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英國宗教改革的過程

 

 

英國宗教改革的過程並不像德國或瑞士那樣由神學辯論直接推動,而是由政治、宗教與社會多重因素交織而成。可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亨利八世的斷絕與羅馬的關係 (1530s)

  • 起初並非出於神學原因,而是因亨利八世想廢除與凱瑟琳的婚姻,但教宗拒絕批准。
  • 1534 年《至尊法案》(Act of Supremacy) 宣告英王為「英格蘭教會唯一的最高首領」,正式脫離羅馬教廷。
  • 宗教改革初期,教義仍接近天主教,但修道院被解散,教會財產歸王室所有。

2. 愛德華六世的清教改革 (1547–1553)

  • 在新教顧問影響下,推行更明顯的路德宗與加爾文主義改革。
  • 推出《公禱書》(Book of Common Prayer),改變禮儀和聖餐觀。
  • 禁止聖像、簡化禮儀,朝向新教化。

3. 瑪麗一世的復天主教 (1553–1558)

  • 瑪麗為堅定的天主教徒,恢復與羅馬的關係。
  • 迫害新教徒(著名如克蘭麥大主教被焚),因此有「血腥瑪麗」之稱。
  • 然而,她的改革時間太短,無法徹底恢復舊秩序。

4. 伊莉莎白一世的「宗教和解」(1559 )

  • 1559 年重新頒布《至尊法案》,確立英王為「英國教會最高統治者」。
  • 《統一法案》(Act of Uniformity) 強制使用修訂版《公禱書》,規定禮拜形式。
  • 在天主教傳統與新教信仰之間取得折衷:保留部分禮儀莊嚴與聖職制度,但神學上傾向新教。
  • 這套「伊莉莎白宗教和解」奠定了聖公會的獨特性——既非全然天主教,也非激進加爾文主義。

5. 之後的發展

  • 17 世紀的清教徒認為改革不夠徹底,要求進一步去除天主教遺留。
  • 這引發內戰與宗教衝突,最後聖公會仍成為英格蘭的國教,而非國際加爾文派或天主教。

📌 總結來說,英國宗教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政治與宗教運動:始於亨利八世的王權需求,經歷愛德華六世的新教化與瑪麗一世的復天主教,最終由伊莉莎白一世確立聖公會作為國教,形成了兼具天主教形式與新教信仰的獨特傳統。

 

沒有留言:

加爾文靈修神學

    加爾文神學中靈性的意義-靈性與上帝主權論的關係  ,     加爾文的禱告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