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荷蘭宗教改革的人物

 在荷蘭宗教改革的歷程中,有幾位關鍵人物對思想、運動與政治發展有重要影響,可以分成三類來看:


一、思想與神學的先驅

  • 伊拉斯謨(Erasmus, 1466–1536
    • 鹿特丹人文主義者,提倡回歸聖經與古代教父,批判教會腐敗。
    • 雖未加入宗教改革,但他的思想啟發了許多後來的改教者。
  •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
    • 其著作與神學經由印刷網絡傳入低地國,播下改革種子。
  • 慈運理(Ulrich Zwingli, 1484–1531
    • 其思想透過學生與著作傳到荷蘭,影響早期改革派。

二、荷蘭本土改革者

  • 門諾·西門斯(Menno Simons, 1496–1561
    • 荷蘭天主教神父出身,轉向再洗禮派。
    • 強調「成人洗禮」、簡樸生活、非暴力。
    • 形成了後來的「門諾會」(Mennonites),影響廣泛,成為荷蘭宗教多樣性的重要部分。
  • 吉斯布雷特··羅登堡(Gisbertus Voetius, 1589–1676
    • 改革宗神學家,代表「荷蘭正統派」,強調加爾文主義純正信仰與教會紀律。

三、政治與教會改革的領袖

  • 奧倫治的威廉(William of Orange, 1533–1584
    • 被稱為「沉默者威廉」(William the Silent)。
    • 荷蘭獨立運動的領袖,結合宗教改革與民族解放。
    • 雖個人信仰較寬容,但在政治上保護改革派,為荷蘭宗教改革爭取空間。
  • 雅各布·阿民紐(Jacobus Arminius, 1560–1609
    • 荷蘭改革宗牧師、神學家。
    • 主張「自由意志」神學,與嚴格的加爾文主義(預定論)形成對比。
    • 引發「阿民念派 vs 加爾文派」爭論,最後導致 多特會議(1618–1619,確立加爾文主義正統。

總結

  • 思想基礎:伊拉斯謨、路德、慈運理。
  • 本土改革:門諾·西門斯(再洗禮派)、阿民紐(挑戰加爾文正統)。
  • 政治推動:奧倫治的威廉領導獨立戰爭,使改革得以制度化。
  • 神學正統Voetius 與多特會議確立加爾文主義為荷蘭的主流。

 

沒有留言:

加爾文靈修神學

    加爾文神學中靈性的意義-靈性與上帝主權論的關係  ,     加爾文的禱告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