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個人靈修(self-examination, devotion)
- Perkins:良心是「上帝在心中的代言人」,能責備或安慰信徒。
- 清教徒轉化:每日「省察自己」(self-examination),藉著聖經默想與禱告,測試自己是否真實活在上帝面前。
👉 形成 「日常靈修–內心檢驗」 的敬虔生活。
2️. 家庭敬拜(family piety)
- Perkins:良心神學要求信徒在一切領域忠心,包括家庭角色。
- 清教徒轉化:建立家庭祭壇(daily family worship),父親作「家中的牧師」,以良心責任帶領家人讀經、禱告。
👉 家庭成為「小教會」,敬虔從個人擴展到家。
3️. 教會群體(ecclesial discipline)
- Perkins:良心必須順服於上帝話語的規範,也接受教會的管教。
- 清教徒轉化:強調「良心自由」在於順服聖經與教會秩序,不是隨心所欲。
👉 清教徒的教會紀律(如會籍檢驗、守主日)正是良心神學的群體化。
4️. 社會職場(vocation and public life)
- Perkins:強調「呼召」(calling) 觀念,良心在工作與公共生活中也受上帝審查。
- 清教徒轉化:每個職業都是榮耀上帝的呼召,必須以「良心誠實」(conscientia
bona) 對待工作、交易、政治責任。
👉 形成「清教徒職業倫理」,把敬虔推向公共領域。
✨ 總結
Perkins 的良心神學 → 清教徒敬虔四維度
- 個人:內心省察、靈修操練
- 家庭:每日敬拜、父母帶領
- 教會:群體紀律、順服聖經
- 社會:職業召命、公共責任
👉 這四維度構成了「Puritan Piety」的完整圖像,把良心從內在經驗延伸到外在生活的全部領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