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日 星期四

杜嘉德之逝世

  

    杜嘉德從上海回到廈門後,立即回到“承擔了過量的工作”的生活中。

    1877726日,杜嘉德突然受到霍亂的侵襲,從清晨開始腹瀉不止,到了中午,他已病入膏肓,身體非常虛弱,為他看病的的孟醫生(Dr. Manson)已經束手無策,只好勸他交待後事,並且安慰他說:“不要太激動,你是個哲學家。”

    杜嘉德立刻打斷他的話,說:“不,我是個基督徒。”

    然後他重重的喘了一口氣,接著說:“在這時刻,基督徒要比哲學家好得多。”

    過了一會兒,他喃喃說出原計劃在下個主日講道中引用的經文:“惟有上帝的恩賜,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羅馬書623) 藉以安慰在一旁為他悲傷的信徒們。就在這一天的下午五點多鐘,杜嘉德在廈門自己的寓所內,結束了世上的勞苦,進入永遠的榮耀中,年僅47歲。在第二天的追思禮拜中,主禮的牧師就以他原先選定的經文為題證道,令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杜嘉德死後被安葬在廈門鼓浪嶼的傳教士公墓內。1878年,英國人赫伯特·翟理思(Hebert Allen Giles)在其所著《鼓浪嶼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Koolangsu)一書中,不無遺憾地寫道:“傳教士公墓隱蔽在黃氏宗祠後面的一個靜靜的角落 ……。一位高尚卓越的人——著名的《廈英大辭典》的編纂者杜嘉德牧師的遺體也埋葬在那兒。迄今為止好像還沒有為紀念這位傑出的學者建立墓碑。”

    後來,為了紀念杜嘉德的貢獻,教會在鼓浪嶼雞母山建立了一座杜嘉德紀念堂。

沒有留言:

1099年7月15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徵攻占耶路撒冷

    1099 年 7 月 15 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096–1099 )達到高潮,十字軍在長達七週的圍城後攻陷耶路撒冷,這一事件對中世紀歐洲與近東基督教、伊斯蘭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歷史背景與攻城經過 背景 :第一次十字軍是在教宗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