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荷蘭本土改革者

 

 

在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中,荷蘭(低地國)的改革者雖然不像德國有馬丁路德,或瑞士有慈運理與加爾文這樣的「中心人物」,但仍然有一批重要的本土改革領袖,他們推動了加爾文主義在荷蘭的落地,並在政治、社會與信仰生活中產生了巨大影響。

主要的荷蘭本土改革者

  1. 圭多布雷(Guido de Brès, 1522–1567
    • 出生於荷蘭(今比利時境內),是加爾文主義的重要傳道人。
    • 撰寫了《比利時信條》(Belgic Confession, 1561),成為後來荷蘭改革宗教會的信仰基礎文件之一。
    • 因信仰緣故殉道,被尊為荷蘭改革宗教會的「信仰先賢」。
  2. 阿德里安努斯薩拉維烏斯(Adrianus Saravia, 1532–1613
    • 生於弗萊辛恩(Vlissingen),後成為神學家和牧者。
    • 參與荷蘭宗教改革與教育改革,強調聖經為最高權威。
  3. 西蒙艾皮斯科普斯(Simon Episcopius, 1583–1643
    • 阿民念派的領袖,代表荷蘭改革中的神學分歧。
    • 在多特會議(Synod of Dort, 1618–1619)中與加爾文主義正統派激烈爭辯。
  4. 多特會議與荷蘭改革宗傳統
    • 雖然多特會議主要由國際改革宗神學家主持,但荷蘭本土牧者與學者,如約翰內斯博古曼(Johannes Bogerman, 1576–1637,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 這會議制定了《多特信經》(Canons of Dort),奠定荷蘭改革宗的正統神學框架。

背景與影響

  • 荷蘭改革運動初期受到西班牙統治與天主教壓迫,許多改革者付上生命代價。
  • 隨著加爾文的神學透過日內瓦、法國胡格諾派傳入,荷蘭成為加爾文主義的重要據點。
  • 改革者不僅塑造教會信仰,也推動民主化與公共教育,對後來的荷蘭共和國制度有深遠影響。

 

沒有留言:

加爾文靈修神學

    加爾文神學中靈性的意義-靈性與上帝主權論的關係  ,     加爾文的禱告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