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講道的藝術》大綱

 

 

一、序言(Preface

  • 講道就是「預言」(prophesying),不是指預測未來,而是 忠實釋放上帝話語
  • 真正的教會生命與復興,依賴於忠心的講道。

二、講道的基礎

  1. 上帝的呼召與聖靈的裝備
    • 傳道人必須蒙召、被差遣,並受聖靈的能力引導。
  2. 聖經的中心地位
    • 聖經是唯一的講道材料。
    • 傳道人不可隨己意,而要「把經文正直分解」。

三、講道的內容與次序(四步驟)

Perkins 提出講道必須有四個主要部分,形成清教徒講道的經典模式:

  1. 解釋(Exposition
    • 逐字逐句解釋經文,闡明原意。
  2. 教義(Doctrine
    • 從經文歸納出清楚的神學要點。
  3. 駁斥(Refutation
    • 指出並反駁當時流行的錯謬、異端或錯誤實踐。
  4. 應用(Application / Uses
    • 把真理帶入聽眾的生命中,促進敬虔與順服。

四、應用的方式

Perkins 特別強調「應用」(Application)是講道的靈魂。

  • 他把聽眾劃分為不同屬靈光景,傳道人應該分別對待:
    1. 未信者、冷淡者
    2. 猶豫不決、尋求真理者
    3. 初信者、軟弱的信徒
    4. 成熟、剛強的信徒
    5. 偽善的信徒
  • 講道應根據聽眾的狀態給予:警戒、安慰、勸勉、責備、鼓勵。

五、講道者的品格與操練

  1. 聖潔的生活 —— 講道人必須「活出」所傳講的真理。
  2. 禱告與謙卑 —— 講道必須依靠聖靈,而不是人的智慧。
  3. 勤勞與準備 —— 透過研經、默想、整理教義來預備講章。

六、結語

  • 講道是上帝設立的主要手段,用以建立教會。
  • 只有當傳道人忠實釋放上帝的話語,聖靈才會動工,帶來生命的改變。

📌 總結
Perkins
的《講道的藝術》確立了清教徒「經文教義駁斥應用」的講道四步驟,特別強調「應用」的針對性。這個模式深刻影響後來的改教宗、清教徒、甚至今日改革宗的講道。

 

Perkins 的名著《The Art of Prophesying(講道的藝術)》

 

 

這本書原文寫於 1592 年,是清教徒運動中最具影響力的講道學著作之一。簡介一下這本書的核心內容:

·        作者背景Perkins1558–1602)是劍橋大學的神學家,被稱為「清教徒之父」。他的講道學深深影響了英國及新英格蘭清教徒,也奠定了後來改教宗教改革傳統中的講道神學。

·        核心思想

1.      講道即預言prophesying——不是指預測未來,而是忠實傳講上帝的話語。

2.      經文解釋與應用並重——Perkins 強調「解經」(exposition) 與「應用」(application) 的結合,認為講道必須把聖經真理帶入聽眾的生命。

3.      四重釋經次序:解釋文本教義總結駁斥錯謬屬靈勸勉。

4.      聽眾區分:他著名的「聽眾分類」方法,將人分成不同屬靈狀態(如未重生者、初信者、成熟信徒),並針對性地應用。

👉 這本書被認為是改教後 homiletics(講道學)的基礎讀物之一,影響到清教徒以至現代改革宗的講道模式。

 

Perkins 金鏈牧養手冊簡表

  

信徒問題 / 掙扎

金鏈環節

牧養應用

聖經經文支撐

懷疑自己是否得救

預定呼召稱義榮耀

提醒救恩始於上帝的永恆旨意,既然被呼召、信靠基督,就已在鏈條中;上帝必成全祂的工作。

8:29–30;腓 1:6

覺得工作卑微、無意義

呼召 (vocatio) → 成聖

每一份工作都是上帝的呼召;職場是成聖的場域,為上帝榮耀而行。

西 3:23–24;林前 7:17

良心常被罪控告

稱義成聖確據

稱義已蒙赦免,不靠感覺而靠應許;成聖是過程,軟弱不代表失落。

5:1;約一 1:9

受逼迫、苦難中動搖

成聖榮耀

苦難是聖靈成聖的工具;鏈條的最後一環是榮耀,逼迫不能切斷。

8:17–18;彼前 5:10

信心軟弱,怕不能堅持到底

確據榮耀

上帝既開始,就必完成;救恩的鏈條不會斷裂。

10:28–29;帖後 3:3


🗝使用方式

  • 問題定位:先辨認信徒的掙扎(良心、苦難、職場、確據)。
  • 鏈條對應:找到金鏈中的相關環節(預定、呼召、稱義、成聖、榮耀)。
  • 應用與安慰:用該環節的真理來回應信徒。
  • 經文支撐:以聖經印證,讓安慰與勸勉有上帝話語的根基。

Perkins 金鏈的牧養應用案例

  

案例一:懷疑自己是否得救

信徒困境

一位會友說:「我常覺得自己信心軟弱,又常犯罪。或許我根本不是被上帝揀選的?」

牧養回應(用金鏈):

  • 預定 開始:提醒他,救恩不是從人的意志開始,而是上帝在永恆裡的計畫。
  • 指向 呼召:既然他能聽見福音、內心渴望基督,就是聖靈有效的呼召。
  • 提醒 稱義:稱義是因信靠基督,不是靠行為。
  • 最後指向 榮耀:上帝既開始這工作,就必定完成(腓 1:6)。
    👉 安慰點:軟弱不代表失落,因「金鏈」的每一環都出自上帝的堅固手。

案例二:在職場上掙扎

信徒困境

一位工匠覺得自己的工作卑微,懷疑是否能榮耀上帝。

牧養回應(用金鏈):

  • 呼召 的教義中,Perkins 強調「職業呼召」(vocatio):無論是工匠、農夫還是學者,都被上帝放在那位置服事祂。
  • 提醒他 成聖:日常工作也是成聖的場域,是榮耀上帝的方式。
  • 最終指向 榮耀:將來一切在基督裡的勞苦都會被紀念。
    👉 安慰點:工作不是卑微,而是鏈條的一環,與救恩緊緊相連。

案例三:良心被罪控告

信徒困境

一位姊妹說:「我的良心不斷控告我,提醒我過去的罪。我怎能確信自己在上帝裡得赦免?」

牧養回應(用金鏈):

  • 指向 稱義:基督的義已歸算給她,上帝已經赦免,不再追討。
  • 提醒 成聖:雖仍在與罪爭戰,但聖靈正在逐步更新她。
  • 回到 確據Perkins 強調「良心要被上帝的應許安撫,而非自我感覺」。
    👉 安慰點:她的良心不再是控告的法官,而要被上帝的應許(稱義與赦免)安慰。

案例四:面對逼迫與苦難

信徒困境

在清教徒時代,許多人因信仰受逼迫,甚至面臨牢獄與死亡。

牧養回應(用金鏈):

  • 預定 看:他們的受苦不會是偶然,而在上帝計畫之中。
  • 成聖 看:苦難是鍛鍊信心、使人更效法基督的過程。
  • 最後看 榮耀:鏈條的最後一環是永恆的榮耀,逼迫不能切斷。
    👉 安慰點:即使失去世界的一切,救恩鏈條仍然完好無損。

🗝總結

Perkins 的「金鏈」在牧養中的應用:

  1. 安慰疑惑(懷疑得救者指向上帝的揀選與稱義)
  2. 尊榮日常(職場掙扎者呼召與成聖)
  3. 醫治良心(被罪控告者確據與赦免)
  4. 堅固盼望(受逼迫者榮耀與堅忍)

 

Perkins 金鏈的牧養應用

  

1. 確據(Assurance──安慰掙扎的信徒

  • 許多信徒在良心上掙扎:「我真的得救嗎?」
  • Perkins 把金鏈畫成「從永恆到永恆」的鏈條,強調:
    • 上帝在永恆中揀選
    • 上帝在歷史中藉基督成就救贖
    • 上帝在現在藉聖靈呼召並保守
    • 上帝在未來必帶領進入榮耀
  • 因此,信徒不必靠自己維繫救恩,而是因「上帝的鏈條不會斷裂」。
    👉 應用:對於害怕失落救恩的人,Perkins 用「金鏈」安慰他們:「既然上帝開始了,就必成全到底。」

2. 呼召(Calling──鼓勵人活在召命中

  • Perkins 不只談「救恩呼召」,也談「職業呼召」(vocatio)。
  • 他提醒信徒:無論是農夫、工匠、教師,都在上帝的呼召中,應該為上帝的榮耀而活。
    👉 應用:牧者可用「金鏈」教導信徒,生活中的工作與救恩鏈條是連貫的,不是分離的。

3. 良心(Conscience──輔導信徒面對罪與試探

  • 在《Cases of Conscience》中,Perkins 結合金鏈與良心神學:
    • 信徒良心受控告時,要回想自己在「上帝的鏈條」之中。
    • 若軟弱跌倒,仍要仰望上帝的稱義與成聖工作。
  • 他讓信徒學會「不靠自我感覺,而靠上帝的應許」。
    👉 應用:對掙扎於罪與內疚的人,牧者可引導他們用金鏈看見「上帝仍在工作」。

4. 教導(Preaching & Teaching──講道的實用性

  • Perkins 在《The Art of Prophesying》中規劃:
    • 講道不是傳遞知識,而是「將上帝的話針對人的心與良心」。
    • 金鏈提供一個結構,讓講道能循序漸進,從揀選到榮耀,帶出悔改、信心與盼望。
      👉 應用:牧師可用「金鏈」作為講章骨架,幫助會眾看到救恩全景。

5. 堅忍(Perseverance──給予末世的盼望

  • Perkins 強調:既然救恩從永恆到永恆是一條不斷裂的鏈條,信徒必能堅忍到底。
  • 這給當時受逼迫的清教徒巨大安慰:他們的信心不會徒然。
    👉 應用:牧養困境中的教會,提醒他們「最後一環是榮耀,不會缺失」。

🗝總結

Perkins 的「金鏈」不是冷冰冰的神學,而是:

  • 安慰良心不安的人(確據)
  • 鼓勵日常生活的召命(職業神學)
  • 幫助牧者講道與輔導(良心與講道神學)
  • 堅固信徒面對逼迫與試煉(堅忍與榮耀)

 

10/25出生之基督教人物

   🕊 ️ 一、約翰 ‧ 歐文( John Owen, 1616–1683 )【部分傳記記載為 10 月 25 日受洗日】 📍 出生地:英格蘭牛津郡 📖 身份:清教徒神學家、牧師、牛津大學副校長 貢獻: 改革宗清教徒中最具學術深度的神學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