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湯姆.華森之神學觀

 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的神學觀根植於清教徒傳統,特別是改革宗神學。他的教導深具系統性,融合嚴謹的神學理論與強烈的屬靈實踐。以下是他神學觀的幾個核心面向:


一、上帝的至高主權與聖潔

華森深信上帝是絕對主權的上帝,掌管萬有,包括人類的救贖與歷史的進程。他特別強調:

  • 上帝的主權性恩典(Sovereign Grace:得救完全是上帝的恩典,非出於人的功勞。
  • 上帝的聖潔與公義:上帝的律法是完美的,人因罪必須面對上帝的審判。
  • 他寫道:「我們越多思想上帝的聖潔,就越發認識自己的不潔。」

二、救恩論:重生、悔改與信心

1. 悔改(Repentance

華森的《悔改之道》(The Doctrine of Repentance)中定義悔改為「對罪真實的痛悔,並立志離棄罪惡」。悔改不是僅有情感的反應,而是一種生命的轉變。

「真悔改的人,不僅因罪傷心,更因愛上帝而轉離罪。」

2. 信心(Faith

他強調信心是得救的工具,信靠基督的功勞,而非自己的行為。

3. 稱義與成聖

他完全遵循加爾文與《西敏信條》的區分:稱義是一次性的,完全基於基督的義;成聖是逐漸的,由聖靈在信徒內部工作。


三、聖經至上(Sola Scriptura

華森認為聖經是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權威。他的《敬虔人的完整體》(A Body of Divinity)是根據《西敏小要理問答》撰寫,幾乎逐條解釋經文,展現他對聖經的尊崇。

「聖經是我們靈魂的羅盤,若無經文引導,信徒將沉淪在黑暗中。」


四、屬靈操練與敬虔生活

1. 敬虔之道

在《敬虔人的肖像》(The Godly Man’s Picture)中,華森詳述敬虔人的特質,例如:

  • 愛上帝的話語
  • 在苦難中仍信靠上帝
  • 愛慕聖潔,恨惡罪惡
  • 內心柔和謙卑

2. 禱告與默想

他強調禱告的真誠與恆常。他說:「禱告是信心的氣息,若停止禱告,就是靈性的窒息。」


五、天意與苦難神學

華森的《萬事互相效力》(All Things for Good)是他在英國清教徒遭逼迫時期寫的。他指出:

  • 即使在苦難中,上帝的旨意依然良善。
  • 上帝使用苦難塑造信徒,使其更像基督。
  • 他鼓勵信徒在患難中學習「神學」,也就是認識上帝的旨意與信實。

六、教會觀與敬拜

  • 雖然他被逐出英國國教,但他強調教會生活的重要性,主張簡潔、有序的敬拜,注重講道的中心性。
  • 他支持會眾唱詩、重視聖餐、實行教會紀律。

總結:湯姆.華森神學觀的特點

面向

特色摘要

上帝論

高舉上帝的主權與聖潔

救恩論

強調悔改、信心、稱義與成聖的分別

聖經觀

聖經是信仰與實踐的最高權威

屬靈生活

重視敬虔、禱告、默想與聖潔生活

苦難觀

苦難是上帝為信徒益處而設的工具

教會觀

教會是信徒成長的重要場域,講道是敬拜的中心

 

湯姆.華森

     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1620-1686)生平    ,

     湯姆.華森之神學觀     ,

    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之著作The Godly Man's Picture介紹   , 

    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之著作The Ten Commandments介紹 , 

    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之著作The Lord's Prayer介紹 , 

   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之著作A Body of Divinity介紹  , 

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1620-1686)生平

  

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約1620–1686)是英國清教徒時期著名的改革宗牧師與神學家,以其清晰、敬虔且富有實用性的講道與著作聞名。

一、生平概略

  • 出生與教育背景
    • 湯姆.華森大約出生於1620年,於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Emmanuel College)接受教育。該學院是當時清教徒的重要據點,培養了許多清教徒牧師。
  • 事奉與牧會
    • 1646年起,華森在倫敦的聖史蒂芬堂(St. Stephen’s, Walbrook)擔任牧師,長達十六年。他在這段時間內成為倫敦極具影響力的講道者。
    • 由於他對《西敏信條》的支持與堅守長老會制度,於1662年《統一法案》(Act of Uniformity)實施時被革職。這項法律要求牧師接受英國國教的禮儀與教義,許多不願妥協的清教徒因此被逐出教會(即「非國教運動」的一部分)。
  • 非國教事奉
    • 雖被逐出正式教會,但華森繼續在地下講道與教導。他的講道聚會廣受歡迎,常常吸引眾多信徒。
    • 晚年,他與另一位清教徒牧者史蒂芬·查奈克(Stephen Charnock)共同事奉,直到查奈克去世為止。
  • 逝世
    • 湯姆.華森於1686年安然去世,據說是在禱告中被主接去。

二、著作與神學貢獻

華森是多產的作家,其著作以系統、深刻且易懂的方式呈現清教徒神學。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

  • 《敬虔人的完整體》(A Body of Divinity:根據《西敏小要理問答》撰寫的系統神學入門書,被視為清教徒神學的經典之作。
  • 《悔改之道》(The Doctrine of Repentance
  • 《上帝的應許寶庫》(All Things for Good
  • 《謙卑之道》(The Godly Man’s Picture

這些著作至今仍被廣泛閱讀,特別是在改革宗與清教徒神學復興運動中。

三、神學特點

  • 強調上帝的主權與恩典
  • 兼具深刻的神學與實踐的靈性應用
  • 重視聖潔生活、悔改與敬虔的操練
  • 對講道藝術有極高造詣,善於使用比喻與結構嚴謹的論證方式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30天「盼望強心劑」靈修計畫

  

靈感來自理查・薛伯斯《The Saints’ Cordials


📖 目標:每天從上帝的話語與薛伯斯的信息中,喝一杯屬靈的「強心劑」,在疲憊、憂愁、低谷中重新得力。

📅 進行方式

  • 每日閱讀 1 篇主題(約 5–10 分鐘)
  • 默想經文 + 反思問題
  • 寫下禱告或今日的「盼望宣告」

📘 靈修主題概覽

週數

主題

重點關鍵詞

1

上帝的同在是我們的安慰

避難所、幫助、不離不棄

2

基督為我們代求與遮蓋

中保、寶血、赦免

3

上帝的應許堅固信心

信實、應許、無改變

4

將來的榮耀激勵我們現在的盼望

榮耀、復活、得勝


🗓每日靈修內容(部分節錄展示)


🕊️ Day 1 — 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

📖 詩篇 46:1
💬 薛伯斯語錄:
「當我們沒有能力保護自己,上帝就是我們的保護所。」

🔍 默想問題:我現在在哪個方面最需要上帝作我的避難所?

禱告:「主啊,我投靠祢。願祢作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 Day 5 — 上帝在夜裡仍與我同在

📖 詩篇 42:8
💬 「黑暗不能遮蔽祂的同在;即使你看不見祂,祂仍與你同行。」

🔍 默想問題:我的「黑夜」是什麼?我是否仍願意信靠上帝在其中?


💧 Day 8 — 基督的寶血比我的罪更有能力

📖 希伯來書 9:14
💬 「基督不是讓你靠自己潔淨,而是用祂的血完全洗淨你。」

🔍 默想問題:我是否仍讓罪咎挾制我?我是否願意用信心接受潔淨?


Day 12 — 上帝的應許比感受可靠

📖 民數記 23:19
💬 「上帝說話就必成就,祂不是憑情緒應許,而是憑本性。」

🔍 默想問題:我是否讓感覺左右信仰?今天我要信靠哪一個應許?


🕯️ Day 16 — 在失敗中仍有盼望

📖 彌迦書 7:8
💬 「我雖跌倒,卻要起來;雖坐黑暗中,耶和華仍作我的光。」

🔍 默想問題:我在哪個過去的失敗中還懷著羞愧?基督如何成為我的光?


🪨 Day 20 — 上帝不會撇下我

📖 希伯來書 13:5
💬 「人會離開我們,上帝卻永遠不丟棄祂的兒女。」

🔍 默想問題:我曾在哪個關係中經歷撇棄?上帝如何用祂的應許擁抱我?


🌄 Day 25 — 將來的榮耀比現在的苦楚更大

📖 羅馬書 8:18
💬 「若我們能看見將來的榮耀,就會輕看目前的痛苦。」

🔍 默想問題:我願意讓上帝用將來的盼望來安慰我今天的眼淚嗎?


👑 Day 30 — 祂必再來,迎接我們進入榮耀

📖 約翰福音 14:3
💬 「祂去是為我們預備地方,將來要親自來接我們回家。」

🔍 默想問題: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你預備好迎接祂的再來嗎?


附加建議:每日靈修筆記格式

📅 日期:

📖 今日經文:

💬 薛伯斯語錄:

🧠 默想心得:

🙏 禱告語句:

🎙我的盼望宣告:


《基督徒的盼望》──理查・薛伯斯中文選讀

  

這裡是理查・薛伯斯(Richard Sibbes)所著《The Saints’ Cordials》(中譯:《基督徒的盼望》)的中文閱讀版選編。本版依據英語原著之主題邏輯重新編排,譯為通順易讀的現代中文,並加入相關經文與靈修默想引導,適合個人靈修、小組查經、輔導陪談使用。

引言:何為「Cordials」?

Cordial 是古英語中指「強心劑」「振奮靈魂之藥」。
薛伯斯稱上帝的應許與恩典為信徒的「Cordials」,
能在憂愁、絕望、苦難中帶來真實的堅固與盼望。


🍷 強心劑一:上帝與我們同在

📖 經文:「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 46:1

「世上最堅固的鼓勵,不是環境會改變,而是上帝不改變
信徒最大的安慰,不在於逃避患難,而在於在患難中,上帝與我們同在
若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還懼誰?」

💡 默想問題:你目前最懼怕的患難是什麼?你是否意識到上帝正與你同行?


🍷 強心劑二:基督的中保工作

📖 經文:「我們若犯罪,在父那裡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約翰一書 2:1

「我們與上帝之間有一位中保,祂的義大過我們的罪。
當撒但控告我們時,基督舉起祂的義為我們辯護。
我們不靠自己的表現站立得住,而是靠祂的代求與代贖。」

💡 默想問題:你是否仍因自己的失敗感到羞愧?你是否願意信靠祂的義,而非自己的表現?


🍷 強心劑三:上帝的應許不會落空

📖 經文:「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馬太福音 24:35

「我們的感受會改變,處境會波動,但上帝的應許如磐石永不動搖。
應許就是信心的錨。信徒若記得祂的話語,心就不會隨風漂流。」

💡 默想問題:有沒有一句上帝的應許,你願意今天就牢記在心?


🍷 強心劑四:聖靈的安慰臨到我們

📖 經文:「聖靈親自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羅馬書 8:16

「聖靈不僅帶來能力,也帶來安慰。祂在我們裡面作工,證明我們是上帝的兒女。
當我們灰心時,祂柔聲對我們的靈魂說:『你仍是屬於祂的。』」

💡 默想問題:當你孤單或低落時,是否注意聖靈的聲音正在對你說話?


🍷 強心劑五:將來的榮耀

📖 經文:「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馬書 8:18

「信徒不是盼望今生無痛苦,而是知道將來的榮耀遠勝一切。
上帝不會浪費我們任何一滴眼淚。每一個傷痕,祂都將在榮耀中翻轉。」

💡 默想問題:你的苦難是否使你轉眼仰望那永恆不變的榮耀?


🍷 強心劑六:死亡也不能奪去我們的盼望

📖 經文:「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哥林多前書 15:55

「對世人而言,死亡是終點;但對信徒而言,它只是進入真正生命的門。
基督已勝過死亡,讓我們即使面對墳墓,也能大聲說:『我無懼!』」

💡 默想問題:你是否懼怕死亡?你是否相信基督已勝過它?


🔚 結語:願盼望成為你靈魂的補藥

「信徒若能常常將上帝的真理當作強心劑喝下,就不容易在試煉中倒下。
在主裡有夠用的恩典,有永恆的應許,有復活的保證,有不止息的愛。」

🕯默禱建議:
「主啊,當我靈裡疲憊、信心搖動時,求祢親自用祢的話語堅固我。
讓我記得:我不是靠自己站立,而是靠著祢所賜的強心劑而活。阿們。」


📚 附錄:適合進行的延伸應用

類別

建議方式

個人靈修

每天選讀一段「強心劑」,搭配經文與禱告

小組查經

將每段主題作為查經單元,加入見證與分享

輔導陪談

在陪伴沮喪或受傷肢體時,引用其中段落作為靈魂醫治話語

主日講章

可用其中主題作為「患難中的盼望」講道主軸

 

Rowan Williams 的著作

  Rowan Douglas Williams (羅雲・威廉斯) 不僅是當代安立甘宗最具影響力的大主教之一,更是當代最重要的 靈修神學家、詩人與神秘神學詮釋者 。 他的著作橫跨神學、靈修、文學、社會倫理與詩歌,文字深刻、語言詩意,融合了東方教父的靜觀傳統與西方理性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