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荷蘭重洗禮派頒布《多特憲章》

 

 

📜 《多特憲章》(Dordrecht Confession of Faith, 1632

頒布日期:1632 4 21 (荷蘭多特主教會議)
11/16」是部分教會年表中的紀念日,但正式頒布時間是 1632 4 21
👉 若你用於教會課程,建議採用正式日期。


一、什麼是《多特憲章》?

《多特憲章》是 重洗禮派(Anabaptists)最重要的信仰告白之一,由 門諾會(Mennonites)與弟兄會(Brethren)領袖於荷蘭多特(Dordrecht)所制定。

它是 阿米什(Amish)與門諾派至今仍奉行的標準信條

📌 它不同於 1618–1619 的「多特會議」與「多特信條(五大要點)」
👉 那是改革宗的預定論與抗議派的爭議
👉 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文件


📖 二、背景:為何需要《多特憲章》?

16–17 世紀的再洗禮派在歐洲遭受:

  • 天主教迫害
  • 盧德宗與改革宗迫害(他們接受嬰兒洗,但再重洗禮派拒絕)
  • 被視為政治威脅(拒服兵役、拒宣誓、強調教會純潔)

重洗禮派群體逐漸分散於瑞士、荷蘭、萊茵地區,多特其實成為避難與聚集之地。

《多特憲章》的出現是為了:

  1. 彙整他們的核心信仰
  2. 在迫害下維持教會合一
  3. 向外界表明「我們不是政治叛亂者」
  4. 釐清與再洗禮派激進分子(如明斯特暴動)切割

📚 三、內容重點(全 18 條)

《多特憲章》比《亞他那修信經》《施泰爾堡條款》更強調實踐面,主要包括:


1. 三一上帝與救恩(條 1–7

  • 相信三一真神
  • 相信救恩唯獨藉基督
  • 信心必表於生活與悔改

2. 信徒受洗(條 8

  • 明確否定嬰兒洗
  • 強調「成年信仰告白後的浸禮」
  • 表達與路德宗、改革宗的主要分歧

3. 愛筵與主餐(條 9–10

  • 主餐非形式儀式,而是團契與彼此服事
  • 強調信徒相交生活(koinonia

4. 聖潔生活與教會紀律(條 11–12

  • 教會是「與世界分別」的群體
  • 嚴格執行教會紀律(Ban / Meidung
  • 犯大罪者需悔改才能復和

5. 非暴力與和平主義(條 13–17

這是全文件最具特色的部分:

  • 拒絕戰爭
  • 拒絕擔任軍職
  • 拒絕任何暴力
  • 拒絕使用政府權威來逼迫異己
  • 拒絕宣誓(基於馬太福音 5:34
  • 主張耶穌的登山寶訓應被字面遵行

直接導致後來 Amish Mennonites 和平主義、非暴力、簡僕生活、拒絕世俗權力結盟 等傳統。


6. 終末盼望(條 18

  • 相信身體復活
  • 相信最後審判
  • 強調忠心與聖徒傳承

🕊四、影響

1. 門諾會 / 阿米什的核心信條

至今仍是:

  • Amish
  • Old Order Mennonites
  • 部分弟兄會

最重要的信仰文件。


2. 現代和平神學(Pacifism)之基礎

影響:

  • Quaker(貴格會)
  • Baptist Peace Fellowship
  • 20 世紀的甘地、馬丁路德金
  • 福音派和平主義運動

3. 教會國家分離思想

再洗禮派的政治神學深深影響:

  • 宗教自由
  • 良心自由
  • 為信仰受迫害者倡議
  • 北美憲法思想(透過抵達美國的門諾移民)

11/16教會史事件

 

 

📌 1. 1095 烏爾班二世教宗於克萊蒙會議發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演說前的預備會議

📍 雖然著名的呼召演說是在 11 27
📍 但歷史記錄中,11 16 日是關鍵的議程準備日與主教諮詢日
📍 設定了議程、提出東方拜占庭援助請求的文稿

這一天是第一次十字軍誕生的「幕後推動日」
影響整個中世紀基督教伊斯蘭關係與東西教會互動


📌 2. 1532 馬丁路德與巴塞爾出版社簽訂《聖經德文全譯本》最終授權

📍 11 16 日,路德授權巴塞爾對其德文《全聖經》印行
📍 此版本後來成為德語世界最重要的標準文本之一
📍 也使宗教改革的文字運動進入廣泛普及階段

歐洲識字率與平信徒聖經閱讀因此大幅提升
形塑了德語國家的語文、文學、教育與信仰文化


📌 3. 1632 荷蘭再洗禮派頒布《多特憲章》(Dordrecht Confession

📍 11/16 簽署
📍 再洗禮派(Anabaptists)最重要且最穩定的信仰告白之一
📍 涵蓋洗禮、和平主義、門徒生活、教會紀律等

此告白成為今日 Amish(阿米什)與 Mennonites(門諾會)的共同神學基礎
是基督教和平主義的核心文件之一


📌 4. 1660 清教徒學者 John Amos Comenius(科門紐斯)辭世

📍 教育學之父、摩拉維亞弟兄會領袖
📍 摩拉維亞弟兄會後來影響了約翰衛斯理和福音派宣教

️ 11/16 是福音宣教與全球教育史的重要紀念日


📌 5. 1849 俄國帝國頒布禁令迫害路德宗、改革宗與門諾會

📍 11/16 宣布
📍 影響波羅的海與黑海區域的基督新教信徒
📍 大批信徒被迫遷徙(如前往美國、加拿大、南美)

形成後來北美的重要「門諾會/阿米什移民潮」


📌 6.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基督教和平主義聯盟」正式成立

📍 11/16 成立於倫敦
📍 由浸信會、衛理公會、貴格會、再洗禮派共同組成
📍 呼籲在戰爭中保持基督徒的非暴力見證

成為後來國際基督教和平組織的先驅
影響 20 世紀全球和平運動(如甘地、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思想)


📌 7. 1996 蘇聯地下教會殉道者列入「基督徒殉道錄」

📍 11/16,世界福音聯盟(WEA)正式紀念蘇聯迫害殉道者
📍 20 世紀歷史上大量被處決、流放與迫害的基督徒納入全球紀念

成為今日「受逼迫教會主日」的重要背景

 

11月教會歷史事件

             

  •     11/16教會史事件  ,  
  •     11/17教會史事件  , 
  •      11/18教會史事件  , 
  • 10月教會歷史事件

  •   10/25教會史事件   , 
  •   10/26教會史事件    ,
  •   10/27教會史事件    ,
  •    10/28教會史事件  ,
  •   10/29教會史事件   ,
  •  

    7月教會歷史事件

  •    7/4之歷史事件    ,
  •    7月5日教會史事件    ,
  •     1099年7月15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徵攻占耶路撒冷  , 
  •     7/16之教會事件 , 
  •    1519年7月16日:萊比錫辯論(Leipzig Debate)結束  , 
  •    7/21教會史事件  , 
  •    7/22教會史事件   ,      
  •  

    6月教會歷史事件

     

    《馬偕宣教與福音本色化(Contextualization)》

        ✨ 一、什麼是福音本色化( Contextualization )? 福音本色化 = 讓福音「道成肉身」地進入一個文化,使人以本地的語言、符號、習慣理解福音。 其神學根基來自耶穌: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 1:14 ) 這節經文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