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馬丁路德(1)

一、前言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空中主日學的節目,我是蔡麗貞。我們現在進行的是,教會歷史的專題。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宗教改革的領袖『馬丁路德』。馬丁路德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康來昌老師他對馬丁路德,以前他說:他對路德是又愛又恨,愛他是因為他把救恩真理,講得很漂亮、很透徹;恨他 是因為,他在農民暴動的時候臨陣倒戈。但是我想康牧師他現在,應該對馬丁路德愛多一點點,恨少一點點。我相信甚至於康老師,對於馬丁路德的欣賞,超過對於加爾文。

二、馬丁路德簡介
我們先來看馬丁路德他的生平。路德在1483年,誕生於東德的愛司雷本, 他在大概十四歲的時候,他上學,那麼當時的家庭教育,跟學校的教育都很嚴厲。馬丁路德他說:他曾經偷吃一片核仁,而被母親打個半死,父親更是常常用鞭子責打他,曾經使馬丁路德數次離家出走。所以從此以後,路德對於他爸爸非常的痛恨,一直到他長大了,甚至於到他當神職人員,他要費很大的氣力,才能夠改變對父親的態度。
現代有一些學者,嘗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早期馬丁路德的信仰歷程。說他的內心掙扎,他把上帝看作是一個嚴厲的審判官,可能跟他幼年的時候,那個過分嚴厲的家教有關。也就是說,馬丁路德把恨爸爸,害怕爸爸的情節,投設於上帝的身上,那這種論調,這種心理學分析的論調,不是所有的路德學者都同 意的。不但如此,在學校,馬丁路德也常常的吃鞭子,常常被老師責罵,這是德國人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

A路德的信仰歷程
我們要進入馬丁路德,他的信仰路程。他在上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他信仰追求的路程。後來馬丁路德他到愛爾弗去讀大學,大概是二十一歲的時候,他拿到了文學士,原來他想要繼續的攻讀法律,有一天,這個故事可能很多人都聽過。有一天在路上,馬丁路德他突然遇到傾盆大雨,他跑到一棵大樹下,一聲雷轟閃電,差一點把他擊斃,路德覺得上帝很可畏,他覺得是上帝救他免於一死,那麼這件事情給他很大的刺激,他認為是上帝在呼召他,他就決定進入修道院,一生侍奉上帝。為這個緣故,他跟爸爸又鬧翻了,因為爸爸望子成龍,爸爸希望他的孩子能夠成為律師。
路德他進入了修道院,在修道院裡面,路德的靈性進入很大的掙扎中,他刻苦己身,他終日禁食禱告,在路德的回憶錄裡面,他說了一段話,他說:我是一個很好的修士,我嚴謹的恪守修道院的一切規則,我嚴謹到一個地步,如果說曾經有修士,因為修行的緣故,而得以進入天堂,我敢說那就是我了。所有在修道 院的弟兄,認識我的朋友,都可以為我做見證,假如我這樣繼續下去的話,終有一天我會被通宵禱告,不斷的閱讀,不斷的工作,或者是其他的事情,而奪去我的性命。所有路德的這些激烈的方法,這些討上帝喜悅的方法,都不能夠使他的內心,得到片刻的寧靜。路德這樣的努力,目的就是要補贖自己的罪行,但是他從來不覺得,他所虧欠於上帝的,已經得到了償還。
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馬丁路德一定是一個大罪人,為什麼他會這麼痛苦呢?為什麼他掙扎的這麼厲害。馬丁路德的罪行,可能跟性有關,因為這一方面的罪行,最不容易矯正,可是路德卻聲稱,性對他而言不是特別的困擾,他也很少接受女性的告解,這是路德一段漫長的信仰掙扎時期。

B路德的信仰背景
馬丁路德一心一意的,尋求這一位慈愛的上帝。路德他基本的問題是,我如何能夠找到,那一位慈愛的父神,究竟是什麼因素,以致路德在信仰中,有這些痛苦的掙扎呢?他的基督化教育,他的家庭教育,他在修道院裡面的修行,難道都不能夠讓他,認識這位慈愛的父神嗎?所以我們需要先來看,路德他信仰的背 景。
1.契約神學的影響
馬丁路德他所受的大學教育,就是經驗哲學唯名論的中心地點,唯名論在救恩上,主張一種契約神學Theology of the covenant。所謂契約神學就是說:上帝不欠人任何東西!這句話原來是奧古斯丁所講的,很漂亮的一句話,上帝不欠人任何東西。但是契約神學它繼續的發展說:但是上帝自願進入一種契約的限制中,進入一種約束裡,跟人立約,在約的約束之下,上帝有義務履行祂的應許,使人得救,使人稱義,只要人先履行他那一部分些微的責任,只要一點點的責任。所以說這樣子的契約神學 。它有三種的缺失,三個缺點。
缺點1—上帝的救恩是有條件
第一個缺點就是認為,上帝的救恩是有條件的,就是上帝雖然在立約中,表現得非常的信實,但是實質上,上帝的應許是有條件的,上帝的恩典是有條件的,上帝只賜恩典給那一些盡本分的人,上帝只救拔那一些將自己裡面的良善發揚光大的人,即使那是一點點些微的責任,但是救恩仍然是有條件的。
缺點2—人沒有得救的確據
這個理論的第二個缺點是,人沒有得救的確據。因為人永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盡了諸己,已經盡到自己的本分,那這是馬丁路德,他所以掙扎、痛苦不已的原因,因為他從來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已經達到上帝的標準,自己是不是已經充分的盡了他的責任。
缺點3—上帝是審判官不是救主
契約神學的第三個缺點是,把上帝是為一位審判官,耶穌基督是一位立法者,而不是救主,那這是馬丁路德害怕上帝的原因,那這是馬丁路德他痛苦的主要因素,是神學的影響。

2.環境、心理的影響
1511年,馬丁路德他讀完了神學以後,他就搬到了威登堡,威登堡是馬 丁路德一生,最重要的一個地方,也是他侍奉上帝的重鎮。威登堡,威登堡在今天的東德,威登堡在當時不過是一個小的村莊,我在1989年,曾經也去參觀了這個城市,它到今天還是一個小城市。那在十六世紀馬丁路德的那個時候,它其實只有一個主要的街道,而且當時的人口不過是兩千多人。路德住在威登堡的奧古斯丁修道院,那麼威登 堡的聲譽,主要是係於它剛剛成立的大學,那麼這是由當地的一個貴族,叫做菲德烈,菲德烈選侯,所謂選侯就是有資格入選神聖羅馬帝國的貴族,由這位貴族來支持的大學。這位貴族他寄望威登堡大學能夠成為像萊比錫一樣的出名。為了擴充學校的師資,他從奧古斯丁修道院,請來了三位師資,那麼其中一位是馬丁路德,一位是路德的老師Stows Peace 史道斯?皮斯。
史道斯?皮斯是馬丁路德修道院的院長,也是路德屬靈生命的導師。路德曾經說過,如果沒有史道斯?皮斯,我早就淪於地獄了。在威登堡的奧古斯丁修道院裡,路德仍然繼續他那辛苦的信仰掙扎,他嘗試藉著行善,或者是先聖先賢的功德,但是都沒有辦法達到上帝的標準。馬丁路德又試圖從聖禮中,從各種方法 來尋找信仰的出路,他企圖從告解、從懺悔,得到內心的平安。我們根據有一本書,這是我的立場裡面,有很精采的描述說:馬丁路德努力不懈,為的是要得到上帝的憐憫。馬丁路德曾經宣稱,要不是因為懺悔的緣故,魔鬼早就把他吞沒了。有一天他在神父的面前,在上帝的面前告解認罪,達六個小時,我的天!六個小時,那麼不停的哦!他遍搜心魂,窮究記憶,為的是要認清內心的每一絲罪疚,他甚至藉助於教會所提供的省察七大死罪,還有十條聖誡,還有中世紀的教會,所能夠提供的種種的幫助。
馬丁路德巨細無遺,週而復始的認罪,他毫無保留的,把自己整個的生活赤露敞開,直到辦告解的神父,直到聽他懺悔的神父,開始感到不耐煩,那個神父對他嘆息了一聲說:孩子,上帝並沒有生你的氣,是你跟上帝過意不去,難道你不知道,上帝要你有存活下去的勇氣嗎?上帝沒有跟你發脾氣,是你跟上帝發脾氣吧!其實就路德看來,他覺得問題的大小,問題不是在於罪的大小,而是在於他有沒有把罪完全的交託。馬丁路德他最大的困難是,他要肯定罪無大小,覺不能夠遺漏,一定要通通的在上帝面前認清楚。而經驗告訴他,人的記憶往往會留於保護自我。
路德在長達六個小時的懺悔之後,當他走出了告解室,竟然發覺還有一些罪過,他沒有認清楚,雖然他剛剛六個小時費盡心力,仍然沒有察覺到,所以使得他震驚不已。結果馬丁路德他整個人,限於極度不安、恐怖,他的心神備受痛苦的煎熬,良心的恍惚動盪,風吹草動都足以使他為之顫慄驚恐。靈魂的夢魘,靈 魂在夢魘的禁錮之下,難得片刻的安寧。
路德每一次他懺悔到很疲倦就打瞌睡,就睡著了,他每每於晨曦薄暮中驚醒過來,突然看見那前來取他性命的惡者,就站在床前瞪視著他自己,而天上的守護神,全然隱退,惡鬼則用動聽的言語,招喚他那虛弱的靈魂,這一段描述得非常的精采。曾經有人懷疑馬丁路德的困擾,究竟是純粹的信仰的問題呢?還是他身體?可能他譬如腸胃不舒服,或者是他內分泌失調,或者是他荷爾蒙失調等等。我剛才也提過了,路德說他從來沒有性方面的困擾,他很少接受婦女的告解等等。不過必須要補充的是,路德雖然有這麼痛苦信仰的掙扎,可是他的工作能力還是相當的驚人,並沒有受到什麼疾病的影響,而有所減損。

3.基督論的影響
另外基督教的預定論,也使馬丁路德坐立不安。路德說:如果說上帝隨意的棄絕人,上帝先使人剛硬,然後定他們的罪,這是完全不合情理的說法,難道上帝真的以罪跟永刑,為可喜悅的事情嗎?那這樣的話,上帝怎能說是大有憐憫和慈愛的主呢?歷世歷代有多少人,因為這種預定論的說法,而產生反感,把上帝 描寫成為不義、凶殘、暴力,任誰都會反感的上帝。路德說:我自己就不止一次感到絕望,感到極度的絕望,我寧願上帝沒有照出我來,還說愛上帝呢?我恨祂都來不及!其實這是重生得救以前,馬丁路德對上帝的觀感,對預定論的反感,但是後來路德,晚期的路德,成熟時期的路德,其實他非常喜歡講預定論。他說:預定論,上帝的揀選,是基督徒最大的安慰。既然個人得救,是出於上帝預定的揀選,那麼就沒有人能夠奪去這個禮物,連君王也不能夠動搖這種信念。這種信念是一種得救的確據,可以安慰那一些自覺不配的人,特別是像馬丁路德這種超高標準 的人,這種完美主義的人,格外的需要預定論的安慰。

4.老師的影響
我們來看他在修道院裡面,所受到的幫助。剛才提到他屬靈的導師,史道斯?皮斯。史道斯?皮斯,給馬丁路德的幫助,其實並不是神學上的幫助。史道斯?皮斯本人的神學,仍然是屬於中世紀的思想。史道斯?皮斯給馬丁路德的幫助,比較是屬於教牧輔導層面的幫助。譬如他幫助馬丁路德解決內心的焦慮,裡面的沮喪。史道斯?皮斯沒有解決馬丁路德所有的難題,但是他鼓勵路德去思想,聖經所說的公義、悔改、恩典、信心,以克服內心的懼怕。史道斯?皮斯教導馬丁路德三個要點,三個要點其實都蠻棒的。
第一個,史道斯?皮斯他說:悔改是由愛上帝的心開始,而不是結束我們並不是因為怕上帝逞罰,我們才悔改,我們悔改是要因為愛上帝的緣故,我們才有可能悔改。第二個要點,史道斯?皮斯教導馬丁路德,不可以信賴人天然的能力,譬 如說裡面的良知良善,自由意識等等。他說這個是不可靠的,很好,這個是奧古斯丁的神學。第三個要點,史道斯?皮斯他說:真正的神學是榮耀上帝,而不是榮耀人。這些都是純正奧古斯丁的神學,也是馬丁路德,他了解因信稱義的起點。
史道斯?皮斯對馬丁路德還有另外一個影響,就是神秘主義。我們先前已經介紹過神秘主義了。『神秘主義』馬丁路德其實一開始也是很欣賞,可是後來也都棄絕了,因為神秘主義也是標榜,人裡面有天然的能力,可以尋求上帝,可以渴慕救恩。

三、從新領悟經文的路德
我們再回到路德他交代他重生得救的經過,這是他在1545年,馬丁路德將 他所有的作品,所有拉丁文的作品出版,出版他的全集。那麼他寫了一篇序言,這篇序言,也等於是馬丁路德的自傳,或者是回憶錄。路德回憶他重生得救的過程,很寶貴,這一段是直接由拉丁文翻成英文,那我再翻成中文。我唸給各位聽,馬丁路德他說:我從前雖然是一個虔誠的修道士,我的生活無可指摘,我確常覺得自己是一個大罪人,我在上帝面前坐立不安,我的良心不住的自我控告,我沒有辦法相信,我所作的一些補罪的功德,可以取悅於上帝,事實上我對上帝很生氣,我恨這位審判罪人的公義之 神。可憐的罪人,不但在原罪的咒詛之下,永無翻身之地,現在又被舊約的律法,壓得透不過氣來,如今 神又藉著福音,仇上加仇,讓我們曉得祂的憤怒和公義。
我需要稍微解釋一下,原來馬丁路德他正在讀羅馬書,可是他的目光是停留在羅馬書的第一章十八節:「原來上帝的憤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路德繼續說,他說:我被自己鞭策的幾乎發瘋,我晝夜不停的思想,保羅在羅馬 書這裡的意思,最後我終於澈悟了,義人得生是因著信。哈巴谷書:「就是因著信,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們被稱為義。」我們完全是被動的領受恩典。那這時他目光就往前移,移到羅馬書第一章十七節,他重生得救的關鍵經文。馬丁路德他說:我領悟到這一點以後,就是我們得救完全是被動的領受恩典。他說:我領悟到這一點以後,我就好像突然的重生,天國之門立刻大開,我終於進入樂園了。

四、路德的救恩論
我們可以再來複習一下,馬丁路德對於救恩論,對於因信稱義的看法,我們曾經在救恩論裡面,介紹過稱義。
A稱義是上帝主動
聖經裡面對稱義的看法,我們可以分三點,馬丁路德因信稱義的神學重點,三個重點。第一個,上帝的義是被動的,使我們稱義那個義,我們是被動的,稱義是上帝主動的工作,是上帝白白的恩典,人是完全被動的,這個叫做被動的義。
B義是外來的
第二個重點,這個義是外來的義,上帝的義因著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所謂『加給』就是我們原來沒有,是祂從外面加給我們的,稱義是外來的恩典,因著信心,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公義,並不是我們自己是公義的,而是耶穌成為我們的公義,我們披上了耶穌公義的外袍甚至連信心,也是上 帝的賞賜,是上帝的禮物。
C宣告的義
第三個重點,馬丁路德因信稱義的第三個重點,這個義是宣告的義。宣告的義,那是一種法庭上的宣告,這是地位上的轉變,而且是瞬間剎那的轉變。上帝在法庭中,宣告我們不再是罪人,而是祂的兒女,它不只是倫理上、道德上,或者是實 質上漸漸的變好,那個是成聖的過程。但是稱義,那是立刻地位的轉變。這三個重點其實前面兩個,中世紀的教會都有,而第三個重點,是馬丁路德他獨特的發現,他把因信稱義的觀念,重新的帶回到保羅的教導中,他自己當時並不知道,那麼馬丁路德得救的轉機,除了因信稱義的性質,或者是福音的內容之外,還包括了上帝的形象。上帝由那種嚴厲的審判官,變成了慈愛的父神,那麼這個使馬丁路德的內心有了平安,他不再恐懼,不再自悚,不再不安,他終於有了得救的確據。
我們跟上帝的關係,是父子的關係,兒子做錯事、做壞事,爸爸仍然會責打,但是兒子相信,爸爸責打他是出於愛心。我剛才講過了,中世紀並沒有缺乏剛才那三個重點的,前面的兩個,只是第三點,是馬丁路德比較獨特的發現,帶回到保羅原先的思想-『因信稱義』。在中世紀的天主教並非沒有,只不過它原本是一種習慣性的相信,現在卻變成了最確實的信念。以前被當作是古老的教義來教導,現在卻變成了最重要的經驗。以前因信稱義,是眾多真理中的一項,現在變成了最重要的一個真理。

五、結論
宗教改革的起點,並不是人能做什麼,人應該為救恩作什麼,而是上帝已經在耶穌基督裡成就什麼!所以救恩是上帝,單方主動 完成的工作。在基督裡面所成就的救恩,這麼完全,我們只需要用信心來領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