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的英國,是最沒有希望的國家;早期的"工業革命”帶來社會轉化的產痛,貧富不均,道德敗壞,教會腐敗,像法國那樣的暴亂,似已成熟。神及時興起了衛斯理兄弟領導的循道運動,把英國挽救過來。
有個旅人,經過一座許久熟識的酒館,發現已經停業了。他問是怎麼回事。主人脫下帽子,指著牆上的一幅畫像,恭敬的說:"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裏差來的,名叫約翰。”他引用約翰福音第一章6節介紹施洗約翰的話,見證神藉著約翰衛斯理改變了他的生命。這樣的見證有許多。
約翰(John
Wesley, 1703-1791)和查理 (Charles Wesley, 1707-1788)的父親撒母耳衛斯理(Samuel
Wesley), 是英國聖公會的牧師,母親蘇散拿(Susanna Wesley),有十個兒女。他們都自幼受母親的熏陶,敬虔愛主。
1720年,約翰衛斯理進了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1727年,獲碩士學位,受選為院士,任講師,並被按立為聖公會執事。
1726年,查理衛斯理入學牛津。1729年,他組織了幾名同學,經常在一起讀經禱告,並互相勉勵,照聖經規範生活。戲笑他們的人,稱之為"聖社”(The
Holy
Club),或稱"循道派”(Methodists),還有"經蛀蟲”等名,他們都歡喜接受。約翰年長,成為當然的領袖,被稱"聖社神父”或"牧者”。他們的會員,還注意探訪醫院,監獄傳福音,並孤兒的工作。
1735年,撒母耳衛斯理牧師逝世。約翰邀同查理,要往美洲作宣教士,但因父親新喪,難以決定成行。他們的母親蘇散拿說:"如果我有二十個孩子,我也願意他們作宣教士,即使不再見他們的面也無妨。”但她很快就再見到他們回來了。
在航行途中,船遇見大風浪,甚為危險。英國乘客們,懼怕死亡,不知所措;卻見同船有一組德國莫拉維(Moravians)弟兄們,甘心服侍別人,作低賤的工作,在風浪中安然唱詩,全然不懼怕死亡,給他們很深的印象。
1736
年的喬治亞州(Georgia),是新闢的地方,一切沒有秩序;查理與當地官員不和,半年後即返回英國。約翰繼續留在薩凡那(Savannah)的小教會
事奉。那裏有一名婦女,與他有感情的糾纏,遭受牧師責備並禁止聖餐;她的家族不服,控告衛斯理牧師,有被監禁的可能。他不得已,在1737年底,潛離返
英。
1738年二月一日,
約翰衛斯理離開祖國二年四個月後,再踏上英國的土地。他說:"我到美洲去,是為了改變印地安人歸向神;噢,但誰來改變我呢?誰能拯救我脫離這不信的惡
心?”他想,如果自己沒有得救的把握,不能夠勝過死亡的恐懼,豈不是為了一個夢,而愚蠢的付上那重大的代價?
衛斯理兄弟有一段時間,同莫拉維弟兄會一起聚會。約翰一有機會,就出去講道;但不能解決得救確據的問題。他同莫拉維的弟兄保勒爾(Peter
Bohler)討論過聖經與經驗的問題,一直縈迴在他心裏。五月十九日,五旬節前的星期五,查理經歷了內心完全的平安,疾病也痊愈了。
1738年五月二十四日,星期三晚上,約翰勉強去參加在倫敦愛德門街(Aldersgate Street)的一個聚會。他的日記寫著這著名的經歷:
會中有人宣讀馬丁路德所寫的"羅馬書信序文”。約在八時四十五分,當他描述神藉著人對基督的信,在人裏面所施行的改變,我覺得心中奇異的溫暖。我覺得自己確已信靠基督,惟靠基督得著了救恩;並且祂給我保證除去我的罪,救我脫離了罪和死的律。
同年六月底,約翰衛斯理去到德國,見到莫拉維弟兄會的領袖岑森道夫伯爵(Count
Nicholaus Ludwig von Zinzendorf,
1700-1760)。他在他們中間約一個月,然後回到倫敦。有一段時間,他仍然與莫拉維弟兄會交往,但發現他們過於高舉岑森道夫,並傾向敬虔派,而且有神秘的色彩。
到了1740年,宣佈不能進一步合作。
1739 年, 威特腓開始露天佈道。
三月二十九日,威特腓同約翰衛斯理談起這新的佈道方式。約翰起初持保留的態度,因為習慣於禮儀和規範,認為救人的靈魂,必須在教堂舉行。但威特腓提醒他,
主耶穌自己是在野外講道的,要從大路上和籬笆外請人來聽福音。約翰自己也接受了這種佈道方式:一則聖公會的教堂,常拒絕給他們使用;再則聚會的人數太多,
由一千人增加到五千人,不久就有上萬的人聚集,沒有足夠的地方可以容納。此後衛斯理一生騎馬乘船旅行了約二十五萬哩,講道四萬多次,大部分是在戶外舉行。
衛斯理從四堵牆中間解放出來,形成了"世界是我工場”的事奉觀念。
神的能力與約翰衛斯理同在,聖靈在聚會中彰顯,有人哭喊倒地,也有神蹟奇事隨著,鬼被趕出去,疾病得治癒。衛斯理勉勵會眾安靜,守秩序,嚴格禁止造成混亂,注重紀律,要人認罪,對付罪。
1739年,威特腓到美國旅行講道。1741年,威特腓與約翰衛斯理辯論加爾文派信仰和阿民念信仰問題,二人的意見不同,決定該分開。不過,以後彼此尊敬;威特腓常記念約翰在信仰上的引導。
1770年,威特腓在第七次到美洲殖民地佈道時去世。有人問約翰衛斯理,將來在天堂的時候,會不會見到威特腓。衛斯理回答說:"當然不能!因為他遠在我的前頭,比我更接近寶座。”十一月十日,約翰衛斯理在威特腓的葬禮上講道。
衛斯理兄弟都善音樂,注重聖詩在敬拜和教導上的功能。查理一生寫了約七千五百首聖詩,發表的有四千五百首;其中有部分是韓德爾(George
Friderie Handel,
1685-1759)為他作曲。約翰寫的較少,但他決定編校出版。但兩兄弟的曲譜都是由別人作的。他們的聖詩,在推廣循道運動上有很大的貢獻。現在所有歸正教會使用的詩集,無不選載他們的聖詩。
由於早年的不愉快經驗,威特腓到美洲殖民地佈道時,約翰衛斯理認為沒有希望而阻止他。
但到1776年,美國獨立的時候,循道派信徒約五千人;十八世紀初,已有五萬人,且曾成為會眾最多的歸正教宗派,現在更遠超過了在英國衛理宗信徒的數目。約翰衛斯理本不願從聖公會分離出來;他的目的是復興,潔凈,成為像使徒的教會。
從1739年,在倫敦舊鑄造廠,建立第一座教堂,到1791年約翰逝世, 在英國的會友超過了七萬人。
查理於1949年與賽莉 (Sally Gwynne) 結婚,新娘比他小了近二十歲,婚禮由約翰衛斯理主持;婚後生活美滿,育有子女三人,其中查理(Charles II)和(Samuel)是有成就的音樂家。他於1788年逝世。
約翰遲至1751年與一寡婦瑪麗 (Mary Vazeille)結婚,多疑善妒,使約翰非常痛苦。1755年,即曾分離;至1771年一月二十三日,更離去不再返回; 到她於 l781年十月十二日去世時候,她丈夫竟不知道。
約翰衛斯理到八十五歲時候,仍能騎馬出去講道。 1790年十月七日,他講了最後一次露天佈道。次年,二月二十三日最後一次傳福音,經文是以賽亞書第五十五章6節:"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相近的時候求告祂!”
約翰衛斯理於1791年三月二日離世。他一生不為自己積蓄錢財,都濟助了窮人人;自己只為了主而過簡樸生活。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0/25出生之基督教人物
🕊 ️ 一、約翰 ‧ 歐文( John Owen, 1616–1683 )【部分傳記記載為 10 月 25 日受洗日】 📍 出生地:英格蘭牛津郡 📖 身份:清教徒神學家、牧師、牛津大學副校長 貢獻: 改革宗清教徒中最具學術深度的神學家之一。 ...
-
1952 年 7 月 15 日,當亞瑟·沃金頓·賓克( Arthur Walkington Pink )在外赫布理群島的斯多諾威去世的時候,除了一小個朋友圈子和他的月刊雜志《聖經學習》的讀者以外,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的逝去。他曾經在四個國家住過,並且講道,然而他死的時候,他...
-
加爾文在其《基督教要義》中寫道:「凡認洗禮只不過是一種在眾人面前宣告宗教信仰的人,那他還沒有真正摸到洗禮的意義。」 他說,洗禮這恩賜包括有赦罪的應許、治死肉體、賜給屬靈的生命和有分於基督等。加爾文說,在他一生當中,曾有一段時間不懂也不信洗禮所帶來的應許。...
-
衛斯理約翰所推動的復興運動,在英國造成廣泛的影響。但是,福音主義運動卻非完全由衛斯理約翰個人主導,而是在許多奮興佈道者的努力下,配合為數更眾的自發性讀經和祈禱連動而產生的。此時期不少牧者與信徒受福音主義薰陶,成為福音派。 1785年,英國國教一萬六千名教士中,...
-
伯爾拿(逝世於主後一一五三年)根據宗教體驗,創立一種以基督為中心的救恩體系。該體系以神秘的神歡為終點。 十字軍為西方世界重新發現這位為人的耶穌。伯爾拿對這位為人的耶穌頗感興趣,而對形而上學的,羅戈斯的、聖禮上的基督不感興趣。他根據雅歌寫了八十六篇講...
-
Rowan Douglas Williams (羅雲・威廉斯) 不僅是當代安立甘宗最具影響力的大主教之一,更是當代最重要的 靈修神學家、詩人與神秘神學詮釋者 。 他的著作橫跨神學、靈修、文學、社會倫理與詩歌,文字深刻、語言詩意,融合了東方教父的靜觀傳統與西方理性神學...
-
親岑多夫是早期奧國貴族的後裔。西元1700年生在德力斯登,父親是撒克森法庭官員,也是施本爾的密友,因此施本爾也做了親岑多夫的教父。 從小親岑多夫就有很強的宗教意識;一幅那穌釘十架的畫,上面寫著「我為你被釘死,你為我做何事?」給他帶來長遠而強烈的印象。他一生...
-
凱爾特教會 , 凱爾特教會的開始 , 教會如何進入凱爾特地區 , 聖帕特里克的宣教旅程 , 聖哥倫巴宣教旅程 , 凱爾特教會的發展過程 , 凱爾特教會與羅馬教會的融合 , ...
-
貴格利生在羅馬富貴之家,青年時在羅馬城做一個官長。他父親死後,貴格利承受很多家產;但他不願享受這世界上的快樂,辭了官職,也把家產用作慈善事業,又把衣服和珍珠並各種的東西,分給窮人;並且建了七個修道院, 自己 做其中一個卑微的修道士。 有一天他到羅馬城賣奴僕的市場上...
-
他 為 使徒後時期 ( Post-Apostolic Age )的 基督教會 領袖之一,相傳曾接受使徒約翰直接的教導,是 安提阿教會 ( Patriarch of Antioch )第三位 主教 (前兩位分別是使徒彼得與 Evodius )。最終被 羅馬帝國 皇帝投入野獸的...
-
🕊 ️ 1️ . 詹姆斯 ‧Ussher ( James Ussher, 1581–1656 ) 📍 出生: 1581 年 10 月 29 日,愛爾蘭都柏林 📖 身分:聖公會主教、神學家、歷史年代學者 簡介: 愛爾蘭都柏林聖公會大主教,著名於他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