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 Perkins (1558–1602)
⬇️ 劍橋神學、注重聖經詮釋與牧養
- 強調「信仰的實用神學」(practical divinity)
- 系統化清教徒靈性,結合加爾文主義與日常敬虔
- 將「呼召」(calling)與「信徒生活」連結
⬇️
神學要點
- 預定論 → 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揀選的確據
- 聖經中心 → 以講道與默想培養信仰生活
- 敬虔生活 → 工作、家庭、社會行為皆是榮耀神的場域
⬇️
對清教徒的影響
- 使「靈修實踐」成為清教徒運動的核心,而不僅是教義辯護
- 影響 Richard Sibbes, Richard Baxter, John Owen 等
- 奠定「個人靈修—群體教會生活—社會見證」的清教徒敬虔三層次模式
⬇️
清教徒敬虔的特色
- 家庭敬拜(每日祈禱、聖經誦讀)
- 良心操練(daily self-examination)
- 職業召命(在職場活出信仰)
- 教會生活(嚴謹守主日、重視講道)
- 社會責任(推動教育、道德改革)
📌 簡言之:Perkins 將加爾文神學「實用化」,把信仰落實到日常生活,成為清教徒敬虔傳統的範式。他是「清教徒靈修神學之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