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宗教改革時期

     宗教改革的預備期  ,  改教時代的教會  ,  

     宗教改革之特色  , 改教運動的基本觀念 , 宗教改革五大唯獨  ,

     改教運動的響鐘  , 改教運動的開端 ,  

     關於贖罪券 , 贖罪券(Indulgences) ,

     德國宗教改革 ,

      瑞士宗教改革 ,

       重洗派 ,   

      英國宗教改革 ,

      西歐的改教運動  ,

      羅馬教會從事改革  ,

      復原派教會為生存奮鬥  ,

      改革教會帶來的進步  ,    宗教改革帶來的進展與隱憂    ,

      唯理主義    ,


    

宗教改革之特色

    改 教家們,不論是德國威登堡的馬丁路德,瑞士蘇黎世的慈運裡,日內瓦的加爾文,都是歸回聖經,重新看見奧古斯丁所堅持的救恩真理,脫離天主教「半伯拉糾派」 的「神人合作說」錯謬。整個「宗教改革」運動,可說是對抗中世紀的「神人合作」,歸回聖經的「神恩獨作」。改教家們所一致高舉並持守的,有五大方面的「唯 獨」:

1)「唯獨聖經」,不將「上帝的話」與人的理性經驗傳統相協調;

2)「唯獨恩典」,完全排除任何神人合作得救的可能;

3)「唯獨信心」,唯有上帝所賜的信心,使人信主基督稱義,絲毫沒有倚靠人的選擇或行為;

4)「唯獨基督是中心」,人的得救是唯有在基督裡,也是為基督的緣故,救恩不是使基督成為人的幫助,乃是使基督成為人的主宰;

5)「唯獨上帝得一切榮耀」,人生命的目的,得救的意義,在於只為上帝的榮耀而活,既然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所以一切榮耀都歸給上帝。。

    改教家都堅信:「三一真神」的救恩計畫,實現在上帝子民身上,使我們從「死在罪惡中,全然敗壞的罪人」成為「活在光明中,永蒙保守的聖徒」。

關於「三一真神」的救恩,乃是:聖父主權(無條件)的預定揀選,聖子確定(特定的)的贖罪救贖,聖靈有效(得勝的)的呼召重生。因為這些是聖經清楚啟示的救恩福音,所以改教家們都至死忠心的傳講,使得抗羅宗教會恢復了純正的福音。

馬丁路德與依拉斯穆

    十六世紀的人文主義學者依拉斯穆Erasmus,在宗教改革初期,是同情馬丁路德的。但是當他發現路德的改革,是如此徹底(被教皇開除教籍,與天主教決裂),他就與路德疏遠。

依拉斯穆素有「人文主義王子」之稱,他的「人本思想」,使他提倡「道德重整」,他認為中世紀教會弊病太多,需要的是「道德改革」;他鼓吹人有能力行善,人有自由意志,只要遵行主基督的「登山寶訓」,教會與社會就會變好。

    依拉斯穆本著「半伯拉糾派」的立場,於1524年寫作『論意志的自由』一書,指名攻擊路德的「宗教改革信仰」,文筆優美,內容迷惑人心。路德於1525年寫成『意志的捆綁』來回應依拉斯穆,指出「罪人的意志,是否自由」的確是福音的核心。路德根據聖經,一一指明依拉斯穆的錯謬,指出其重蹈「伯拉糾派」的覆轍。路德的論點與奧古斯丁是一致的。

    路德認為他所寫的書中,『意志的捆綁』是最重要的,因為論及教會的真正核心問題,即「福音的真義」。此書乃是「宗教改革」的宣言,高唱「宗教改革」的主題曲「唯獨上帝得榮耀」。

瑞士的宗教改革領袖慈運理與加爾文,與路德一樣,繼承奧古斯丁的正統信仰,駁斥「半伯拉糾派」的錯謬。加爾文在其名著『基督教要義』中,也清楚論到「罪人的意志被綑綁」,他所說的與路德完全相同。

婚姻學校

    與多加在電話中談到:林鴻信院長所著之「覺醒中的自由:路德神學精要」中之有關馬丁路德對婚姻之描述。

    這位「有血有肉」之神學大師(這是我對他之體會)常常「語不驚人,誓不休」!說到自己與家人之關係,不輸與「教皇」和「異端者」。所以,他認為「婚姻學校」所受的「氣」和「磨練」,不比「修道院」少!

    其 實想一想一個男人在家中,雖然是一家之主,聖經中說:不要惹兒女的氣!但是當父親卻要常受兒女的氣:兒女小時候,聽不懂父親的話,父親要忍耐他們,調整自 己;兒女長大以後,意見卻很多,父親要學著聽懂他們的話,不然家中就不得安寧。兒女尚且如此,妻子更是得罪不得,因為得罪老婆的男人,將生活在地獄之中!

       「婚姻學校」真是對男人不友善之學校,但是為了表現與實現「大丈夫」之精神,我絕對不懼怕與退縮。多少頂天立地、叱吒風雲之「千古風流人物」,如蘇格拉底、約翰衛斯理、馬丁路德、……等,都在「優秀」的妻子「鍛鍊」之下「修成正果」!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諾斯底主義

                混合異教的異端思想   , 諾斯底主義之教義  , 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完全摒棄舊約的異端思想  , ,

諾斯底主義之教義

    諾斯底主義主要是希臘宗教思想混合了東方宗教的一些教義,再加上基督教的教義而成。是初早期教會最大的異端,時常與教會對抗。

這派別以埃及亞歷山太城為根據地。主後第二世紀初,這宗派擴張得非常迅速。這派別派遣師傅到各地傳播他們的教義,建立像教會一樣的中心。他們圖謀在異教與基督教之間組成一種聯盟。

諾斯底派企圖把基督教併入在他們的宗教裏面。但是東方宗教的觀念比較佔大部份,因此比較強調個人的經驗,以神秘知識想達到更高層的世界。他們認為啟示必須靠神秘的方式獲得。

    這主義的興盛有四大背景:

(1)當時在羅馬的統治下,物質充足,貧富懸殊,許多人的心靈空虛,希望依靠一些宗教的刺激,挽救心靈上的空虛。

(2)雖然這時基督教對世界產生了良好影響,不過仍然有人對基督教的宣揚感到不滿,尤其是宣講基督的神性這枯燥的信息。

(3)當時一些知識份子,認為基督教未能提供深奧的哲學思想,教義過於簡化。

(4)一些從其他宗教轉信基督教的信徒,熟悉異教各種神秘的儀式,認為基督教的崇拜過於單調乏味。

    諾斯底派針對當時人的需要,興起這個混合各種宗教與基督教的教義,也努力地要使當時代人的精神振作起來。當時的人也喜愛這種混合主義,結果這個主義就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勇敢、最龐大的混合主義。

    諾斯底主義概括了巴比倫、敘利亞、小亞細亞、波斯、印度等國的宗教,加上以斐羅為代表的猶太教,和以耶穌和使徒為代表的基督教。這主義強調宇宙進化的觀念,加上神秘的崇拜,吸引了許多人。以下是諾斯底的一些主要教義:

    (1)主張波斯的二元論。指這世界是一個有靈的世界和物質的世界合成。二元互相對立。物質世界由邪惡原則所統治,並且永遠與靈的世界敵對。靈的世界是由良善之神所管理。

    (2)現今的世界是從靈的世界而來,是靠著流露"或進化而出現。這個世界的創造主,不是至高之神,乃是一位次等的神,名叫「創世主」(demiurge),也是猶太人的神。

    (3)按基督教來看,信心是有功效的,藉此得到救恩。但諾斯底派認爲更高的知識(特別是一些神秘的知識)爲得救的方法。這種更高的知識是一種超然的知識,是從神的啓示和啓蒙而來。

    (4)諾斯底派認為救恩之路,就是要達到更高一層的生活。其方法就是要藉賴神的啓示,神秘的經驗,以及苦行主義之實施。

    (5)救贖起源於靈的世界。基督來,爲要拯救人類,這是歷史上的一大轉機。不過,贖罪不是因著基督之死而獲得。諾斯底派主張,人類所需要的,乃是一位師傅,由他去驅散無知並廢除死亡。

    (6)沒有復活,也沒有末世的審判。因為這派相信物質本來是惡的,因此不相信有復活。他們教導說,蒙救贖之靈魂將升到其來源之處:光的國度,而最終將被吸入神性的豐滿裡。而惡人將進入那全然毀滅的黑暗裡。

    (7)對於聖經,他們完全否認舊約。他們雖然接納使徒的教導,但却隨他們自己的意思加以解釋。他們另外强調那些未寫成文的使徒傳記和教訓。

諾 斯底派對教會的影響極大。為了要對抗這異端,基督教更加要陳明其真理和普世性質。諾斯底派曲解聖經,教會便立意要堅立舊約和新約的正典聖經。教會也制訂信 仰守則,這些守則後來成為初期教會的信經。為了防衛諾斯底的教導,教會設立監督,這些監督善於對抗異端,後來監督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雖然諾斯底派最後被擊 敗,但它有些神秘思想卻被進入教會。諾斯底派的苦行主義,也爲教會後來的修道主義鋪路。

早期之派別

     教會的根源和產生  ,教會的誕生 ,

   初期在耶路撒冷的教會  , 古耶路撒冷教會的特點  ,    巴勒斯坦與敘利亞眾教會  , 使徒時代教會的代表人物  ,  使徒時代三個教會中心 , 使徒時代教會的三個階段  ,  使徒時代的教會三個段落  ,    使徒時代後期的教會  ,  

 公元30年至50年之教會  ,

 公元51年至70年之教會  ,

   公元71年至100年之教會  ,

 希利尼派和希伯來的基督徒  ,  

早期之逼迫

   逼迫   , 教會在風暴中  ,  初期教會所經歷的逼迫  , 殉道者的例子  ,

        羅馬帝國首次逼迫  ,  羅馬帝國第二次逼迫  ,  羅馬帝國第三次逼迫羅馬帝國第四次逼迫  ,  羅馬帝國第五次逼迫   ,  羅馬帝國第六次逼迫 , 羅馬帝國第七次逼迫 , 羅馬帝國第八次逼迫  ,  羅馬帝國第九次逼迫  ,  羅馬帝國第十次逼迫  , 羅馬帝國逼迫教會的原因  , 末後的逼迫    ,

    羅馬大火引起尼祿(Nero,54-68AD)對基督徒的迫害  ,  羅馬皇帝迫害基督教的動機  , 羅馬皇帝們對待基督教徒的態度 , 基督教受到誤解的主要因素  ,  早期基督教改採取的防衛措施 ,

早期之異端

           異端的紛擾與正統信仰的確立   , 

           信仰上有偏差的異端思想  , 新約中提到的異端

           使徒時代的教會之異端   , 純正信仰的鬥爭 ,  

           初期教會中的偏差 ,
    
          諾斯底主義  ,     

          猶太律法主義 ,

          孟他努主義    ,

          馬吉安派之教義  ,

          摩尼派 ,

         早期教會之面對異端 ,

         諾窪天派 ,

小亞細亞學派

              愛任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