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梅監霧牧師的宣教著述

 

    1906 年秋天,梅、蘭兩位宣教師回英國度假。梅牧師於 1907 年著《異教徒的心》( The Heathen Heart ),是他的宣教心得之作,受到極大的矚目。他也於 1908 年初與恩師之女瑪格麗特( Margaret Rintoul Findlay )結婚,並於該年 3 月偕同新婚夫人回彰化,受到熱烈歡迎。他們的新居因有十二根磚柱,故又名「十二使徒」。

 

    梅牧師以羅馬字寫作的《羅馬書注釋》也出版。梅師母來台後積極向林學恭牧師的女兒學台語,可惜在年底因感染嚴重肺病而必須於次年初至澳洲調養,梅牧師因此辭去台灣的工作。蘭醫生在日記中提到:「這是一個悲傷的離別,梅牧師深愛台灣人,台灣人也熱愛梅牧師……十二年前我們初抵彰化時,中部僅有四間教堂,經過梅牧師的努力耕耘,現在已經有二十三座小教堂,梅牧師應該引以為榮。」

 

    1914 年底梅牧師夫婦又回到台灣彰化地區工作,受到盛大的歡迎。他也出版了羅馬字寫作的《佈道論》,確信使福音廣傳的方法是「福音性的露天佈道」。 1915 4 月他偕同梅師母前往日本有馬療養,但未見改善。梅師母於回台後在該年 11 月去世,夫婦相處只有八年。梅師母的葬禮由劉忠堅牧師( Duncan Macleod )主持,梅牧師本身領導樂隊,獨唱〈天堂攏無苦難〉,並舉行街頭佈道,彰化市民莫不噤聲注視。 1916 年梅牧師患嚴重的流行性感冒,因延誤醫治而致使肺部受感染。後經戴仁壽醫生( George Gushue-Taylor )悉心照料,並建議他返英國療養。

 

    1918 9 月梅牧師由英國返回台灣繼續工作,也曾於 1919 年夏季於淡水大屯山腰避暑,並向鄰近村落佈道。 1920 年梅牧師又出版了《早期改教者的心思》( The Mind of the Early Converts )一書,深獲好評。 1921 年夏季間他與彰化基督教醫院護士洪伯祺姑娘( Margaret Christian Arthur )結識,梅牧師並教導洪姑娘閱讀中文書籍。他們之間產生感情,並於該年 11 29 日於淡水完婚,由巴克禮牧師證婚。 1922 年底起,梅牧師受派至台南神學院接替宋忠堅牧師的教學工作,也出版了羅馬字印行的《古早的教會》( Ko-Cha e Kau-Hoe )一書。

 

   1924 年梅牧師因熱病一再發作而日漸衰弱,不得不於 6 月間離開福爾摩莎,回英國療養。他原本希望不久能返回台灣,但事與願違,就此與台灣告別。回英國期間,他前後又出版了《耶穌的目的》( The Purpose of Jesus, 1929 )、《國王的客人》( The King's Guest, 1932 )、《為我們且在我們當中的基督》( Christ for Us and in Us, 1935 )、《教會的童年》( The Childhood of the Church, 1938 )等書。 1928 年他也因所著《早期改教者的心思》一書,獲得母校格拉斯哥大學頒授神學博士( D.D. )學位, 1931 年更因健康關係得英國母會允准退休。

 

    1940 2 28 日,梅牧師在蘇格蘭的 Lennoxtown 安詳地過世,享年七十五歲。該年 6 13 日台中中會在彰化教會為他舉行追思禮拜。

 

    梅牧師是一位露天佈道家、歷史神學家、聖樂家、屬靈的聖徒。他的英國同工稱他為「英國乞丐」,他的台灣人同工稱他為「台灣的保羅」,他是台灣教會史上最有趣的人物!

 

沒有留言: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