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瑞士與日內瓦歷史背景簡述
瑞士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1290年,由三個德語邦(Canton)所組成的永恆聯盟。由於瑞士的地理具有重要的戰略及經濟地位,因此附近的城邦紛紛加盟,以共抵外來侵略。十六世紀初,瑞士從原先位在阿爾卑斯山區的德語邦,向西擴展至法語區,共計有13個邦郡。這些邦郡各自獨立、自治,因此瑞士的改教運動與鄰近法、德各國的方式截然不同。
日內瓦位於瑞士的西南角,緊鄰南法與北義大利。主後1533年,日內瓦脫離薩弗依王朝的統治,獨立成為一個城邦國家。因著慈運理(Zwingli)在瑞士的改教運動,造成了信奉傳統天主教的邦郡,以及改教邦郡之間的緊張情勢。日內瓦基於政治上的考量,在1536年宣佈加入改教行列,是年,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也在法爾勒(William Farel)的邀請下,來到日內瓦,致力於福音派的改革。
2. 瑞士的宗教改革
當馬丁路德在德國進行改革時,另一個改教的運動同一時期在瑞士發生。其中最著名的兩位領袖為慈運理與加爾文。慈運理生於瑞士,深受奧古斯丁作品的影響,並熟悉路德的著作。他贊同路德對於聖經權威以及信心的肯定,卻在「合質論」上與路德意見分歧。其主要的影響力在瑞士的德語區,以蘇黎世為其中心。
加爾文生於法國的諾揚,曾於巴黎大學攻讀神學。1536年,加爾文到了日內瓦,開始他一系列有計劃的改革,並完成了改革宗最完整的教義著作─《基督教要義》。從1541年至他離世的23年內,加爾文以政教合一的方式,全面指導日內瓦的社會和宗教事務。不僅使日內瓦成了法國改革派的避難所,加爾文主義也全面影響了法國、荷蘭和蘇格蘭等地的宗教改革。
3. 約翰加爾文的改教運動
加爾文原本並無意脫離羅馬天主教。然而,在他歸信後不久,因著意外涉入好友柯布(Nicholas
Cop)的改革運動而在諾揚被捕。此後,加爾文自覺需與羅馬天主教脫離關係,與改革人士同一陣線。1536年,26歲的加爾文出版了一本極具影響力的神學著作《基督教要義》(The Institutes
of Christian Religion)清楚表明改革宗的信仰。該書出版後不久,加爾文便法爾勒(William
Farel)之邀移居日內瓦。1537年,加爾文向日內瓦議會進呈一系列鼓吹改革的文件,以期打造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然而因著在主餐實行上的爭執,加爾文和法勒爾遭議會驅逐出境。1540年的選舉中,反對加爾文的黨派倒台,加爾文重回日內瓦,根據之前所提出的條文基礎,制定了教會法規(Ecclesiastical Ordinances),強制人民接受宗教教育。其次,他設立了宗教法庭(Consistory of pastors and elders),以十二位品行優良的長老組成,以創造一個合乎聖經教訓的模範社會。
然而,加爾文在日內瓦的改革也不是毫無阻礙。一位西班牙的激進改教者塞爾維特(Michael
Servetus),就時常反對加爾文的教義。他發表了一份名為「論三位一體教義的錯誤」,否認三位一體的教訓。1533年,塞爾維特完成一部鉅著《再思基督教要義》,全面駁斥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在加爾文的催迫下,塞爾維特在法國被捕。日內瓦議會將他裁定為異端,下令將他燒死。雖然加爾文代為求情,希望以較仁慈的方式處決,但塞爾維特至終還是於1553年,被縛在住上燒死。處死塞爾維特的舉動,給反對者一個大肆抨擊的理由,也為加爾文的一生蒙上污點。1550到1564年這段期間,加爾文偏重於聖經釋義的寫作上,他對聖經熟識,以及對經文屬靈意義的貫通,使其解經作品具有相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