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人文主義與宗教改革

  

**人文主義(Humanism宗教改革(Reformation**之間有著密切而微妙的關係。雖然兩者在某些核心理念上不同,但人文主義的發展為宗教改革創造了重要的思想與文化基礎。


一、人文主義(Renaissance Humanism)的概念與背景

1. 定義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並非現代所說的「以人為中心」的世俗主義,而是:

重返古典(ad fontes —— 回到希臘羅馬文獻與聖經原文,提倡文學、哲學、語言、歷史與倫理教育,強調人的尊嚴與理性。

2. 特點

  • 語言學與經文研究:重視原始語言(希臘文、拉丁文、希伯來文)。
  • 強調教育與思辨:培養人的道德與理性。
  • 批判中世紀神學:反對經院哲學過度抽象,鼓勵回到聖經與教父原典。

二、人文主義對宗教改革的影響

1. 經文回歸與聖經研究

  • **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是人文主義的重要人物,他編輯了1516年出版的《希臘文新約》(Novum Instrumentum),並強調:

「回到耶穌基督的純正教導,而不是教會的傳統。」

  • 路德在宗教改革中,正是使用這些原文工具來發現羅馬書1:17「義人必因信得生」的真理。

2. 語言與翻譯工作

  • 人文主義推動了語言訓練與印刷技術,這使聖經翻譯成德語、英語、法語變得可行。
  • 這讓聖經從神職人員的手中釋放出來,進入平信徒的生命中。

3. 對權威的挑戰與個人良知

  • 人文主義強調個人思想與良知的自由,宗教改革則進一步強調個人面對上帝的責任與信仰抉擇
  • 路德在1521年沃姆斯會議上說的名言就反映這樣的精神:

除非我被聖經和清楚的理性所說服,我的良知受上帝的話語所約束;我不能也不願撤回,因為違背良知是不安全也不正確的。


三、兩者的異同對比

項目

人文主義

宗教改革

核心關注

教育、語言、文學、倫理

救恩、信仰、聖經權威

對聖經的態度

原文研究,回歸聖經文本

唯獨聖經,聖經是信仰最高權威

對教會的批判

呼籲改革,但尊重教會體制

系統性批判,導致新教的出現

關於人

強調人的尊嚴與道德潛能

強調人是墮落的,需要上帝的恩典


四、神學與屬靈反思:我們今日能學什麼?

  1. 重視經文的原意與語境:正如人文主義者那樣,我們在查經時也要「回到源頭」(ad fontes——用心研讀原文、歷史背景與作者的語境。
  2. 讓信仰與理性同行:信仰不是迷信,而是要用理性思考、深思熟慮地回應上帝的啟示。
  3. 強調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像改革者一樣,我們不只是教會體制中的一員,更是與上帝直接對話、被上帝呼召與塑造的門徒。
  4. 信仰需要更新與批判精神:改革不是一次事件,而是一種持續的生活態度(Ecclesia reformata, semper reformanda ——「改革的教會要不斷改革」)。

 

沒有留言:

宗教改革者使用的人文主義方法研經的例子

    宗教改革者雖然在神學上強調「恩典、信心、基督」等教義,但在方法論上,他們大量使用了 人文主義的語文與歷史研究工具 來進行聖經詮釋。他們繼承了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對「原文、原典、原意」的強調,應用在聖經解釋與神學建構上。 ✦ 宗教改革者使用人文主義研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