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安波羅修(St. Ambrose c339-397)

他的父親為當朝重臣之一,曾任高盧(Gaul)省區行政長官,權重一時。安波羅修有兄姊各一,姊姊羅奇利娜(Marcellina)年青時代即進修道院,由教皇利伯流(Liberius)親授面紗。姊弟感情甚篤,安波羅修有好些重要作品都是以和姊姊通訊的體裁寫成的。
 
安波羅修自幼即習法律政治,三十歲就被委任為力居利亞──埃米利亞(Liguria-Aemilia)的總督374年米蘭亞流派主教奧森丟(Auxentius) 去世,米蘭市民即推選安波羅修繼任主教。他就任為主教後所行的第一件事便是將自己的財產捐贈給教會及貧窮人民,部分產業交給哥哥管理。他將全副精力致力于 于教務和神學的研究,基於早年所受教育偏重於法律政治,缺乏神學基礎,現居主教地位,乃深入研究神學。他堅持政教分離,因為教會有教會的權柄,政府有政府 的權柄,二者不應相混。在有些情況,他認為皇帝也應受教會的教導所約束。
 
安波羅修相當重視主教實際的責任,尤其重視教導聖經的職事。他自己在傳道上就有極大的成就〔奧古斯丁(Augustine)皈依基督教,就得益於他的教導〕,他的作品對當時信徒的造就十分重要。安波羅修的神學思想創建不是十分顯著,但在原罪(Sin)教義,以及聖餐(Eucharist)神學(第一個說到餅與酒的變質),仍有他的貢獻;他說當神職人員為餅與酒祝聖時,他是代表基督來把它們獻給父神,因祝聖本身便具有類似創造的含義,這是使餅與酒改變的力量。此外,在基督教的新柏拉圖主義和苦修(Asceticism)神學上,他也留下深遠的影響。
 
安波羅修是寓意釋經法的高手,其一系列保羅書信的註釋書,伊拉斯姆 (Erasmus)認為不是出於他的手筆,而是當代人物託他之名寫成。這套解經書對後世的影響極深,後人就是本於它們對羅馬書5:12的解釋,發展出原罪的教義,說全人類皆因亞當的犯罪而捲入罪的深淵。
 
他生平著作甚多,大部分流傳至今,比較重要的有三部專論和一書信,茲分別介紹如下:
a. 論教士的責任(On the Duties of Clergy):本書詳述教士在職位 上所應履行的各種責任,並指示教士在生活上所必須注意的事,包括教士的言語行動及衣食等問題,兼論所謂四種主要道德,即:智慧、正義、勇敢和節制。全書分 為三卷,391年 所寫成的。
 
b.論處女(Concerning Virgins):分3卷,論童貞在宗教的價值及意義。卷2論守貞處女應具的品格德性及生活方式。卷3述教宗利伯流對修女的訓示;以內心修養及聖潔生活勗勉修女,警告父母不可阻撓女兒立志守貞。書成於377年。
 
c. 論聖禮(On the Sacraments):分6卷詳論各種聖禮的功用及意義,並解釋主禱文。這部書文體與其他作品不相同,一般認為是後人根據安波羅修主張輯成。
 
d.第廿函書札:385年寫給他姊姊馬利奇娜,函中報告亞流派在皇后游斯丁娜(Justina)支持下圖謀奪取米蘭教堂,作者及一群虔誠信徒堅定不屈,守住聖殿,對皇室非法要求拒不受命,直到軍隊退出,教堂恢復原狀。
 

聖安波羅修簡介

米蘭主教聖安波羅修(St. Ambrose)生於公元三四四年左右(準確時日已不可考),他的父親為當朝重臣之一,膺方面之寄,出任高盧(Gaul)省區行政長官(這一省區管轄今之西班牙、法國、英國及北非之一部分地域),權重一時。安波羅修有兄姊各一,姊姊羅奇利娜(Marcellina)年青時代即進修道院,由教皇利伯流(Liberius)親授面紗。姊弟感情甚篤,安波羅修有好些重要作品都是以和姊姊通訊的體裁寫成的。
安波羅修自幼即習法律政治,長大後在政界逐漸顯露頭角,公元三七年左右出任利郭裡及愛米利亞二州知事,極為人民所愛戴。公元三七四年米蘭亞流派主教奧森丟(Auxentius)去世,米蘭市民即推選安波羅修繼任主教。起初安波羅修對這一突然降臨在他身上的光榮殊覺恐懼,不敢接受。但這一選舉顯然是出於普遍的民意,且又獲得皇帝瓦倫提尼安的承認,安波羅修在無法擺脫的情況下乃接受新命,於同年 十二月七日 依大公教會儀式被祝聖為米蘭主教。
安波羅修就任為主教後所行的第一件事便是分散了自己的財產。他把金銀珠寶之類 捐贈給教會及貧窮人民,把其他產業交給哥哥管理。他以自己的全部精神和時間分配於教務的處理上和對神學的研究,因為他幼年所受教育偏重於世俗知識方面,在 神學訓練方面缺少基礎,現在身居主教地位,為實際上的宗教導師,有許多哲學及神學問題,正等待他來解答。在這種情形下,他不能不加倍努力,對神學作廣泛而 深入的研究,他曾經說過,在他的工作上,教與學是分不開的。他生平著作甚多,大部分流傳至今,本集所選譯的有比較重要的三部專論和一書信,茲分別介紹如 下:
(一)論教士的責任(On the Dutias of Clergy):本書詳述教士在職位上所應履行的各種責任,並指示教士在生活上所必須注意的事,包括教士的言語行動及衣食等問題,兼論所謂四種主要道德,即:智慧、正義、勇敢和節制。全書分為三卷,大約是公元三九一年所寫成的。
(二)論處女(Concerning Virgins):本書亦分三卷,卷一論童貞之高貴,作者盡力描寫童貞在宗教生活上的崇高價值及意義。卷二論守貞處女所應具的品格德性及生活方式。卷三申述教皇利伯流對修女所作的訓示;作者並以內心修養及聖潔生活勗勉修女,同時警告一般父母不可阻撓女兒之立志守貞。書成於公元三七七年。
(三)論聖禮(On the Sacraments):本書分為六卷,詳論各種聖禮的功用及意義,並解釋主禱文。這部書的神學思想和文體與作者的其他作品頗不相同,一般認為非出自安波羅修本人手筆,乃是以後的人根據安波羅修的主張輯成的。
(四)書札(第廿函):這一函件乃作者寫給他姊姊馬利奇娜的,函中報告亞流派如何在皇后游斯丁娜(Justina)的支持下圖謀奪取米蘭教堂,而作者本人及一群虔誠信徒如何堅定不屈,守住上帝聖殿,對皇室的非法要求拒不受命,直到軍隊退出,教堂恢復原狀。寫這封信的日期為公元三八五年。
安波羅修任為主教後非但以學問及著作見稱,他的高超品德以及在宗教生活上的聖潔虔誠,對當代教會的影響至深且巨。聖奧古斯丁於公元三八四年至米蘭,師事安波羅修,春風化雨,深得乃師衣缽。安波羅修任米蘭主教前後達二十三年,於公元三九七年四月四日去世。

安波羅修的獻身生活



前 言

  安波羅修(St. Ambrose of Milan, 333?~397)在教會音樂史上被稱為是「拉丁歌詞之父」1,曾經創辦一座學校專門培育聖詩人才,音樂史上所謂的「安波羅修聖詠調」 (Ambrosian chant)相當出名,2  就是為表明安氏的貢獻。安波羅修在三十五歲以前,從事的是政治、外交的事務,西元373年時,被選為意大利米蘭的主教,從此一生轉變方向,本文旨在透過安 氏成為基督徒的生命,來思索基督徒獻身的意義,在本論中將分三部份進行:首先介紹安波羅修的簡單生平,其次對於他的主要思想加以敘述,最後討論他的獻身意 義。由於時空的限制,本文主要採用二手中、英文資料,特此致歉。

本論 安波羅修的獻身(基督徒)生活

(一)生平簡介
   雖然安波羅修距離我們的年代約一千六百年之久,關於他的生平介紹各種資料略有出入,3  但是這不至於影響到我們對於他的思想、教導的探討,基本上可以發現,在敘述他的思想、生平重要事件的資料方面是相當一致,根據我們的判斷認為,安波羅修在 出任米蘭主教後,有關他的記載便比較完整,可以參考比對的文件也更豐富,因此大體上可以得出對他的基本了解。
  安波羅修的父親曾任高盧行政官, 是一位基督徒,而安波羅修在西元370年左右,完成法律的訓練曾執業律師,373年後出任意大利北部的總督,官邸則設在米蘭,當時的米蘭有「西方雅典」之 稱。後來因為米蘭主教 Auxentius 去世,當時有亞流派(Arians)與正統信仰派爭奪米蘭主教地位,安氏以地方行政長官身分到達現場維持秩序,並發表一篇簡短演講:「和平」,且為雙方祈 禱,不料信徒對他的風格印象相當深刻,便一致推選他為米蘭主教。4  出任主教之後,安波羅修放棄一切財產變賣來救濟窮人,出名的教父奧古斯丁(St.Augustinus, 354~450)即是在安氏手中領洗成為基督徒。
  奧古斯丁在他的名著《懺悔錄》(TheE63; Confessions)裡頭,多次敘述安波羅修的牧會生涯,以及安氏對於他的吸引力。6 我們可以在後來奧古斯丁的牧會生活中發現許多安氏的影子。安波羅修的牧會特色是:

  照顧窮人 這是安波羅修就任主教後的一貫措施,後來奧古斯丁也是如此追隨安氏的作法。
  研究神學 安波羅修年輕時期研究過文學、法律,擔任主教後為了彌補自己的哲學、神學上的不足,他花費許多心思在研究神學問題上。7
  協助信徒 以牧會為主的關懷取向,協助信徒面對困難。8
  提倡政教分離 牧職表明「屬於上帝的人」是為服務所有人,獻身是為教導、勸勉的工作,遠離政治鬥爭。9
  推行教會音樂 引進東方啟應唱詩篇方式到西方教會,領導百姓唱聖詩推進聖樂。10
  實踐基督生活 貞節、財富、靈修祈禱、謙卑等信仰德性的呼籲。

         安波羅修的性格具有下列組合要素,他的性格與他能夠完成苦干艱難任務有密切關聯,但是最主要的是他在信仰上的信靠,使得他個性的要素得以充分發揮。 Wuerl 主教稱安波羅修為「教會外交家」11,而 Cayre 則認為安主教有靈活的政治手法、羅馬官員剛毅之氣、演說的天才、「計畫的鞏固,紀律的精神,實際的感覺,這一切的羅馬人的天性,聖安波羅修都曩括著,而且 在最高度的力與光中曩括著」12;G. Bardy 這位奧古斯丁傳記的作者指出,安波羅修主教是第一個能使奧古斯丁這位自傲的修辭學家五體投地的人, 13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安波羅修整體生命所發出的吸引力,具有耶穌基督的香味,否則怎能不被敏銳的奧古斯丁所識破?
  接著我們介紹安波羅修這位米蘭主教主要的著作,「他生平著作甚多,大部分流傳至今」14,在此只列出幾部做為參考:

380年《信德論》共五卷,後三卷論上帝的本性;反亞流派
381年《聖神論》計三卷,論聖神的上帝性
391年《論神職的責任》安波羅修最出名的著作

《論 神職的責任》是有關基督徒倫理的論述,哲學史家 Copleston神父認為雖然安波羅修對於基督宗教的倫理思想沒有新的特殊貢獻,但是卻扮演承襲的重要性:15Cayre則主張安氏是位倫理學家;至於 田立克在《基督教思想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裡頭指出安波羅修對於教會思想的意義在於他的國家教導,他被尊為「民族博士」(doctor gentium,the teacher of nations),16  所涉及的是政治神學範疇之課題。
(二)安波羅修的主要思想
  (1)完全的責任-關心窮人
  安波羅 修認為倫理誡命是普通的責任而已,若要完全乃是要實踐耶穌對於少年人的要求:「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馬太福音十九:20,21),安氏他說:「你所 擁有的應當分給窮人」。17當我們給窮人時,窮人給我們的實在比我們給窮人的更多,窮人使得我們得救。基本上,安波羅修主張「自然界所產生的一切是人人所 得以共同享用的。…自然界為了大眾而產生一種共同權利,但人的貧慾使這種權利落在少數人手中」。18「施惠於窮人總比施惠於富人有益。…在主的聖僕中很少 是有錢的,他們視金錢為可鄙之物」19,安波羅修呼籲「鄙棄金錢乃是一種正義」;20    安波羅修對於窮人的關懷,他的學生奧古斯丁也跟著效法,甚至在西洋中世紀哲學家多瑪斯的社會思想裡頭,也追隨此一基本態度。
 二、「四德說」:智慧、正義、勇敢、節制
  安波羅修舉舊約聖經中的例子,分析這些人物亞伯拉罕、亞伯、大衛等,具有智
慧、正義、勇敢、節制四德。智慧是尋找真理、羨慕知識,正義是「使人人各有其分
,不取他人所有的,並忽視自己的利益以衛護大眾的權利」,勇敢是表現心靈的偉大
和身體的卓越能力,節制是以正當方法、次序從事應當做的事。21
 三、論營利
   「社會的建立是基於公義與善意」,公義與善意是團結社會的力量,這是安波羅修主教的基本觀念。對於營利安氏的觀念似乎相當保守、反商,他引用《七十譯 本》的《詩篇》71:15而說「聖潔的人說,他從來不圖謀生意之事」,安波羅修重視農事的價值,反對高利貸的作法,他認為:「凡非由正當方法聚斂起來的財 物,必像為風吹散,為外人所奪取」,真正的方便是在不喪失道德的情況下存在的。22 《創世記》記載,當埃及遇到飢荒的時候,約瑟將穀倉打開救濟窮困的人民,並沒有賺錢營利,在他看來,積聚金錢是不對的行為;商業行為是為給人方便,但是方 便的背後不是營利、聚斂這些不道德的行為。安波羅修說鄙棄金錢乃是一種正義,是基於整體社會的立場而說的。安波羅修主教曾經打破教堂的聖器,將這些金銀的 飾器用來贖回俘虜,他要人們去思考教會真正的寶貝是甚麼,真正的價值是何物,他指出「我們
應當避免貪愛金錢,盡力避免違反正義的事,盡力在一切工 作及行為上衛護正義」;23  也許這樣的主張,在現代社會很難獲得同意,但是我們可以了解安波羅修身為牧者、大家長的心情;十八世紀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四世在 1742,1745,1751年分別發表有關窮人的生存權、高利貸、窮人權利的諭論,教宗良十三(LeoXⅢ)在1891年發表的《新事》(Rerum Novarum)通諭,都是基於同一牧者心情。24
 四、論教會與國家
  政治是安波羅修早年投身的領域,後來被選為主教之後,他在處理 教會與國家政治的關係時,顯得十分小心;在他的觀念裡頭有一種先後秩序,這反應出他的政教見解,安主教認為:「公正的誠敬是首先朝向於上帝的;其次是對國 家;再其次是對父母,最後則對眾人」25。我們不敢馬上說,他的政教主張只是依照羅馬的自然法理念的秩序,但是基本上他認為「自然法使得我們合乎人性,而 人性也是道德的
標準」,影響安主教思想的奧理真(O rigen)已經提出說,與自然法及十誡相背的國法不發生效力。26  因此當面臨政教問題時,安氏他堅持為了福音與教會的好處,政教需分離,但是有人所謂的「政教分離」是指教會不能過問政治,卻允許政治干涉教會,安波羅修則 不然,他認為政教的分離中仍有二者間的優先問題,身為主教、神職人員,他明白所服務的對象是全體上主子民,而不能同時身兼牧者又投身政黨、公共事務,身為 神職人員他已經把自己交給信仰團體、成為屬於上主的人。27
  在安波羅修一生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與皇帝 Theodosius 的一次事件,當皇帝犯了信仰上的錯誤時,皇帝的好友安主教竟然宣布皇帝需公開懺悔,否則不能進入教堂禮拜及領聖餐,安波羅修指出,主教的光榮與皇帝的光榮 無法相比,「在這世界上,沒有什麼人比神甫或主教更高超的」;28  所謂「高超」指的並非神職人員自己的屬世地位、權力,乃是針對所服侍的主而言,可貴的是Theodosius 皇帝的信仰相當真誠,他跪在教堂公開認錯、懺悔,此舉深深感動當時的信徒,也在教會歷史上傳為美談,政教分離不是一種逃避現實政治的舉動,而是一種政治智 慧與空間的使用,上主的僕人首先應該關心的是上帝的國度,其次才是眾人的事。
 五﹑研究與靈修
  由於安氏出任主教之前未讀神學,因此擔 任主教以後他用心研究神學與聖經;根據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的說法,安波羅修對於舊約的詮釋,使得他後悔過去曾經誤信摩尼教(Manichean)對舊 約的解釋。奧氏的母親莫尼卡(Monica)在與這位米蘭的安主教會面之後,對主教的敬愛無語形容,她知道安主教的信仰、學識,深深吸引著她的兒子奧古斯 丁。29  安波羅修獨身的奉獻,更是叫奧氏欽佩不已-這是他當時所辦不到的,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敘述,安主教「門庭若市,都是有要事有困難請他幫忙的人」,甚至 在主教研究的時候,「他從不禁止任何人入內,也沒有事先傳達的習慣」。30  奧古斯丁此處的記載讓我們明白安氏受教會敬重的原因,他幾乎是來者不拒-真正牧者的風範,他不以事務繁忙、研究而拒絕求教的人們。
  在靈修方 面,安波羅修十分重視祈禱的生活,在《論該隱與亞伯》(De Cain et Abel, post 375)裡頭,他引用耶穌的話「你祈禱時,要進入內室」,而主張內室在此所指的為「內心」,要人們專心祈禱;在《論路加福音》中他提醒基督徒們效法聖母瑪 利亞的端莊、謙遜,以有恆來祈禱。31    他教訓基督徒「看重死亡」、「默想死亡」,認為「義人所關懷的,只是正義的和永恆不變的東西。所以,縱使他人視為貧窮者,他-義人,卻視為富有無缺者, 因為義人所估計的,不是暫時的財富,卻是永遠的功績」。32    真正的財富是天真、忠誠,如此乃「雖貧亦富」,而心靈空空者則「雖富亦貧」,富人是窮於此世而富於上主(富於信仰、仁慈、智慧、忠誠);33  安波羅修更是極力鼓吹青年-特別是基督徒少女守貞節,用心於祈禱的功課(安波羅修主教有關論貞女的文章十分有名) 34。
(三)獻身的意義
   安波羅修擔任主教的二十多年中,曾經閱歷幾次危急生命的體驗,由於他堅持教會正統信仰的立場,以尊主為大做為根基,因此樹立不少敵人,特別是政壇上王室 的人員。雖然他被選為主教時,連亞流派的人士也支持他,但是在他主教任內,來自亞流派的傾倒勢力一直未斷,這當中老皇后尤斯丁納(Justina)是一位 關鍵人物。我們從安主教寫給他自己的姊妹信函裡頭,可以看到當中的情節,安波羅修將自己的生命交託出去,他說:「我實在情願為那祭壇殉身呢!……我要獻上 我自己的頸項。」35,我們引用一段安波羅修告訴皇上大膽的一段話:

     陛下呀,不要以為你的皇權可以統御那些屬於上帝的事物呀,不要趾高氣揚;你若希望長久的統治,就應該服從上帝。……宮殿是屬於帝王的,教堂是屬於主教的。你有管理公共建築物之權,卻沒有管理神聖建築物之權。 36

安 波羅修並非是一位暴力分子,但是為了教堂的所屬,他身為主教當然「不放棄教堂,但我不要爭鬥」,他繼續說:「我的勢力只在於獻上我自己的身體……一個主教 的權力就是在於他的柔弱」。37  這是相當感動人的話語,一位獻身的神職人員他所有堅持的就是他的柔弱與生命而已,除此之外他便是一無所有只有基督。
  在亞流派透過皇后佔據教堂之事件中,我們看到安主教所做的是勇敢面對、盡力爭取、用心祈禱,他在教堂被困當時教導信徒合唱詩歌,以詩歌、祈禱當作武器;38 最後因為一項類似奇蹟的事件,使得米蘭百姓一致擁護安波羅修主教,老皇后與亞流派只好放棄佔據教堂的計畫。
   安波羅修出任米蘭主教之後,「首先計畫放棄他的一切財產,而以救濟貧乏」39 此舉深深影響奧古斯丁,當奧氏聽從上主的呼召,成為神職人員之後便將一切財物變賣而分給窮人。40  奧古斯丁的所作所為連跟從他的學生,也都效法老師的徹底犧牲奉獻行動,奧氏不只自己關懷窮人,他也呼籲基督徒、命令他們共同來實踐此一跟隨耶穌的行動。我 們可以說,奧氏此一獻身的行為,是從乃師安波羅修主教所學習,也如此傳襲給後代基督徒。41  基督教會從早期、中古時代到今日,此一變賣一切來跟從的傳統一直延續不斷,最著名的例子是十三世紀亞西西的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 of Assisi, 1181~1226);奧古斯丁與聖法蘭西斯兩位的信仰德性,42受到所有基督徒的肯定,而在他們兩人之前的安波羅修主教已經實踐在先。
   由於獻身是如此的徹底,在安氏的心目中只有上主、只有基督,因此在面對政治權勢之時他也能夠勝過懼怕,他內心有永恆之聲,使得他不懼怕短暫生命的喪失。 他規勸年輕女子過守貞節獨身生活時,他所舉的幾乎皆是早期教會基督徒殉道的實例,以基督徒的忠貞來勉勵年輕人認識何為永恆生命的價值,他並且推崇基督的母 親馬利亞乃一切人的模範、忠貞信仰生活的代表。43

結 論

  安波羅修的一生實踐了他所主張的「四德說」,智慧、正義、 勇敢、節制四種從聖經中所孕育的德性,這四德說其實不能說只存在於聖經之中,我們在華人的儒家思想、日本的神道教倫理生活,甚至回教的宗教倫理裡頭都可以 發現有類似的主張,四德可以說是人類的基本德性,而安波羅修他則是在基督裏將這四德予以實踐。他有希臘、羅馬的人文學識素養,也可以說具有現代人文主義者 的風範,但是他認識生命的價值不限制於此生,既然所有的人都是上主所創造,所有世界物質便皆由世人所共享,因而自己擁有財富是與基督信仰不協調的,認識基 督以後的人,應該受釋放對於世間物質是自由的人,安波羅修主教既然擔任神職成為牧者,他於是願意放棄自己的所有,給予上主的窮人。他可以擔任好律師、好的 政治家,但是他也明白一旦身為傳揚上主真理的人,他應該更徹底的奉獻自己的一生。藉著基督,協同基督,在基督內,他實踐了四德整體,他明白在他裡面的不再 是他自己,不是安波羅修在實踐四德,而是基督在他裡面完成;所以安主教說:「你的眼睛已經開啟了。你心靈的眼睛以前是盲的,現在已經開始看見聖體的光輝 了」44;早期教會對所處的社會傳播「人人皆兄弟」的新思想,早期的基督徒相信他們的信仰與生活方式,可以改變社會,當時的教父們也詳細解釋這一教訓,並 且應用到實際生活上,這當中包括安波羅修在
內,他們靠主而行。45   最後,我們引用已故的基督戰士王仁生的一段話 46,來為安波羅修的生涯做一總結,也以此相互勉勵:

     基督要我生,就生;死,就死;怎樣活就這樣活:我們該同基督同釘在十字架上。     該代我感謝上主,使我生在偉大的時代中,能有做偉大犧牲的希望。

雖然,安波羅修主教並非犧牲而死,但是他的一生,隨時準備為基督而獻上一切,基督的教會從起初到現今,每一時代皆有「多如雲彩的見證人」,期待我們彼此勉勵,單單為主而活。

*本文發表於台南神學院1996學年度教師研討會(11月7日),感謝
駱院長、練馬可教授、白德滿博士、董俊蘭牧師、林淑娜老師指正。
1 鄒保祿,《教會聖師及其代表作》,台南聞道版社,1976,頁18。
2 王神蔭,《聖詩典政》,香港基督教文藝,1985年(港五版
),頁98;目前相傳可以到由安波羅修作詞的詩歌有:台灣長老宗的《聖詩
》367首與浸信會等教派所使用的《普天頌讚》(1936年版)59,387首
等。
3 我們發現有關安波羅修的出生年代、地點,幾乎每一位作者的標示均
不相同,但是記載安氏死亡年代皆相當一致。
4 D.W.Wuerl,Fathers of the Church,Boston,St.Paul,1986,p.110.這
時的安氏尚未受洗成為基督徒,只是一位慕道友的身分,他十分惶恐,他不理群眾的
歡呼,表示自己乃罪人,不配擔任聖職,便返回自己家中,但是信徒舉行大規模的遊
行,該省的主教們批准此次選舉有效,安波羅修寫信給皇帝說明此事不妥,可是Valentinian皇
帝卻回信可以,安氏受洗並於373年12月被祝聖為主教。
5 K. S. Latourette,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vol.1,
N. Y., Harper & Raw,1975, p.98. 奧古斯丁在384年到達米蘭,拜訪安波羅修,387年
在安氏手中受洗成為基督徒。
6 奧古斯丁稱安波羅修是「屬於上帝的人」(man of God),
參看 J. K. Ryan 編譯,《聖奧古斯丁的懺悔錄》(The Confessions
of  St. Augustine), N. Y., Doubleday, 1960,p.130.
7 參看基督教歷代名著集成:《拉丁教會文集》,香港基督教輔僑,1959,
頁4。

 8  F. Cayre,《教父學大綱》(卷二),台北光啟出
版社,1975,頁488;Cayre 認為安主教「處處以牧職為一切權衡」。
 9  Wuerl,《教父》, pp.115~118.
10  駱維道,《教我頌讚》,台南人光出版社,1992,頁29~30。關係
安氏對於聖樂的貢獻參看王神蔭、駱維道前引書;另外劉志明神父指出安波羅修的聖
詠調在米蘭仍然可見,參劉志明,《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大陸書店,1981,頁
26。
11    Wuerl,同前引書,p.109。
12  Cayre,《教父學大綱》(卷二),頁488,492。

13  G. Bardy,《聖奧斯定博》,台南間道出版社,1973,頁35。
14  參看《拉丁教會文集》,頁4,有關安波羅修的作品譯文,見該書
頁1~218;另參Cayre,《教父學大綱》(卷二),頁493~498;R.de
Journel et J.Dutilleul,《希臘拉丁教父靈修選集》(Enchiridion Asceticum),
施安堂譯,出版社不詳,1977,頁196~232。
15  F. Copleston,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2 part
I,台北馬陵出版社影印,1972,p.52。
16  P. Tillich, 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N.Y.,
Touchstone, 1968, p.102.
17 《拉丁教會文集》,頁5(安波羅修,《論神職的責任》卷一,11章)。

18  同前引書,頁18(《論神職的責任》卷一,28章)。
19  同前引書,頁66,67(《論神職的責任》卷二,25章)。

20    同前引書,頁69(《論神職的責任》卷二,27章)。

21  同前引書,頁11,12(《論神職的責任》卷一,24章)。

22  同前引書,頁77~79(《論神職的責任》卷三,6章)。
23  同前引書,頁69(《論神職的責任》卷二,27,28章)。

24  H. Carrier,《重讀天主教社會訓導》,台北光啟出版社,1992,
頁23,29。
25 《拉丁教會文集》,頁16(《論神職的責任》卷一,27章)。
26  劉鴻蔭,《西洋法律思想史》,台北維新書局,1970,頁52。
27  Wuerl,前引書,pp.115~116。
28  同25,頁469、470,這是教宗貴鉤利七世(Gregory
Ⅶ)對於安波羅修說辭的敘述與引用;另參 Cayre,《教父學大網》(卷二),
頁491,492。
29  Ryan編譯,《聖奧古斯丁懺悔錄》,pp.131,133~134(
卷五,14章,卷六,   1章)。
30  同前引書,p.136(卷六,3章);此處我們採用徐玉芹《
懺悔錄》的中文翻譯,參考徐氏譯本,頁126(台北志文版)。
31 《希臘拉丁教父靈修選集》,頁196~97,220,223。
32  同前引書,頁230(參考《論神職的責任》)。
33  同前引書,頁232。
34  參考《拉丁教會文集》,頁95~156,內容十分感人,句句發自內心
之言。
35 《拉丁教會文集》,頁211;時間發生在385年復活節前夕,但是整
個事件可能一直延續到387年才有新的轉變。
36  同前引書,頁214,215。
37  同前引書,頁216。
38  Cayre,《教父學大綱》(卷二),頁490。
39  同前引書,頁487。
40  Bardy,《聖奧斯定傳》,頁77,87,111。在奧氏的《書信》,頁
157裡頭,他重申耶穌勸告青年變賣一切的言論,自己在處理所有家產後,就到曠野
中度隱修生活,參考《聖奧斯定傳》,頁77。
41  同前引書,頁116~117。
42  參看 J. D. Bohrer, J. M. Stoutzenberger,《聖法蘭西斯》,香
港基道書樓,1991,頁21。
43  同34;另請參《拉丁教會文集》,頁123~127,有關馬利
亞的討論。
44 《拉丁教會文集》,頁180。
45  Carrier,《重讀天主教社會訓導》,頁18~19。
46  石方,《基督戰士-王仁生》,台南聞道出版社,1995,頁100。
這是王仁生神父1953年1月所寫的信,1960年12月他蒙召別世,死於中共的監獄中,
死前他請後來也獻身犧牲的朱樹德神父為他祈禱,他唱「我靈託付爾手」,口念保羅
寫的文字:「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
住了。」(提後四:7),參考《基督戰士》,頁98。

拿先素斯的貴格力生平

    貴格力在330年生於拿先素斯地區,所以他被稱為拿先素斯的貴格力。在加帕多家三傑中,就教會領袖能力來說,他不如巴西流;就神學思想深度來說,他不如尼撒的貴格力;但是就講道口才而言,他比這兩人更勝一籌。他將尼西亞信仰與希臘神學用詞結合,清楚論證,是維護尼西亞信仰的健將。

   
貴格力的母親諾娜(Nonna), 是早期教會史上著名的敬虔婦女。她藉著祈禱與聖潔生活,將丈夫從異端信仰中領回,歸信主基督,後來丈夫被選立為拿先素斯的主教。諾娜將其子貴格力在出生前 就奉獻給主,正如哈拿奉獻撒母耳一樣。她為人代禱,捨己接濟貧困,照顧病患。貴格力從小在母親敬虔禱告薰陶之下,學習聖經,並顯示出在修辭演說方面的恩 賜。

   
貴 格力從小就決志獨身,為要專心服事神的國度。他赴省會該撒利亞求學,可能在那裡初識巴西流;又赴埃及的亞歷山大,有機會聆聽所敬佩的亞他那修講道。後來, 他負笈雅典,與巴西流同窗,結為終生的密友,同心一意。另外,當時叛教者朱裡安也在雅典求學,貴格力已經看出朱裡安的邪惡。後來在朱裡安死後,他寫作兩篇 講論,嚴斥其叛教背道。

   
貴格力的友人希望他能在雅典教導修辭學,但是他不為所動,30歲時回到自己家鄉,與父母同住,幫助父母經管家業,開始過修道生活。後來,他赴本都,與巴西流一同參與修道運動。361年返鄉探親時,他父親在聚會中眾人面前,按立他為教會牧者。他雖然吃驚,但是當時無法拒絕會眾的請求。後來他逃回本都,過自己喜歡的修道生活。

   
然而,因著父母年事已高,而教會又急需牧養,他於次年復活節前回到拿先素斯,出任牧職。後來,巴西流召請他出任撒希瑪(Sasima)的主教。他雖然被按立主教職位,仍然花許多時間獨處修道。372374年,他幫助將近百歲的父親牧會,至父親離世。375年,他從父親的主教職位退隱,過修道生活。379年,巴西流逝世的消息,帶給他極大的痛苦。然而這些熬煉都是出於上帝的奇妙安排,預備他前往帝國首都,從事一艱鉅但重要的任務。

    379
年,他被召前往康士坦丁堡一小教會牧會。此持守尼西亞正統信仰的教會,在亞流派的主教長德莫非力(Demophilus)逼迫之下,已成為將殘的燈火,聚會人數寥寥無幾。然而,這是在帝國首都亞流派大本營之地,需要繼續有正統信仰的教會。在多位主教的代禱鼓勵之下,貴格力接受呼召,毅然前往任職。他到任之後,身體微弱,穿著簡樸,被繁華首都民眾輕視且逼迫。

   
貴格力因傳講三位一體真道,曾受亞流派暴民圍攻。然而他靠主恩典得勝一切困難,以其滿有能力的講道,來建造此小小的教會。日復一日,人們不分階層湧入此教會。因為看到真道信仰與聖潔生活的見證,此教會從衰微到興旺,成為大教會。後來為了記念尼西亞正統信仰的復活得勝,此教會改名為復活堂

   
他的聲名遠播,近悅遠來,人們從四面八方前來聽道。已經上了年紀的著名學者耶柔米,也遠從敘利亞來到康堡,要聽貴格力的講 道。耶柔米也私下請他教授如何解經,日後耶柔米感恩說:貴格力是他的老師。貴格力在帝國首都默默耕耘,教導尼西亞信仰,改變了康堡。外在的勝利終於在 3802月來臨:新任的東部皇帝提爾多修,宣告尼西亞信仰為正統。

   
當皇帝提爾多修於同年11月來到康士坦丁堡後,立刻解除主教長德莫非 力及其亞流派黨羽的職位,將主教長座堂轉交給貴格力,對他說:上帝藉著我們的手,將這座教堂交託給你,作為你受苦的回報。康堡的民眾熱情要求他出任主教長,但是他不能接受,因為撒希瑪主教職位尚未正式下任,必須由主教會議同意才能正式離職。

   
後來,提爾多修在3815月召開康士坦丁堡大會,與會主教們選立貴格力出任康堡主教長。大會主席米立提在會議期間去逝,貴格力接任大會主席。然而,貴格力發現與會的主教們,有些非難他,有些結黨分爭。他非常失望痛心,決意辭去主席之位。他也辭去主教長之職,於6月離開康堡,回歸家鄉退隱修道。

   
貴格力的餘生,仍然主動關心教會事務,藉著許多書信往來,提供屬靈指引。他也帶領照顧在其身邊的修道團體。他在390年左右離世,遺骨被送回康堡。他的著作,最出名的是他在康堡的《五大講論》,辯護尼西亞信仰,駁斥尤諾米派與馬其頓尼派,為他贏得神學家的榮銜。他另有45篇講論,與240多篇書信,流傳後世。

拿先素斯的貴格利(Gregory of Nazianus, 330-390)


性情優柔寡斷返回加帕多家後,貴格利在不大情願下受按為長老,目的是幫助他作主教的年老父親。

其講道篇(Oration II),被譽為教牧神學經典作。貴格利後來又在不願意的情況下被推為主教。貴格利有辯才深為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 346-95)賞識,使正統思想大勝亞流主義。

貴 格利任君士坦丁堡主教,領導君士坦丁堡會議。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之前任命他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結果會中許多主教以為他缺乏顯赫的經歷,沒有資格擔任東羅 馬帝國首都的主教,拿先素斯的貴格利對主教的爭吵感到不齒,掛冠而去,潛心研究聖經和神學,留下很多不朽的著作。他申述聖靈的神性,子由父而生,聖靈由父而出

神學演說(Theological Orations)是他的三一論的主體。他強調神學家必須先得潔淨,以及強調上帝是不可知的,就上帝內在的關係來解釋三位一體。聖父是生者和發放者,聖子是受生的,聖靈則是被發放的。聖子的生與聖靈的被差遣均是未有時間之前,因此三位都是永恆的。

他反對敵聖靈派,因為馬其頓派(Macedonians)主張沒有聖靈。

尼撒的貴格力生平

    貴格力是巴西流之弟,因為其後出任尼撒的主教,所以被稱為尼撒的貴格力。他從小內向,喜歡研究與默想,並不善於公共關係。他說:家世財富榮耀,讓與世俗為友的人去追求;基督徒的譜系在於與上帝親近,基督徒的家鄉在於真實善良,基督徒的自由,在於身為上帝的兒女。貴格力深受教父俄力根(Origen)的著作影響,更是受其兄巴西流的屬靈引導。

   
貴格力早年生平,史家所知不多。只知他教授修辭學時間不長,退隱至本都,潛心修道。其兄巴西流在372年,召請他出任尼撒的主教。他本來不願,但是為了群羊的需要,順服其兄的邀請。由於貴格力忠心持守傳講尼西亞信仰,遭到亞流派的憤恨。亞流派在376年的地區會議上,以陰謀廢除其主教職位,將其放逐。兩年之後,為亞流派撐腰的皇帝瓦倫斯逝世,西部皇帝格瑞欽廢除放逐令,貴格力得以恢復尼撒主教職位。

   
後來,貴格力的家人相繼離世,特別是巴西流,令他難過。但是他仍然盡忠職守,維護尼西亞信仰。他參加康士坦丁堡大會,是當時最出色的神學家,發揮極大影響力,被大會稱為大公正統信統的柱石之一。他是加帕多三傑中最具神學深度的思想家,有許多重要著作流傳後世,例如《駁斥尤諾米》,《駁斥亞波留尼斯》,《論聖子與聖靈的神性》,《上帝的本體與位格之區分》,《基督信仰要理問答》等,其中大部分是在巴西流離世之後,繼續辯護與發展巴西流的教訓。他於395年左右離世。

女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issa, 335-394)


女撒的貴格利是大巴西流弟弟,有娶妻,後來進入隱修院潛修,然後當小亞細亞東部尼薩主教。他是一位神學家,他的神學充滿神秘的色彩。

他強調:人既然是按上帝的形像受造,所以有能力認識上帝,走完人生的旅途之後,必將回到創造的上帝那裡。

女撒的貴格利在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中曾擔任極重要的角色。他以耶穌三使徒作為比喻。對聖神的神性和位格的肯定,貢獻很大。

巴西流生平


   
巴西流在329年生於該撒利亞(加帕多家的省會),家室敬虔富有,為殉道者的後代。巴西流從小心中就埋下敬虔的種子,後來求學於康士坦丁堡。他在351355年間負笈雅典,與來自拿先素斯的貴格力成為密友。二人雖受希臘哲學與文學訓練,但是卻因敬虔的基督徒生活,不受其他同學的世俗化放蕩生活影響。巴西留學成之後,回到家鄉該撒利亞,教授修辭學。

    360
年,他赴巴勒斯坦與埃及等地,接觸熟悉修道生活。返鄉後,將家產分給窮人,退隱至鄰近黑海的本都省,靠近其母與姊妹的修道院,過修道生活。他召聚志同道合的人,一同群居修道。他邀請其密友貴格力前來加入,一同帶領修道運動。364年,他被選為教會牧者,雖非其所願,但是只有接受。370年,他被選立為該撒利亞主教,統管加帕多全境 的眾主教。他領導眾教會,反抗在政治上得勢的亞流派。他盡其所能,選立正統信仰人士出任主教,以保護群羊不受亞流派異端的迷惑。

   
支持亞流派的東部皇帝瓦倫斯,想要將加帕多家奪回亞流派陣營,就命令該省總督與行政官員,多方逼迫巴西流,威脅要將其家產充公,放逐邊疆,甚至處死。巴西流不為所 動,反而視死如歸,回答說:還有別的麼?這些一點也動不到我。充公?我無家產;放逐?全地屬乎主,我只是過客;處死?使我更早回天家,其實老我幾乎已死 了,我正邁向墳墓。

   
後來,皇帝無計可施,正準備下令放逐巴西流時,六歲的王子突然得病,群醫束手無策,他請巴西流禱告而暫得痊癒。原來 高傲的皇室官員也得病,請巴西流代禱,因主教的禱告而復元。所以,皇帝不敢將其放逐。巴西流繼續在艱苦中,持守講明尼西亞信仰,直到379年離世。巴西流 是出色的講道家與神學家,然而他更是群羊的善牧與教會領袖,以及東方修道運動的推動者。

   
雖然巴西流在379年離世,未能參加康士坦丁堡大會,但是 所寫的《駁斥尤諾米》(Against Eunomius)(亞流派)五卷與《聖靈論》,是教義史的鉅作。其《講道集》深受西方教父安伯若修(Ambrose)與奧古斯丁喜愛;其在崇拜禮儀方面,也在東方教會留下深遠影響至今。他帶領兩位貴格力(其弟與其友),一起成為東方教會的模範領袖。

大巴西流(St. Basil the Great, 330-379)


   
大巴西流成年的時候才領洗奉教,在經過相當良好的文學教育之後,決定苦修。公元370年被任命為他的出生地該撒利亞主教。

    他在主教任內關心三件事:教會的救濟工作,使他城市恢復生機;組織團體隱修生活,為隱修院制定生活規章;在亞流異端蔓延世代維護教會正統與團結合一。

    他在講道中說:「你以為自己是窮人嗎?還有人比你更窮。你還有兩天可以活嗎?別人只剩下一天而已。你既然是善良的人,就把你所剩下的與窮人分享吧!…..即使你只剩下一塊麵包,要是一個乞丐來敲你的門,你也要把麵包拿出來,舉目向天哀求說:『主啊,你所看見的這塊麵包是我最後的一塊,危險之大不難想像。可是在我眼前除了這塊絕無僅有的麵包外,還有你的誡命,我就和我這位挨餓的兄弟分著吃了吧!』….你給窮人的那塊麵包將成為一大片莊稼的種子,它要給你帶來豐富的果實,擔保你的所需,因為你曾經作了憐憫的使者」。

    大巴西流也開導青年教友妥善閱讀教外作家的作品,他自己則為聖經作註解,所寫的'論聖神'明確指出聖神的地位。書中肯定聖神的地位,主張聖神即上帝。

    大巴西流可惜只活49

該撒利亞的巴西流


     西元372年,羅馬執政長官(皇帝在當地的代表)莫德斯圖(Modestus)在加帕多家(今土耳其中部)讓該撒利亞的巴西流主教Basil of Caesarea)作出一個選擇,要麼簽署亞流派的信仰聲明,要麼遭受酷刑並被流放。主教的回答卻令那些得意的官員措手不及。

    亞流派的爭論貫穿了四世紀的大部分時期。亞流派因亞流(Arius):一個來自埃及亞歷山大的牧師,而得名。該派反對基督絕對的神性,並且教導說,儘管基督是上帝最偉大的創造物,他本質上還是低於天父上帝。尼西亞大會(325年)反對這種觀點,視其為異端,並且立場堅定地認為,上帝的獨生子在一切方面都與天父同等。然而,大會沒有止住這個繼續分裂教會的爭議。巴西流是加帕多家教父之一。在三位一體的教義遭到異教徒挑戰的期間,加帕多家教父為該教義做出辯護。

    巴西流是一個很特別的領袖。儘管他來自於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並且在本都(Pontus)一個較大和有影響力的教區擔任主教,但他更傾向於過貧困和樸素的生活。他在該撒利亞短暫擔任主教期間(370-379年),建立了數個修道院,為病人設立了醫院,為窮人安置住處,並為旅客和陌生人提供招待所。他時常對富人和有權 者抗議,以保護社會的弱勢群體。他也為了使教會免稅的權益合法化而鬥爭。

    巴西流知道,如果在亞流派的聲明上籤字,便是否認了基督的神性。所以當他藐視莫德斯圖的命令,不在聲明上籤字時,這位主教清楚他是在冒犯瓦倫斯皇帝(Emperor Valens)本人,因為皇帝站在亞流派一邊。莫德斯圖迅速指出巴西流對皇帝的違抗,質問他為什麼「在其他所有人已經屈服和順從時,仍然拒絕尊重你君王的信仰?」

        巴西流回答說,他更害怕使上帝蒙羞,因為上帝才是他真正的君王;即使一個有權力的皇帝,也不過是上帝的一個創造物。莫德斯圖因這樣的大膽感到震驚,就用「沒收財產、流放、酷刑,和死亡」來威脅巴西流。

        巴 西流回答道:這些沒有什麼可以影響到我……因為我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已經不受沒收的影響;除非你要我破爛的舊衣服和這少量的書,它們是我僅有的財產。流 放對我來說是不 可能的,因為我已不再受地區的限制,無論我現在住的地方,還是我將來可能會被扔去的地方,我都不算作我的;或者,把這一切都算作神的更好,而我只是祂的客 人和依靠祂的人。至於酷刑,這些在一個身體已不再的人身上有什麼用?……死亡是我的恩人,因為它將儘快把我送到神那裡——我活著是為祂,存在是為祂,除了 死亡之外,什麼都是為了祂,並且我朝祂那裡加快腳步已久。
       
        由於不知道該怎麼辦,長官便把巴西流的回答直接上報給皇帝。瓦倫斯被主教的勇氣深深感動,於是到該撒利亞拜訪了他,甚至向他的教區作出捐贈。

    貫穿兇險的主教任期始終,巴西流表明他是三位一體和基督神性等教義的一個不屈不撓的辯護者。巴西流知道,他的首要目標必須始終是對基督的忠實,即使面對嚴重的迫害。正如巴西流所述,「若什麼地方上帝的利益受到威脅,我們就不再關心別的,而只把這些作為我們唯一的目標。」

巴西流的生活準則


    主後369年,加帕多家(現在的土耳其)居民遭受了可怕的自然災害。欠收導致食物極度缺乏,價格高昂,黑市氾濫。許多人都在挨餓;但有一個人卻採取了果斷行動——他就是當地的牧師,該撒利亞的巴西流329/30-379)。他變賣了大部分個人財物,把受災的人集中起來,「蒐集各種食物給他們吃,使他們得以存活。」

    巴西流的行動很好地展示了他的修士生活準則。作為神學家和教會領袖,他在教會中的先驅工作使得他被歷史紀念為「迦帕多家教父」之一——聖大巴西流。

        巴西流不是隱修制度的創始人。當時已經有很多僧侶。聖安東尼(約251-356)因為響應一個關於馬太福音19:21的佈道,最先開始了隱修生活。他變賣了繼承的遺產,最終遷到埃及的沙漠居住,以避免接觸別人。聖安東尼隱居了20年,直至那些想倣傚他的人迫使他從聖壇裡出來。在小亞細亞還有很多遊蕩的苦修者團體,他們因為「穿著中性服裝,不願參加信徒的正常聚會,[以及]拒絕工作」的反社會行為而被岡掛會議(Synod of Gangra)譴責。

    巴西流並不欣賞這兩種形式。當他在357/58年建立修道院的時候,依據的模型是路加在使徒行傳2:44對教會的描述。巴西流所寫的《細則》(Long Rules)指導著修士們的生活。無疑,這些規條包括不必要的苦修,低估了家庭關係的重要性,並且輕視上帝賜予的美食與財物。但是,在他的《細則》以及對隱修制度的教導中,巴西流有益地強調了基督徒需要形成團體、勤奮工作、以及照顧窮人。
巴西流在《細則》開篇就強調兩條最大的誡命:愛上帝和愛人。在第三條,他說,「與我們的本性最和諧的,莫過於生活在一個團體中,並彼此相互依靠……」

    他指出,耶穌曾教導說,世界會從彼此相愛這一點認出他的門徒(13:34-35)。 這個規條還強調,兄弟之愛應該帶來對窮人的愛。和依靠別人捐贈食品的獨居僧侶不同的是,巴西流堅持僧侶應該勤奮工作,以免虛擲光陰,並且也能供應自己所 需。在一封談論「完美的修道生活」的信中,他寫道,「每個人應該優先為別人考慮……能夠做工卻閒蕩的人,不應吃飯(參見 帖後 3:10 )。」

    今 日的基督 徒不應該隨從巴西流的隱修,也不應像他那樣從正常生活的社會關係中退出。但他的修道院規條和他自己的生活,在很多方面給現代教會提供了很好的範例。他的勸 誡也並不華麗驚人。但是,如果信徒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投入團契生活彼此服侍,勤奮工作,發揮自己的才幹,並且很實際地照顧窮人的需要,他們必定會為非基督徒 社會所注目。

大巴西流

    大巴西流(Basil the Great)在演說、教會行政和神學洞見上,顯露了他的無比才華,他在關心社會和修道生活上卓爾不群。巴西流、他的弟弟尼撒的貴格利和朋友拿吉索斯的貴格利等三人,也以『加帕多家教父』知名。

    巴西流330年左右出生於加帕多家該撒利亞一個顯赫富有的基督教家庭。儘管他在故鄉和康士坦丁堡與雅典受過第一流的教育,他拋棄了演說與雄辯上的前程,領洗後在357年到他在本都的故居苦修。從一開始他就是個完全獻身的人,特別是獻身於聖經研究。他和拿吉索斯的貴格利合編了一本俄利根著作選集。他在神學上的造詣有助於鞏固俄利根在正統神學上的地位。

    巴西流於364年按立為長老,370年春季繼優西比烏之後出任該撒利亞主教。他的新修道院位於他體恤貧病者而自掏腰包興建的醫院與客棧綜合體的中央。他堅決反對國家支持的亞流派,寫了幾本著作力斥其錯誤。他支持安提阿主救麥勒都(360-81),因此損害了向羅馬主教達瑪蘇爭取實際援助的機會,並疏遠了他和亞他那修的關係。巴西流拒絕接受羅馬主救為普世教會最高裁判的地位,雖然他承認羅馬主教在教義方面的權威。

    巴西流關於苦修生活的寫作對東方基督教影響極大。巴西流在《聖靈論》中反對聖靈受造派(Pneumatomachians,「敵聖靈戰士」認為聖靈為受造者)。他還寫過若干篇討論《詩篇》的佈道文,長篇評論《以賽亞書》1 - 6章的文字,和許多篇講道詞與書信。

    由於他討論三位一體時,給所使用的名詞下了精確的定義,巴西流替381年康士坦丁堡會議的工作鋪平了道路。他首先給三位一體安排了那個可以接受的形式:一個本體(ousia) 和三個位格(hypostaseis)。巴西流先後被人懷疑犯有相反的撒伯流主義和三神論的錯誤,但是兩樣都不能給他定罪。他於379年元旦死在該撒利亞。

安篤尼


對自己的知識,是升到對上帝的知識和愛必需的唯一階梯。 --安篤尼

   
近代的文明,帶給我們官感享受和物慾,知識的增進。不過,這些都不能使人滿足;外面的,儀式的宗教,也是如此。於是,基督教近年的發展趨勢,是轉向"靈修神學」;不少的人回到早期教會的修道運動去找靈感;在物質的泉源不能夠止渴,人智慧枯竭的時候,有人到埃及沙漠中,去尋找古代隱修者的腳蹤。
修道運動的精神,大致是反對物慾,也不注重儀式宗教,不注重知識,而著重默想,靈修,追求內心的平安,過捨己傚法基督的生活。安篤尼可算是修道運動的發起人。

   
安篤尼(St. antonios, 251-356)出生在上埃及一個名叫克馬(Koma)的村鎮。他的父母是基督徒,怕他沾染惡習,不肯給他出外受教育;所以他不懂當時通用的拉丁文和希臘文學,只懂埃及的科普替(Coptic)方言。不過,他聰穎過人;奧古斯丁曾說,安篤尼聽了人誦讀即能記憶,並且能領悟其意義。

   
在還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安篤尼的父母相繼離世。留給他不薄的遺產,還有需要撫養的弱妹。大約過了半年,有一天,他到教堂,聽到宣讀基督對富有的少年所說的話:"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安篤尼接受這經文是對他個人的命令;回家去,把良田給了他的鄰舍,把其餘的家產變賣了,以所得的價值分給窮人,只留下自己和妹妹養身必需。不久之後,在聚會中又聽到基督的話:"不要為明天憂慮」。他就把所保留的也作為賙濟,把他妹妹送入修道院中。安篤尼自己,則在離家不遠的地方,避靜獨居,過著刻苦的生活。據說,安篤尼曾從底比斯的保羅(Paul of Thebes,壽高113)受過教。

   
他 謙卑,仁愛,祈禱默想的生活,和各樣的品德,成為一時的模楷。他的食物只是餅和水,加一點鹽,偶然也吃棕棗。每天只在日落時進食一次,有時三四天一餐。他 睡在一條粗蓆上,或就地而臥。為了尋求更安靜的地方,他再遷移到一個更遠的山邊廢壙,是埋葬過死人的墓穴;只有一個朋友,每隔一段時間,給他送些食物。這 樣過了約十五年。

    285
年,他三十五歲。他更遠離人群,渡過了尼羅河的東支,在山邊隱居。有二十年的時間,安篤尼甚少見甚麼人,只有一個每半年給他來送食物的人,能見他的面。


305年,他五十四歲的時候,他才出山,於法耘(Fayum)創立第一所修道院。以後,傚法他隱修的人漸漸多起來,在他附近築舍居住,形成幾個小社區。到313年, 安篤尼移至東沙漠的一座山上,位於紅海和沙漠之間。為了幫助別人,他訂立了隱修的規律。早期的修道士,並不只是消極的隱居避世,過苦行生活;他們以為自己 是基督精兵,靈戰的先鋒。他們禁食禱告,克制肉體的情慾,與魔鬼的軍兵爭戰。據說,魔鬼曾經用可怕的聲音,或幻化為各種形象,來恐嚇安篤尼;有一次,甚至 攻擊他的身體,痛打他,使他受傷失去知覺;他的朋友發現他,躺臥在那裡幾乎要死。

   
亞力山大城的主教亞坦耐修(St. Athanasius), 是正統信仰的柱石,早年即與他相識,說到安篤尼如何長期與魔鬼的試誘爭戰:先是叫他想到家庭的快樂和責任,又叫他思想所過生活的艱難;見到這些伎倆無效, 就試圖叫他發起成功的驕傲,化成一個黑男孩童的樣子,畏謹承認給他打敗了。又一次,魔鬼化作修道士的形象,特別在安篤尼禁食的時候,來送餅給他;有時幻化 為野獸,或婦女,或兵士,安篤尼忍受了許多此類的攻擊,有人見證確有其事。肉體的另一試探是閒懶貪惰。因此,安篤尼種植一小塊菜園。他也日常編織草蓆。據 說,有一次他和亞坦耐修同用餐,食物只有一塊餅;二人爭論該誰謝恩:亞坦耐修尊安篤尼的年長;安篤尼說亞坦耐修是主教位尊。他獨居生活,但有時為人祈禱, 或探訪病人。不過,他絕不誇耀禱告蒙上帝應允的事,因為那全是上帝作的;他也不願高舉神蹟,因為主耶穌說過,更應該為了名記在天上歡喜。

   
安篤尼曾有兩次間斷靜修,去過亞力山大城。311年,教會受迫害,他去亞力山大城,勉勵將要殉道的聖徒,堅守所承認的信仰。有一次,他在異象中,看見有一匹騾子,踢翻了祭壇;後來果然有亞流派迫害教會的事。約在351年, 年逾百歲的老人安篤尼,應主教亞坦耐修之請,去到亞力山大城,闢斥亞流派異端。那時,亞流已經死了,但他的黨徒,在政治上仍有頗大的影響力,不承認三一真 神;他們說,基督不過是被造的。安篤尼反駁說:如果那樣,信基督就變成敬拜受造之物的異教一樣。他在那裡住居了不過幾天,宣講基督是與上帝同等同榮。合城 的人都聚集,爭去瞻仰那位高年聖徒的風采,歡喜聽他講道;連異教徒也為他莊嚴的風範震懾,圍著要見他。許多人受感動歸信主。在那幾天因安篤尼而信的人,比 平常一年中皈信的人還多。當亞坦耐修伴送他出城門的時候,安篤尼行了一件神蹟,奉主的名使一個被鬼附的女子復原。

   
據拉丁教父耶柔米(St. Jerome)說,安篤尼在亞力山大見過最負盛名的盲學者岱迪瑪(Didymus the Blind, c.313-398)。 當時,亞力山大城是基督教世界神學教育的中心,亞坦耐修主教委任岱迪瑪為學校的首長。岱迪瑪自幼雙目失明,一生為平信徒,卻是學問淵博無比。年老的安篤尼 鼓勵那位青年學者,不要因目盲而灰心,卻要以使徒所喜愛的內心光明為寶貴;那能夠使我們看見上帝,並且燃起我們靈裡愛上帝的火焰。異教的哲學家,也多來同 安篤尼談論,無不驚奇他的溫柔和智慧。

   
約在337年,康士坦丁大帝和他的兩位皇子,寫信給安篤尼,請記念他們,為他們禱告。與他在一起的修道士們表示驚奇。安篤尼說:"不要為了皇帝寫信給我這樣的人而希奇;卻要為上帝竟會寫信給我們希奇:祂更差祂兒子來向我們說話。」他本來不想作覆,推說不會寫信。但門徒極力催促,他才勉強給了一封覆信,信中說:"要為你敬拜基督而歡喜。不要因地上的權勢而驕傲。要想到將來的審判,並要知道基督是唯一的真實永遠君王。要行公義,愛人民,關心窮人。」正像使徒保羅所說的。

    356
年,安篤尼病了。他囑咐門徒們,把身上僅有的一件外衣和一塊羊皮,送給亞坦耐修,作為共同信仰和團契的公開見證;另一塊羊皮給另一位主教;剩下的一塊粗麻布留給修道院。然後,與他們擁抱道別說:"再 見,孩子們!安篤尼要去了,不能同你們在一起了!」他就停止呼吸,安然離世。他在世寄居的年日是一百零五歲。據為他寫傳記的亞坦耐修說,安篤尼一生過苦行 生活,到老飲食簡單,卻全然健康無病。他至終神志清醒,眼睛未花,牙齒雖然年久磨損,卻全無脫落;手足四肢靈活如常。他的名聲傳遍羅馬帝國。他沒有受教 育,沒有屬世的智慧,也沒有人的才能,卻對上帝虔誠,可以作聖徒的榜樣。

屈梭多模講道集: 要在那裡想起你的弟兄

  「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5:23-24
   
   祂真好!祂向人類流露的愛超越一切!祂不理會自己應得的尊榮,吩咐我們向鄰舍傾出愛。祂解釋說,祂剛才說威脅的話,不是因為祂憎恨人或者想懲罰人,而是 出於極為溫柔的愛心。還有話比這句話更謙和嗎?祂說:「你為了服事我而做的事,要暫停下來,讓你的愛可以繼續。你與弟兄和好,就等於向我獻祭。」


    是 的,就是因為這樣,所以耶穌不是說「在獻祭之後」或者「在獻祭之前」。相反,正當那份祭物放在那裡的時候,在獻祭的禮儀已經開始之後,祂就在那一刻差遣你 去與你 的弟兄和好。你要跑去找你的弟兄;既不是拿走祭物之後,也不是在獻上祭物之前,而是正當祭物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就要去。
  
   祂命令人立即這樣做,動機是什麼?我覺得背後暗示的目的是兩個,要讓人明白這兩點。第一,正如我上面說過的,祂想指出祂多麼看重愛,認為愛是最大的祭 物。所以,人如果不獻上愛作為祭物,耶穌甚至不會接受敬拜的祭。再者,祂要人知道與人和好是必須的,人沒有藉口可以不這樣做。主既然命令人在與人和好以前 不要獻祭給上帝,這人就會趕去見自己得罪的人,消除兩人之間的敵意。他這樣做是為了不讓自己的祭物不能成聖,只放在那裡。

《馬太福音講道集》

屈梭多模講道集:活出基督

          
  「不可叫你的善被人譭謗,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在這幾樣上服侍基督的,就為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14:16-19
     
   這些話是我向自己講的,我是先拿這些話來勸告我自己,所以我希望沒有人會生氣,好像他是已經被定了罪一樣。我們應當走窄路。要奢華多久呢?要懶惰多久 呢?難道我們還沒有過夠懶惰、宴樂的生活嗎?歡宴、貪食、浪費、財富、聚斂、和房屋,豈不老是這個樣子嗎?這一切事的結局是什麼呢?不過是死亡。死亡的結 局是什 麼呢?不過是灰燼、塵土、棺材、和蟲子。
     
   所以我們應當表現出新生活來,叫希臘人知道他們缺乏多麼大的福分,因為他若看見我們的好行為,他們就可仰望天國。是的,他們若看見我們溫柔和氣、不動 怒、無 邪慾、不嫉妒、不貪婪、盡忠職守,他們就要說:「若基督徒在世界上便成了天使,那麼他們離開世界之後,將要成為什麼呢?他們在作客旅的時候,便能發出這樣 明亮的光輝,那麼他們回到他們的天家之後,將要多麼偉大啊!」

    這 樣一來,他們也要改邪歸主了,而且上帝的話要「快快行開」,和使徒的時代一樣。因為使徒雖只有十二位,卻引領了整個的城市和整個的國家歸主。如果我們藉謹 慎的行為來作人的師傅,試想我們的工作,將有多麼大的收穫呢?因為甚至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人,都不能像一個克己的人,這般能夠吸引希臘人;死人復活固可叫希 臘人驚奇,但是克已才能使他得益。死人復活的神蹟,一顯就成過去,但是克己的美德長存在,繼續培植他的靈魂。

   所以我們應當留心自己的言行,叫他們受感化。我所講的並不是很難的事。我並不說,你們不要婚嫁。我並不說,你們捨棄城市生活,逃避公眾活動;我乃是說, 你們既然從事這種生活,就當表現出美德來。實際上,我喜歡人在城市的生活中忙碌,甚於居住到深山中去。為什麼呢?因為從這種生活,可以產生很大的益處。因 為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太515)。所以我願意人把一切的燈都放在燈台上,大放光明。
    
   因此我們要把基督的光照在人前,叫坐在黑暗中的人,由罪惡中救出來。請不要告訴我說:「我有妻子兒女,是一家之長,不便於實行這一切」。因為縱使你是個 單身漢,如果你輕忽草率,一切就都喪失了;然而即使你受家庭累贅,只要你誠懇為人,你就會建立德行。因為你所需要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準備著一個慷慨的心 腸;這樣一來,年齡、貧窮、富有、不幸、或任何東西,都不能阻礙你。因為實際上,老年人、青年人、有妻子的、養育子女的、作手藝的、當兵的都是執行了所吩 咐的事。所以年輕的但以理、為奴的約瑟、作手藝的亞居拉、賣紫色布的婦人、看守監獄的禁卒、作百夫長的哥尼流、身體軟弱的提摩太和逃走的阿尼西母,他們有 的是 男人,有的是女人,有的年輕,有的年老,有的是奴僕,有的是自由人,有的是軍人,有的是平民,但是沒有一件事能夠攔阻他們敬神愛人的生活,而且他們都得了 稱許。

    
  所以我們不要推辭,但要有一顆徹底良善的心,而且不論誰,我們都一定要建立德行,達到未來的美事。這是靠我們主耶穌基督給人的恩典與慈愛。願榮耀,權能,尊貴,歸於祂和聖父聖靈,從今直到永遠,世世無窮。阿們。
   
  
  (屈梭多模講道集)

屈梭多模之講道」先生們,女士們:請調整好自己的角色!」

早期教會出名的雄辯家,「金嘴」屈梭多模,在397年成為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他在職時大力主張,基督徒們應該彰顯聖潔的行為,尤其是在婚姻裡。在闡釋以弗所書5:22-23 , 他勸勉丈夫們和妻子們能夠根據上帝所賦予的角色,從妻子順服丈夫開始,在家中好好地各司其職。他進而由此引出一段評論,論述如此的好行為對家庭和社會的有益之處。

因為家庭和國家就 是而因此獲得巨大的害處或者好處的,因為沒有什麼比夫妻之愛更能塑造我們在一起的生命的了。為此許多人願意放下武器,為此他們甚至願意犧牲生命。如果它不 重要,保羅絕不會在此主題上長篇大論。他的論述絕不是沒有理由、沒有對象的。這就是他為什麼在這裡說:「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好像順服自己的 主一樣。」為什麼?因為當夫妻和諧時,孩子們就能健康成長,家庭內部就有良好的秩序,親朋好友也因此得享和諧關係的芬芳。但如果不是,那麼一切就都顛三倒 四,陷入混亂之中。正如一個軍隊的將軍們彼此協調,所有的事情就有條不紊,而如果他們彼此衝突,一切就都亂了套;同樣,我要說,在婚姻裡也如此。正 是由於這些原因,保羅說:「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好像順服自己的主一樣。」

然而,屈梭多模也正確地指出,丈夫們並不是專制暴君,而應該是多情的情人;他應該愛妻子如同基督愛教會,甚至為她捨命!

上面陳述了 順服的尺度,這裡請聽聽愛的尺度。丈夫們,你希望你的妻子順服你,如同教會順服基督一樣嗎?那麼,你就應當好好照顧她,如同基督照顧教會一樣。是的,即使 這意味著你要為她獻出生命,是的,甚至你要被千刀萬剮十萬次,是的,無論要經歷怎樣的痛苦,你都必須忍耐承受,——不能拒絕。儘管你應當那樣,但是你卻還 沒有。不,即使你做到了那樣,你所做的還是沒法與基督相比。因為不管怎麼說,你所做的不過是為那已經與你聯為一體的人所做的;而基督則是為那背棄憎恨祂的 人所做。同樣……既使你發現她[妻子]看不 起你,諷刺你,挖苦你,你也可以帶著照顧她的心,用溫情、善意,使她最終躺在你的腳前。實實在在的,沒有什麼關係比丈夫和妻子的關係來得更加有力。是的, 一個僕人也許可以通過恐嚇被制服;但其實這也不行,因為那個僕人一旦有機會站立,就會逃跑。但是,對一個人的終生伴侶,他孩子的母親,他一切快樂的泉源, 就絕不應該用恐嚇或威脅的方式來制服,而要用愛與溫情。如果一個妻子在丈夫面前嚇得打顫的話,那是一種怎樣的聯合呢?而如果一個男人與他的妻子如同與一個 奴隸、而不是與一個自由的女人一樣同住,他所獲得的又是怎樣的快樂呢?所以,丈夫們啊,你們當為了妻子而受苦,不要挑剔責難她;因為基督也沒有那樣對你 啊!

屈梭多模的作品及神學思想


屈梭多模是希臘教父中寫作最勤的一位,蘇達斯(Suidas)誇張地說只有上帝才能盡悉他的著作。他的作品一共分為五大類︰

1.有關道德及修道的;

2.約六百篇講道辭及釋經;

3.為節日或特別聚會而講的講章;

4.書信;

5.禮儀。

他 最重要亦是歷久常新的作品就是講道集和釋經,二者不能分開。他的講道是釋經講道,而他的釋經亦是講道式,和非常實用的。較齊全的釋經只有以賽亞書前八章和 加拉太書;講道式的釋經則有創世記、詩篇、馬太福音、約翰福音、使徒行傳、保羅書信和希伯來書。專題式的講道題目包括教會節期、使徒與殉道士、反異端、 反猶太人、反亞流,以及二十一篇論雕像的講章。在那個時代,把整篇講章寫下來才講的人極少,他好些講章都是這樣寫成,其他則由速記員記下。

屈梭多模的神學及釋經,均屬於安提阿學派141,Antiochene School 安 提阿學派,也許還是這學派最優秀的代表呢。儘管後來安提阿學派因與涅斯多留有瓜葛而被定罪,就算這個判決是合理(許多史家卻懷疑),它與屈梭多模都沒有關 係,他的興趣不在教義的建立,只在教導信徒過聖潔的生活。再者,他對精細的思想爭辯不感興趣,他廣闊的心胸和平衡的思想,不可能走上異端之路。

亞 歷山太學派由俄利根創立,維護聖經是由上帝啟示,因此是具有權柄的;他們認為人要盡一切努力來明白聖經要講的是什麼,因此為日後的聖經與科學的對話,和聖 經批判學鋪了路;但另一方面,他們亦重視寓意釋經法。安提阿學派是由屈梭多模的老師,大數的戴阿多若創立,同樣承認聖經為啟示,具有權柄,但他們重視聖經 的文法及歷史的意義,認為這些意義便足以教導和建立信徒。

 屈 梭多模承認寓意法釋經是合法的,自己卻很少用,他本於自己雄辯的口才,對聖經精深的認識,以及躬身力行的道德勇氣,再加上豐富的常識和實用的智慧,他的 釋經就顯得自然而具說服力,是古教父釋經的最優秀作品,與現代釋經書(即所謂文法歷史釋經)沒有什麼不同,他作品的永恆價值正在這裡。古教父很多時候完全 沒有對寓意釋經(即靈意解經法)加上任何限制,有時使現代人讀了不能接受;重視聖經作者的心理情況、歷史處境,以及信息重心的屈梭多模,就是不借重寓意釋 經,亦能把聖經豐富的屬靈意思帶出來,使每一代人都得益。

 我 們可能用讀近代釋經書的角度來評價屈梭多模的釋經及證道集,他的對象永遠都是教會的信徒,不是專家學者,因此他極少處理文法的問題(若有的話,那是很寶貴 的,因為希臘語是他的母語),或艱深的教義問題(如羅馬書和加拉太書);他只關心一件事,就是怎樣使信徒明白聖經,並且靈命可以成長。他最優秀的釋經講道 是保羅書信(包括希伯來書),特別是哥林多前後書(均是關於教會體制及教牧操守的)。馬太福音八十篇講道集是他在安提阿時期寫的,非常出色。阿奎那曾說, 他寧願擁有它們,也不要做全巴黎眾大師之首。五十五篇論使徒行傳的講道集,則是在君士坦丁堡講的,裡面為我們記載了當時該城的風俗習慣,是各著作中最 少修飾的,原因很可能是主教任務繁多,他能靜心思考寫作的時間也大受限制了。伊拉斯姆把它們譯成拉丁文,曾懷疑它們是否出於屈梭多模。希伯來書的講章是他 死後才從友人的筆記整理出版的,水準參差,文句亦多有不通順的毛病。

說到神學思想,要給屈梭多模從眾多著作中整理出一個系統,可不是容易的事。他不像尼西亞教父那種系統的思想家,他一直是務實的傳道者,因此儘管是活在基督教思想大盛的期間,一生卻鮮有捲入教義的爭辯,他的精神全是放在教導信徒過聖潔的生活上。

 在 人類學上,他堅持人是有自由意志的,這個自由必須用來發展、追求性格的完美;他相信人的自由抉擇與上帝的恩典是人能得救的主因,我們卻不能本乎此而說他是 半伯拉糾主義者,他沒興趣探究二者在得救事情上各佔什麼比重,只知道人有當盡的本分。對奧古斯丁式及加爾文式的雙重預定論、人性敗壞論、原罪,及無可抗拒 的恩典,他都無暇顧及。他說,上帝預定的,就是人要成為聖潔,基督是為萬人死,祂願意、也能夠拯救萬人,卻一定要人願意回應祂的呼召才成。上帝已預備人承 受恩典的工 具,人若至終受罰,皆因人犯罪,不是上帝老早預定的。人的意志就算受罪的破壞,仍能聽見及回應上帝的呼召。基督成就的救贖是完全的,但這不等於說人得救後 就不 需要努力行善,而人的行善力量也是出於上帝的預備。我們讀古代的作品,常有各持己見、互走極端的感覺,像奧古斯丁與半伯拉糾主義者的爭辯;但在屈梭多模的 作 品內,這種各趨極端的感覺被一種中庸之道代替了。在教會被分裂成為天主教、基督教與更正教的教義上,屈梭多模對此等教義的解釋也相當寬宏,可以有空間容納 不同的著重點。引起分裂的教義〔如聖靈之所出、聖餐、洗禮等〕,本來並不是定得如此精細的,許多排外的因素也是多次神學爭辯之後才加上去的結果。若按當時 政治及文化的情勢來看,日後的爭辯以至分裂,也許是頗自然 的事,我們也不能說教會若按屈梭多模寬大的心來處理教義的問題,教會就可以避免分裂的厄運;但同樣地,引用屈梭多模以牧者心腸來講解聖經的作品,去支持或 反對聖餐之變質說或合質說,也是無意義的。

    他看馬利亞只是一個人,日後崇拜馬利亞的思想,如無罪升天、終身童貞等,都是屈梭多模所不認識的。他認為迦拿婚筵的馬利亞,是太急想她兒子行神蹟,以致被耶穌拒絕。屈梭多模亦沒有稱馬利亞為「上帝之母」(theotokos)。

至 於教宗的問題,他承認羅馬主教是由彼得而來,有較高的權柄,因此在他被提阿非羅不義地定罪後,曾向羅馬主教求助。不過屈梭多模從不認為教宗是無誤的,因此 教廷的權柄亦不能與上帝等同。事實上,他瞭解的使徒統緒很可能也不是單元的、直線的,因為他亦稱安提阿主教是從彼得而來;再者,他認為使徒中,彼得與保羅 是同地位的(參他寫給依諾森一世的信)。

最 後,屈梭多模對聖經的態度,與改教者十分相近。他不僅稱聖經是上帝的啟示,是教會最高的信仰標準,自己亦一生勤讀,不絕教導。更特別的是,他認為每一個基 督徒均應努力閱讀,認為他們雖然需要教導,自己的修讀是沒有人能代替的;人若勤習聖經之道,就不會縱慾,是奔向成聖的道路了。

金口約翰


   
教會從第四世紀末至第五世紀初,在東西方教會,皆有幾位傑出的領袖興起。在這些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教父們中,西方有舉足輕重的安伯若修(339-397),而東方教會在加帕多家三傑之後,最重要的領袖則是屈梭多模(347-407)。

【安提阿的約翰】

   
屈梭多模(Chrysostom)的意思是金口golden-mouthed)。他本名約翰,是敘利亞安提阿的長老。由於他講道大有能力,所說的皆是金玉良言,被大眾稱為金口,因此自第六世紀起,被稱為約翰.屈梭多模

   
約翰在347年生於安提阿,是傑出的軍官之子。母親安淑撒(Anthusa)是早期教會著名的敬虔婦女之一。約翰從小受母親的薰陶,學習聖經真理,在心靈中 埋下真理敬虔的種子。後來,約翰在修辭學大師萊巴尼(Libanius)門下受教,是其最優秀的學生。萊氏並未信主,但他於395年過世之前,被問及他希 望誰繼承其衣缽。他回答:是約翰。這顯示他終生不忘,曾為其得意門生的約翰。

   
約翰成為出色的修辭學家後不久,就獻身學習神學,在安提阿主教米力提(Meletius)門下受教三年。他原想離群索居,成為修道士,但是母親以眼淚挽留他,留在安提阿事奉。米力提主教按立他為聖職人員。370年,約翰原可被按立為主教,然而他推辭並推薦其友巴西流(加帕多家三傑之一)出任此職。

【修道與牧會】

   
約翰在母親過世之後,得償宿願,退隱至敘利亞曠野。在安提阿郊外的修道院中,他跟隨院長狄爾多(Diodorus)修習神學,靈修、默想、禱告。但是因採取過度嚴格的修道生活,傷了腸胃,不得不在380年回到安提阿教會事奉。他於386年出任長老,開始他的講道事奉。由於他有講道的口才,更是忠於聖經的解經講道,能針對聽眾的需要與問題,故吸引了許多群眾。

    387
年,安提阿城因稅收太重,引發民眾暴亂,暴民將皇帝皇后及皇太子的雕像拆下損毀,並示街遊行。當時的皇帝提爾多修,以火爆脾氣與嚴厲刑罰者著稱。在皇帝威脅要毀滅安提阿城之際,安提阿主教親赴京城,請求皇帝從輕發落。約翰在此時期 (復活節前40日)連續傳講21篇信息,呼籲市民認罪悔改歸主。城中大批異教徒,因他的講道悔改信主。果然,皇帝回心轉意,從輕發落。從此,金口約翰聲名大噪。

【康士坦丁堡主教長】

   
提爾多修於395年過世,其子雅卡迪亞(Arcadius)繼任帝國東部皇帝,在康士坦丁堡即位。康堡主教長聶克泰瑞(Nectarius)於397年離世,主教長職位出缺。康堡皇室覺得金口約翰是最佳人選,於是將他從安提阿綁架到康堡,出任主教長。

   
康堡是帝國東部的首都,政治地位逐漸凌駕古羅馬之上。而康堡在教會界的地位,也因381年的康堡大公會議,被確認為新羅馬。此舉不僅惹來西方羅馬主教之不滿,更招來東方亞歷山大主教之嫉妒。原本在東方教會為首的亞歷山大,當然不願意看見康堡取其位而代之。

   
亞歷山大當時的主教是提阿非羅(Theophilus385-412),曾盡力佈局推薦手下人選,出任康堡主教。當金口約翰被皇室挑選為康堡主教時,提阿非羅在開始時與他合作。但是後來關係惡化,他處心積慮要推翻約翰。

【屈梭多模的改革】

   
約翰.屈梭多模於3982月 來到康堡,他的講道大受歡迎,立刻吸引許多民眾。出身修道士、有敬虔背景的他,看見康堡散漫的屬靈光景,即開始大規模的改革。前任的聶主教,為人溫和、順 應潮流,寬鬆對待聖職人員,所以其屬下習慣了悠哉生活。聶主教所按立的一些同工,呼召不清楚又閒懶不結果子。屈梭多模斷然將他們革職,引起他們的憎恨,樹 敵不少。聶主教常常大開宴席招待屬下同工,而屈梭多模主教則是過著修士般的儉樸生活,又因其腸胃不佳,常常獨處吃簡單食物。如此尖銳的對比,使得他的敵人 造謠生事,說他孤僻行事,獨享奢侈生活。

   
由於屈梭多模身居主教長要職,其它地區主教想求其幫助陞官募款,都為守正不阿的他所勸阻,難免招惹他們的不滿。一些亞細亞省的主教,為了職位的晉陞,向以弗所的教區主教行賄。屈梭多模以康堡主教長身份嚴懲這些主教,將他們開革。如此一來,敵人又攻擊他越區行事、自我擴權。

   
屈梭多模也得罪了康堡的權貴階級,他在講道中常指責他們奢侈放蕩。忠言逆耳,自然招惹憎恨。但是他真切關心貧苦大眾,將其薪俸的大部分捐助濟貧。其敬虔清廉的生活見證,贏得市井小民的衷心愛戴。

【高大弟兄會】

   
亞歷山大主教提阿非羅,在埃及境內面臨修道團體之爭。修士分成兩派:俄利根派反俄利根派。俄利根(Origen,約185-254)是早期東方教 父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受到希臘哲學的影響,所以有些不合聖經的論說。賽浦路斯的撒羅米主教依皮芬尼(Epiphanius,約 315-403)致力於清除教會中的異端思想。自375年起,他盡心竭力揪出俄利根的錯誤(例如靈意解經),他還刻意點名批判在埃及的俄利根派修道團體。

   
在埃及的俄利根派修士們,由於起始領導的同工們身材高大,被稱為高大弟兄會Tall Brothers)。到了約399年,在埃及的反俄利根派修士們得勢,提阿非羅主教就將高大弟兄會修士驅除出境。他並且獲得羅馬主教的同意,正式 定罪俄利根派的教義。後來高大弟兄會修士長途跋涉來到康士坦丁堡,尋求康堡主教長的庇護。屈梭多模向來與俄利根派修士們保持友好關係,如今又接待他們,這引起提阿非羅的不滿。所以,提阿非羅決定扳倒屈氏,以鞏固亞歷山大的領導地位。

【橡樹宮會議】

   
提阿非羅看到屈梭多模遭到康堡聖職人員的反感,權貴階級的憎恨,認為下手的機會來了。首先,他告訴依皮芬尼,屈氏在掩護俄利根派的異端。依主教就從賽浦路斯來到康堡,指控屈氏,所提出的皆是未經證實的謠言。高大弟兄會修士們告訴依主教:雖然他們私下景仰屈氏的著作,但是屈氏從未閱讀他們的著作。依主教明白真相之後,離開康堡,死於航海返鄉途中。

   
後來,提阿非羅親自出馬,於4036月來到伯斯普魯斯海峽區域,表面上是來辯護其定罪高大弟兄會修士的理由,事實上是想來定罪屈梭多模。他在康堡對岸迦克敦的橡樹宮召開會議,召聚那些對屈氏不滿的人,對屈氏提出控訴。他正式要求屈氏前來答辯,然而屈氏拒絕參加此不懷好意的會議。果然,橡樹宮會議作出罷免他的決議。

【康士坦丁堡皇室的反應】

   
如果屈梭多模當時與皇室關係良好,則橡樹宮會議的決議起不了什麼作用。皇后猶氏(Eudoxia)原先景仰屈梭多模,她曾請屈氏為太子施洗,當太子生病時,也請屈氏為之代禱。但是到了4036月時,皇后已經對屈氏產生極大反感。由於她以不正當方法取得產業。屈氏在一篇講道中,以惡後耶洗別(亞哈王的妻 子)為例,指責強取豪奪之罪,大家聽成他在指責皇后。

   
所以,憤怒的皇帝雅卡迪亞批准了橡樹宮決議, 下令放逐屈梭多模。屈氏面對擠滿教堂的會眾,大膽直言地傳講一篇臨別信息,明顯將皇后比喻成耶洗別與希羅底(希律王的妻子),然後開始其放逐之旅。就在其 離去後第二天,京城遭大地震,擁護屈梭多模的市民,認為這是天譴的兆頭,所以聚集在皇宮前抗議。皇帝與皇后趕緊召回屈氏,恢復其主教長原職。

   
然而,數月之後,皇后的銀雕像 落成,樹立在聖蘇菲亞教堂,宮廷大肆慶祝。屈梭多模不表贊同,這在皇后眼中又是一大侮辱。就在此時,提阿非羅主教又火上加油,著文惡劣攻擊屈氏,助長皇后的怨恨。屈氏知道情勢不妙,卻不向強權低頭,反而在講壇上回應說:希羅底又熱情跳舞,要求施洗約翰的頭。皇帝決心開革這位不受約束的主教,下令再次放逐屈氏。

   
屈梭多模遂上訴羅馬與米蘭等地的主教。羅馬主教印諾森(Innocent)深表同情,不顧亞歷山大的反對,盡力營救屈氏,但徒勞無功。屈氏被放逐至亞美尼亞地區,然而仍以書信與其支持者保持密切聯繫。宮廷為了避免後患,決定將他遣送至更偏遠的邊疆。屈梭多模於4079月,死於艱苦難熬的押解旅途中。他臨終時所說的是:為這一切感謝上帝

【典型在夙昔】

   
屈梭多模的殉道,是教會歷史上的悲劇。皇室權貴的貪婪腐敗,與教會內部的派系鬥爭,導致了他被逼死於放逐之旅。他守正不阿、為主殉道,成為東西方教會所記念的聖徒。他的遺骨於438年被迎回,安置在康堡的使徒教堂,即主教長與皇帝們同葬之地。

   
屈梭多模遺留後世的著作,最出名的是其《講道集》,超過600篇,都是精彩的整卷解經講道,樹立典範,影響深遠。他年輕時的力作《祭司職分》,是靈修神學的上品。他也寫了許多神學與倫理文章,論述基督徒信仰與生活。他的書信有242封傳世,幾乎都是在他放逐年間(403-407)所寫的。他也改進了當時的崇拜儀式,東方教會直到今日仍用其所編的崇拜儀式。總的來說,屈梭多模是教牧典範,講道與靈修的大師。

【結論:忠心傳真道,清心求聖潔

   
屈梭多模從修道、傳道、行道,直到殉道,是至死忠心的善牧忠僕。他身居高位,卻不為名利所惑,並非在於金口,乃在於聖心口若懸河是特殊的恩賜,並非人人皆有;但是聖潔的心是靈命的關鍵,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今日教會多為世俗潮流所牽引擺佈,妥協真理迎合大眾。教會領袖忠心講解聖經者寡,追求世俗方法者眾;操練生命聖潔者少,追求神蹟奇事者多。

   
我們學習教會歷史,是要看什麼呢?要看那些隨世俗之風飄搖,風吹動的蘆葦麼?要看那些爭名奪利,穿細軟衣服的人(《太》117-9)麼?金口約翰的生命見證,如同施洗約翰一樣:他為主耶穌所作的見證,是真實的;他也因為主耶穌作見證,而忠心殉道。金口約翰跟隨施洗約翰的腳蹤,約翰一件神蹟沒有行過;但約翰指著主耶穌所說的一切話都是真的。在那裡信耶穌的人就多了。(《約》1041-42

   
唯願我們靠主恩典,痛定思痛悔改歸正,以屈梭多模忠心傳真道,清心求聖潔為榜樣,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活出真理的仁義聖潔,才能在這彎曲悖謬的時代裡,為主發光且明光照耀,將生命之道表明出來,直到主來。

屈梭多模生平

後來成為基督教歷來最偉大的講道者的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約於主後350年生在安提阿。他由二十歲時就寡居的虔誠的母親安修莎(Anthusa)撫養成人。屈梭多模的老師異教徒演說家利巴紐(Libanius)這樣稱讚安修莎:「天呀!基督徒中竟有這樣出色的女人!」

         屈梭多模十八歲受洗,做了教堂的宣讀員。他力行苦修生活,獨自在山洞裡住了兩年,損害了他的健康。回城以後,381年出任執事,386年升為長老。從那時起,他被指定在安提阿大教堂講道,從此奠定了他長於講道的聲譽。

        他在397非其所願地被選為康士坦丁堡主教,翌年就任。他不適合康士坦丁堡勾心鬥角的生活和壓力。他想提高首都道德的水準卻受到強大的反對,他的仇敵聯手 起來對付他;這包括皇后優多迦(Eudoxia),害怕他攻擊顯要人物的罪惡;聖職人員嫌屈梭多模過於嚴厲;而亞歷山太宗主教提阿非羅則嫉妒安提阿的教士在京城任職。他們在403年召開橡樹莊會議(Synod of the Oak),把屈梭多模免職。皇帝批准了會議的決定,把他放逐。康士坦丁堡居民為了支援他們的主教起而暴動;皇帝害怕起來,第二天又把屈梭多模召返京城。

        他的勇敢但有點缺乏機敏的講道,又得罪了皇后,他的敵人再次想將他放逐。皇帝命令停止他所有教會職務,他犯顏抗命。在他召集慕道友受洗的時候,他被士兵趕出教堂,血染浸禮池水。他在這次放逐中(404)逝世(407)。他的遺體於438年運回康士坦丁堡,葬在使徒教堂(the Church of the Apostles)裡。

        屈梭多模因他的勇敢和虔誠受到尊崇。從六世紀起,他以「金口」著稱,因為他是講道大師。他對希臘文聖經經義的洞見,和他長於把經義適用在日常生活上,是他仍存的幾百篇證道詞對世人永久的頁獻。

康士坦丁


  新約教會經過約三百年的迫害,仍然堅立得在磐石上,正如教會的主所說的:陰間的權勢不能勝過它。基督徒見證他們所信所愛所事奉的真神,他們內在 信仰的堅定,品德的高尚;而混亂,邪惡,膚淺的異教,日見衰落。

   康士坦丁(Constantine, c.272-337)的父親,是西羅馬的皇帝康士坦丘(Constantius Chlorus),轄區包括現在的英、法、西班牙,及西歐。所以康士坦丁約於272年,在不列顛島出生。他的母親海倫娜(Helena),是酒店主人的美麗女兒。康士坦丘為了政治聯姻,與海倫娜離婚,娶了 Maximian 的女兒,但對待康士坦丁母子很好。康士坦丘善待基督徒,以為他們是和平守法可敬的公民,在迫害中間保護他們。

   康士坦丁生得頎長俊偉,人以為他像太陽神亞波羅一樣。他英明睿智,早年就統領羅馬軍隊,征戰埃及,波斯等地區,受軍隊的擁戴。306年,康士坦丘臨終,在病榻上推舉他兒子為西方的皇帝,軍隊熱烈擁護,得元老院確認。

   羅馬的皇帝麥森丘(Maxentius)為人不仁,迫逐父親,虐待臣民。康士坦丁應請求,率九萬八千軍隊,由法國越過亞爾卑斯山,解放羅馬。312年十月,康士坦丁在意大利軍中,作了一夢或見異象;有使者指示他基督的標識,對他說:靠此記號得勝。Hoc vince)康士坦丁下令,叫士兵把基督的名寫在盾牌上。又在天上雲中,現出一個十字架的形象。全軍士氣振奮。康士坦丁三戰三捷,進迫羅馬。

   十月二十七日 ,在羅馬附近弭爾維安(Milvian bridge)橋,決定性的戰役中,徹底摧毀麥森丘的軍隊;麥森丘敗逃,墜入提波河(Tiber)淹死。

   313年一月,康士坦丁與東羅馬皇帝利辛紐(Licinius),在米蘭頒布容忍詔書,規定羅馬帝國人民可以選擇自己的宗教,從前充公的教會財產,予以發還。

   康士坦丁並未立即禁止異教崇拜,但明顯的尊崇基督教,在詔書中,特別表示敬重。在313年,有幾位主教成為皇帝決策的顧問。同年三月,規定基督教會教職人員,得免除兵役及勞役。315年,停止有關對基督徒不利的法令。不久,又解放基督徒奴隸。321年,規定主日公眾休假,只是稱為太陽日。同時慷慨資助教堂建築。並於323年以後,鑄造的帝國錢幣上,停止使用各種異教的偶像。並且給他的皇子們受基督教教育。皇太后海倫娜,則熱心於朝拜聖蹟,捐獻在巴勒斯坦及耶路撒冷各處,建造教堂,並收集了許多聖物;其中有救主被釘十字架時的兩支鐵釘;康士坦丁把一支打造成戰馬的嚼環,另一支作他頭盔的裝飾。

   324年七月,康士坦丁在十字架的旌旗下,戰敗了東羅馬的共皇帝利辛紐,並且把他和他的兒子處死。這樣,康士坦丁成為唯一的羅馬帝國皇帝。

   他下詔,鼓勵臣民接受基督教,但仍是讓各人自由皈信。後來,在競技場殘酷人獸相鬥,也予以禁止。
 
  325年,康士坦丁召開尼西亞(Nicaea, or Nice) 大公會議。那是教會歷史上第一次大公會議。皇帝發出邀請信,約三百十八位主教出席,每人可帶隨員二名,僕從三名;旅住都由國家供給。時間的不同,使主教們 的與會,同殉道者赴死的行程,有多大的差別!會議地點,距皇帝的行宮僅二十哩。開幕會議皇帝親自出席。在主席者簡單致歡迎辭後,康士坦丁用拉丁語致辭,翻 譯希臘語:
 
  我的朋友們,我最高的希望,是得允許參與你們的集會。我必須感謝神,在祂諸般的賜福之外,祂給我這最高的福分,能見到你們和 睦同心,聚集在這裏。盼望沒有任何邪惡的仇敵擾亂這喜樂我 以為教會的分爭,比其他任何戰爭更可怕,更痛苦。當我靠神的幫助戰勝敵人之後,我認為只需要與所解放的人民,一同歡樂感謝神。不過,當我聽到你們中間的分 爭,認為不能忽略,立即願意效勞。我希望能夠看到你們,神受膏的僕人,必須同心合意,和平,才可傳給別人。因此,我的朋友們,不要遲延。神的僕人們,不要 遲延。以和平的律,放下所有的爭論,解開一切的糾結。你們完成這神所喜悅的事工,就是我這與你們同作僕人的莫大的喜樂。
 
  尼西亞大會,是為解決亞流派(Arians)異端,與正統信仰的爭論。要歷山大教會的長老亞流(Arius),主張基督是較次的受造者,不是與神同質同榮。在會中的亞流派主教,有二十人左右,但頗有影響力。康士坦丁顯然傾向支持正統信仰。大會決定了尼西亞信條,作為教會共同的信仰標準,亞流被放逐。

   330年,康士坦丁宣稱,奉神的啟示,遷都到新建歐亞交接的拜占廷(Byzantium),稱康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或稱新羅 馬。城市設計,在當世無與其匹,而且是一個完全沒有異教色彩的基督化城市。這是基於政治上的考衡,作為統治廣大羅馬帝國的中央政府。

   在教會敬拜時,皇帝表現對聖禮極為虔誠。他尊敬復活節日;在主教講經的時候,不論多久,總是肅立恭聽。只是他的主教們,太過於逢迎他,並未給他真理的教導,就待他如同信徒一樣。康士坦丁有時也自己講道論理,並且據說他曾自命為眾主教的主教

   不過,康士坦丁大帝一直遲延不肯接受洗禮。主要原因,是因為他自知品德未至完全,恐怕受洗後犯罪不能得赦免;並且他嚮往能在約但河中受洗。到337年,大約六十五歲的皇帝,在病中接受洗禮,由新都附近一個同情亞流派的主教尤希比(Eusebius of Nicomedia) 為他施洗。在接受莊嚴的儀式後,康士坦丁坦釋的說,今後他不必再過兩面人生活,將作名副其實的基督門徒。他拒絕再穿舊日裝飾華美的繡金紫色皇袍,只穿白色 的受洗袍子。幾天之後,正在五旬節那天,五月二十二日,這歷史上第一位基督徒皇帝,教會的維護者,仰望神的憐憫,進入了永世。

   後來,東正教和俄羅斯教會,奉康士坦丁為聖徒,並稱他為同使徒Isapostolos)。拉丁教會始終未 晉封他,但稱之為大康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Great)。對當世,對教會,對人類文化,他確是功績豐偉,當之無愧。
 

亞他那修的洞見


   
亞他那修在埃及沙漠中,寫作反對亞流派的信仰立場,進深解釋尼西亞信經同本質的真正意義。

    他從350年起,就致力講述寫作指明亞流派異端危害教會的真相。而巴西流主領的本質相似派,經過數年鬥爭之後,終於認清亞流派在骨子裡是隸屬論異端。所以,亞流派才會處心積慮要刪除尼西亞信經相同本質的字眼。

   
到了360年亞流派在政 治上大獲全勝之後,亞他那修看見巴西流及其友人,與他一樣認清了真相。亞他那修明白:本質相似派不是反對尼西亞信經,只是擔心本質相同用詞, 會被人誤會成撒伯流主義;他們以為使用本質相似可排除任何形態論的陰影。所以,爭論的關鍵,主要不在用詞(本質相同或相似),乃是在於用詞背後的觀念。

   
所以,亞他那修伸出歡迎的手臂,說:那些接受尼西亞信經但是對同本質用詞有所保留的人,我們絕不可視之為敵人; 我們要與他們一起討論,視之為弟兄的關係;他們也是如此待我們,爭論只是在用詞罷了。而巴西流派在亞他那修引導之下,視他為年長智者聽其規勸,日漸明白本質相同是聖經真理,而本質相似不足以根除亞流異端。

   
處於後現代的今日教會,在面臨真理信仰之爭時,許多人採息事寧人,博採眾議中間模糊立場,將基要真理相對化,與康士坦提皇帝相似。究其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在至聖真道上造就自己,所以就不能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下場必是隨波逐流,隨流失去

   
反觀亞他那修,不論得時不得時,都死守尼西亞信經善道,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爭辯,是忠心的僕人;他為人正直,不譁眾取寵,不攀言附勢, 是良善的僕人。他有從上頭來的智慧,能分辨清楚,接納巴西流等人士,領導他們歸正,真是有見識的僕人。這位正統信仰之父真是忠心良善,又有見識,所以是亂世忠僕

亞他那修為真道遭放逐

    亞他那修是死守善道的主教,堅守尼西亞信經的基要真理,不容絲毫的姑息妥協。他的個性是守正不阿,他的字典中沒有妥協此字。所以,亞流派人士都視其為眼中釘,慫恿皇帝康士坦提將他放逐。

   
亞他那修遭康士坦提的放逐,是從339年到346年。當他回到亞歷山大恢復原職之後,致力於護衛尼西亞信經正統信仰,強調聖父與聖子同本質homo-ousios)此詞的重要。他於350351年間出版尼西亞會議信條,來表明這些基要真理。當時在亞歷山大有一位亞流派教師艾依提爾 Aetius),運用其邏輯專長,立論反對亞他那修,提出聖父與聖子本質相異hetero-ousios)的理論,將亞流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亞流派的中興大將,將之導演成激進立場。他的本質相異論成為亞流派的註冊商標。

   
康士坦提既然決定走半亞流派路線,採取了瓦倫斯主教的建議,必須先除去亞他那修。由於亞他那修在羅馬,得到西方教會的有力支持與長期友誼。康士坦提深知,若再次放逐亞他那修,必會面臨東西方教會的分裂問題。所以,他必須先在西方佈局,翦除擁護亞他那修的勢力。

   
西方教會以羅馬主教為首的少數主教們,瞭解問題真相,支持亞他那修,堅守尼西亞信經,以抵擋亞流派的異端。然而,當初在325年參加尼西亞大會時,西方到會代表不到十位,所以絕大多數西方主教不知亞流派之爭的真相。

   
康士坦提以皇帝身份,於高盧的阿爾列(Arles353年)與義大利的米蘭(355年)召開教會會議。不知詳情但是順命的主教們佔大多數,就決議定罪亞他那修。至於那些不肯妥協的領袖們,康士坦提大施鐵腕逼迫就範,使他們違背良心簽署半亞流派的信仰告白,其中甚至包括年近百歲的胡西亞主教(康士坦丁皇帝的顧問,主持尼西亞會議)。

   
不肯就範的少數主教們,不是被撤換,就是遭放逐,例如著名的主教希樂立(Hilary of Poitiers),於356年被放逐到弗呂家。皇帝最難對付的、死也不肯妥協的羅馬主教黎比流(Liberius)也於次年慘遭放逐。所以,皇帝在西方的佈局完成之後,終於在356年下令再次放逐亞他那修。亞他那修恢復亞歷山大主教職位,已經連續十年,如今又遭放逐,仍然至死忠心、毫不妥協。

   
亞他那修心裡早有準備,當皇帝拂逆民情,在356年派兵壓境,護送亞流派的喬治(George of Cappadocia)出任亞歷山大主教時,亞他那修就逃往埃及內陸沙漠。沙漠中的修士們保護他,將他隱藏以逃避士兵的追捕。在埃及民心擁護之下,亞他那修在沙漠中不斷寫作送發小冊短文,指出亞流派與皇帝康士坦提的錯謬,繼續維護尼西亞正統信仰,奮戰不懈。

亞他那修(Athanasivs 公元296-373年)

    提到亞他那修就想到有名之信經: 亞他那修信經, 這是他對抗亞流主義者之巨著,他是位真理的鬥士!

    所謂亞 流主義是由亞力山大的一個長老亞流所主張,他以為基督既不是真為上帝,亦不是真為人,乃是天父與人之間的一種半神,他也與人不同,因他沒有人的靈魂。他這 樣的理論,曾矇騙過許多信徒,使東方教會陷入劇烈的爭辯中。公元三二五年在尼西亞舉行的第一次大公會議中判定亞流主義為謬妄,遂產生著名的尼西亞信經,保 護正統教義。

    生於北非亞力山大城的亞他修是教會歷史中維護正統信仰的偉人。

  他早年很有可能在當地的聖道學校畢業。當亞流學說爭辯初起時,亞他修在教會中僅居執事地位,作主教亞歷山大的私人秘書。325年 隨主教赴尼西亞會議;會中他強烈地和亞流派的人作出爭辯,力陳他們在信仰教義上的錯繆,結果亞他拿修的主張取得勝利,並獲很多代表們的讚賞。尼西亞信仰之 終於獲勝,大都當歸功於他,因為當時西方教會中尚無傑出的神學家。在他看來,那問題簡直是關係靈魂得救的所在,他能叫人確實地感覺到這問題的重要性,就是 他力量偉大之處。

  328年,主教亞力山大逝世,亞他修繼位,任亞力山大主教前後45年之久,其影響遍及北非。可是他的主教生涯中頻遭各方攻擊,先後五次被逐出境。

  亞氏生在一個人人爭取朝廷寵幸的環境中,他還是堅持一己的信念,毫不趨炎附勢。他因堅決拒絕君主康士坦丁恢復亞流在亞力山大的職位,於335年末被放逐於高盧。康士坦丁駕崩,所有以前被逐的主教均准許回任,亞他拿修重返亞力山大城。然正值擁護亞流主義的勢力在東方教會擴張,在為勢所逼之下,他又被逐出亞力山大境外,然後逃往羅馬。

  又340年,在羅馬召開一次議會,宣佈亞他修之被撤職實非公允,結果判他復位。惟直至347年十月才得重返亞力山大。這七年間他大部分時間藏匿在埃及的沙漠中,與兩個埃及修士為伴。因亞力山大的居民極其擁護亞他修,當他返城之日,全城大多數居民均夾道歡呼。一時情形好像極有利於他,誰知政局忽然生變,使他遭遇較前更大的惡運。

  353年康士坦丁統一「天下」,大權獨攬,於是決志掃蕩教會爭端。照他看來,亞他修是主要阻力。在米蘭會議上強迫西方教會主教放逐亞他修。次年二月,亞氏終被武力逐出亞力山大。至362年他又回來,但是年未終,新君猶利安又將他驅逐出境,原因是亞氏回後引領許多異教徒相信基督,而激怒了猶利安。幸而不久猶利安戰場陣亡,亞他修得以復位,立即在亞力山大召開會議,與東方教會議訂聯合的條件;於是亞他拿修不但為三位一體之論立下了永久的基礎,而且也為新的尼西亞正道大開方便之門。

  只可惜新君主擁護亞流派,遂於三六五年將亞他拿修驅逐出境。在這最後一次被放逐中,這位年事已高的主教沒有逃到離城很遠的地方,不久還是逝世於亞力山大,年高德邵;名噪一時。

  亞氏一生著作頗豐,20歲時已發表其處女作;早期作品「道成肉身」更顯 出他在神學上的觀點及傑出的才華。而其他大部分的著作俱為對抗亞流主義而寫成;此外尚有教牧和釋經的著作。他還有一非常重要的作品,就是第三十九封節日書 信,是最早見證我們今天的廿七卷新約正典的文獻。在埃及沙漠的生活中,亞他修發覺詩篇成為他的經歷和情緒上的安慰;於是推介 以詩篇作為個人靈修讀物,從此為以後的信徒所相授。亞氏的神學著作以神學和哲學表達,是承受了亞力山大學派的方法,也為後世繼續採用。另一方面在他的護教 和爭辯作品中,他創出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只要察看後世的作品,便可發現其影響的痕跡。

  亞他修不單影響了北非的教會,並在帝國化的大公教會佔了一個很重要的地位,成為教會的支柱。無可置疑亞他修在反亞流主義及在教義的建立上作出了他最大的貢獻。他把基督道成肉身的觀念,很清晰地表達出來;並對三位一體、父與子的關係作出了很有力的論證。在亞流派異端中,他使正統教會教義得以保全並繼續發展,邁向全面和系統化,對後世的影響至深至遠。

  亞他修並非神學的大思想家,他之所以偉大,乃在於他的人格及抵抗異端那種剛毅不屈的精神,實為我們的模範。尤其是在今日,基督正統信仰逐漸式微的年代,我等更應傚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