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路德宗與改革宗在「稱義與成聖」上的分歧與爭論

 

 

一、背景

  • 中世紀天主教:稱義包含「內在義」的注入(infused righteousness),人需要與恩典合作(透過聖禮、善工、補贖)。
  • 路德與加爾文:共同拒絕這種「合作模式」,主張稱義完全是上帝的作為。
  • 但在後續發展中,兩大宗派對 稱義與成聖的關係 有不同強調。

二、路德宗的立場

  1. 稱義與成聖分清
    • 路德宗強調「稱義」是上帝在法庭上的宣告(forensic justification)。
    • 「成聖」是稱義之後的果子,但兩者必須清楚區分,否則會混淆救恩的根基。
  2. 唯獨信心
    • 信心單單抓住基督的義,與善行無關。
    • 善行是信心自然的結果,但不屬於稱義的基礎。
  3. 爭論焦點
    • 路德宗擔心如果強調稱義與成聖的不可分割,會把善行偷偷引入救恩的根基,落入「因行為稱義」。
    • 因此他們寧可保持強烈的「區分」,即使造成信徒對「聖潔生活」的關注不足。

三、改革宗(加爾文派)的立場

  1. 稱義與成聖不可分
    • 加爾文強調「與基督聯合」(union with Christ):信徒因信與基督聯合,就同時得著祂的稱義與成聖。
    • 這兩者不同,但永遠不可分割。
  2. 信心與善行的連結
    • 信心是真實的時,就必然結出善行。
    • 因此,善行不是稱義的原因,但卻是稱義的必要結果(evidence)。
  3. 爭論焦點
    • 改革宗擔心,如果只強調「外在的宣告」,卻不談生命的更新,會讓信徒誤以為可以「因信得救」卻繼續放縱犯罪(所謂的「廉價恩典」)。
    • 所以改革宗更重視成聖的必然性。

四、歷史爭論的代表

  • 路德宗:《協同書》(Formula of Concord, 1577)清楚宣告:「善行完全不屬於稱義的基礎。」
  • 改革宗:威斯敏斯德信條(1647)指出:「稱義的信心從不孤單存在,而是必然結出善行。」

五、神學總結

  • 路德宗:強調救恩的確據(免得信徒因善行不足而失去平安)。
  • 改革宗:強調救恩的完整(免得信徒誤解恩典為縱容)。
  • 平衡觀點:稱義完全是「唯獨恩典」,但這恩典必然帶來生命的更新,否則信心就是假信心(參《雅各書》2:17)。

換句話說,路德宗比較關注「信心的純粹」改革宗比較關注「信心的真實性」
兩者的分歧,正好構成了一個張力:信心是「不靠善行的信心」,卻必然「產生善行的信心」。

 

比較路德與加爾文在因信稱義詮釋上的重點差異

 

 

一、聖經中的主要經文依據

  1. 《羅馬書》
    • 1:16–17:「義人必因信得生」——保羅指出福音是上帝的大能,救一切相信的人。
    • 3:28:「人稱義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 5:1:「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
    • 保羅在《羅馬書》中最系統化地闡述:稱義不是靠行為(律法的工),而是單靠信心接受基督的義。
  2. 《加拉太書》
    • 2:16:「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
    • 3:11:「沒有一人靠律法在上帝面前稱義,因為經上說:義人必因信得生。」
    • 《加拉太書》是路德的「自由書信」,他認為這卷書最清楚地對抗了律法主義。
  3. 舊約背景
    • 15:6:「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 保羅在《羅馬書 4章》引用這段經文,說明「稱義」一直是靠信心,而不是靠律法(因為律法是在亞伯拉罕之後才頒布)。

二、路德與加爾文的差異

1. 路德的詮釋

  • 神學背景:出於個人靈魂掙扎(如何得上帝接納?)。
  • 核心概念:稱義是「法庭上的判決」(forensic declaration),上帝因基督的緣故宣告罪人為義。
  • 重點:唯獨信心(sola fide)。信心不是功德,而是「空手領受」基督的義。
  • 特色:比較關注個人得救的確據與良心的釋放,強調「恩典的福音 vs. 義行的奴役」。

2. 加爾文的詮釋

  • 神學背景:系統化地建構整個救恩論,放在「與基督聯合」(union with Christ)的框架下。
  • 核心概念:稱義與成聖不可分割。稱義是「地位上的轉變」(在上帝面前被看為義),成聖是「生命的更新」(被聖靈塑造成義)。
  • 重點:信心是聖靈所賜,使信徒與基督聯合,因而分享祂的義。
  • 特色:比路德更強調「聖靈工作」與「基督徒生活的果子」,避免稱義成為放縱的藉口。

三、比較總結

  • 路德:因信稱義個人良心的解放與確據(強調「上帝的宣告」)。
  • 加爾文:因信稱義與基督聯合的整體救恩(強調「與基督相交」)。
  • 共同點:兩者都拒絕天主教「信心+行為」的救恩模式,強調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基督。

 

宗教改革聖禮觀比較表

    代表人物 / 宗派 聖餐觀 洗禮觀 羅馬天主教 化質說 :餅酒本質變為基督的身體與血,外形不變 嬰兒洗禮,洗禮除罪,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