對照   ,

  救恩次序:加爾文 vs. Perkins    ,

  Perkins 金鏈的牧養應用    ,

 Perkins 金鏈的牧養應用案例   ,

 Perkins 金鏈牧養手冊簡表   ,

 Perkins 的名著《The Art of Prophesying(講道的藝術)》 , 

 《講道的藝術》大綱   , 

 Perkins 講道流程圖    , 

 Perkins 的講道模式 和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講道觀   , 

 加爾文 vs Perkins 講道觀對照圖  , 

現代講道學與 Perkins/加爾文的關聯圖  , 

講道設計模板    , 

 Perkins之生活倫理與清教徒敬虔   , 

「Perkins → 清教徒敬虔」的流程圖  , 

Perkins 的良心神學 → 清教徒日常操練  , 

Perkins 的良心神學如何轉化為清教徒敬虔的生活四維度  , 

良心神學 vs 當代基督徒生活應用  , 

良心神學每日操練指引  , 


威廉·珀金斯(William Perkins, 1558–1602)生平概要

  

1. 早年生活

  • 出生1558 年於英格蘭馬格斯頓(Marston Jabbett, Warwickshire)。
  • 他出身平凡,早年對學業並不上心,但後來在劍橋大學(Cambridge)接受教育,逐漸展現出神學天賦。

2. 劍橋與清教神學形成

  • 1577 ,進入劍橋基督學院(Christ’s College, Cambridge)就讀。
  • 他深受改教運動及加爾文主義影響,特別重視聖經的權威與上帝的主權。
  • 1584 成為劍橋大學講師,開始影響大量學生與教會領袖。

3. 牧會與教學

  • 在劍橋,他是“Gospel Preacher” 的代表,以簡明易懂、實踐導向的講道著稱。
  • 他牧養信徒時特別強調 聖徒的確據Assurance of Salvation)、呼召與揀選、以及 基督徒日常生活的聖潔
  • 他曾說:神學即生活Theology is the science of living blessedly forever),強調信仰必須實踐於生活。

4. 代表著作

  • The Art of Prophesying(講道的藝術)》:成為後世清教徒講道學的經典,對後來的理查·巴克斯特、班揚等影響深遠。
  • A Golden Chain(金鏈)》:以系統神學方式闡述加爾文主義的救恩次序(ordo salutis)。
  • Cases of Conscience(良心問題)》:探討倫理與實際生活中的信仰掙扎。

5. 晚年與去世

  • 他一生未婚,專注於牧養與神學教導。
  • 1602 年因病逝世於劍橋,年僅 44 歲。
  • 去世時,他已被稱為「清教神學之父」(the father of Puritanism),其門徒與影響遍及英格蘭與新英格蘭(美國)。

🌿 影響與遺產

  1. 清教徒運動的思想奠基人:他的神學影響了後來的清教徒牧者與神學家,例如理查·巴克斯特、約翰·歐文、班揚等。
  2. 影響新英格蘭殖民地:透過學生與著作,他的思想間接塑造了美國清教徒社會。
  3. 牧養神學的典範:他善於將深奧的加爾文主義神學應用於平信徒的生活,幫助信徒面對良心掙扎與信仰確據的問題。

 

 

10/25出生之基督教人物

   🕊 ️ 一、約翰 ‧ 歐文( John Owen, 1616–1683 )【部分傳記記載為 10 月 25 日受洗日】 📍 出生地:英格蘭牛津郡 📖 身份:清教徒神學家、牧師、牛津大學副校長 貢獻: 改革宗清教徒中最具學術深度的神學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