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信經和亞他那修的負面影響
康士坦丁堡大會
尼西亞大會並未平息亞流派之爭,仍然有不少人附從亞流,攻擊尼西亞信經,謂其所採用之詞句不能完全表達基督教信仰。其中最著名的為尼哥美地亞的主教優西比烏(Eusebius),於主後328年,得到皇室人員的從中調解,後竟受康士坦丁帝重用,企圖作翻案工作。優西比烏說服康士坦丁,恢復亞流的職位,修改信經,使用一些免於引起爭執的措詞;他又唆使康士坦丁將亞他那修放逐於高盧。所幸亞流於主後336年忽告身死,而康士坦丁也於主後337年去世。其時,尼西亞大會所訂信經雖未被公然推翻,但也幾乎無形中被消滅了。
康士坦丁死後,帝國全境為他三個兒子所瓜分。康士坦丁諸子對於尼西亞信經的爭辯問題,不但未能使之結束,反而使其繼長增高。而信經的主要維護者亞他那修,歷經屢次放逐和復職,直到主後373年死時,再接再厲不斷地為信經中基督神性的教義奮鬥。他死後,這個為正統信仰(Orthodoxy)而奮鬥的領導責任落在三個人身上,他們被譽為「加帕多家三傑」(The three great
Cappadocians)。三位均來自小亞細亞的加帕多家省,是初期教會的傑出人物,他們分別是:該撒利亞的巴西流(Basil of Caesarea),拿先施的貴鉤利(Gregory of
Nazianzus)和女撒的貴鉤利(Gregory of Nyssa)。在這三位的奮鬥之下,於主後381年召開了第二次大公會議,史稱「康士坦丁堡會議」(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
康士坦丁堡大會中,除了再度確定尼西亞信經外,更宣告了聖靈具有神性。至此,教會對聖父、聖子、聖靈為三而一之真神的信仰,纔正式確立。從此,亞流主義在教會中無立足之地,也就逐漸消聲匿跡。
尼西亞大會
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勇敢地犯罪
個人的敬虔
雖然教會生活絕對重要,加爾文也强調需要個人的敬虔。
上帝是我們的基督徒人生的目標,爲此,捨己和背自己的十字架。他認爲禱告、悔改、順服、捨己、背十字架、和默想未來最爲重要。
1)禱告:
這是主要和永久的信心操練,是敬虔的主要成分。他認爲禱告、悔改、順服、捨己、背十字架、和默想未來──每個需要都要帶到寶座、所有的請求都帶到主面前、謙卑領受上帝賜的一切好處、默想上帝的良善恩慈、以喜樂的接受上帝在禱告中的回答、在上帝的護理眷顧中確認他的作爲。禱告的態度和方式:從內心發出的敬重、感到有需求和悔改、自我降服和謙卑的請求赦免、有盼望的確據。
“在主禱文中,基督為我們嘴唇加了禱告的話”,“主,我將我的心獻給你,真誠而為你跳動”。Kent Bao《以上帝的話,向上帝禱告》
2)悔改:
悔改是信心和禱告的果子,將貫穿一生。涉及到認罪和邁向聖潔,是對福音回應,在外在人生、内在思想、心思和意志上的表達。悔改是内心對神單純真切對上帝的敬畏,涉及到向自己和罪死,以及在基督向義而活。“停止做惡事,學習作善事。”
3)順服:
完全順服上帝的旨意是敬虔的本質。愛防止敬虔落入律法主義,而律法又提供了愛的內容。個人方面,敬虔法則可以表現爲舍己和背十字架;群體方面,敬虔法則表達在教會紀律和懲戒方面。
4)捨己:
是犧牲層面的敬虔,基於和基督的聯合。
i)意識到我們不屬於我們自己,而是屬於上帝。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魔鬼和世界,而是我們自己。
ii)渴望在我們人生所有方面來尋求上帝的事,人生一切取向都是導向上帝的;
iii) 不斷委身,我們所擁的一切都該是獻給上帝的活祭。從而可以先人後己——不是因爲他人本身,而是由於他人是上帝的形象。
5)背十字架:
捨己的焦點是内在更像基督,背十字架的中心是外在更像耶穌。
不僅由於罪,更在於我們與基督聯合:他十架的受苦,我們會有。但是,我們不會參與他代表性的受苦,而是經歷聖靈改變再造的工作,使我們更像主。背十字架測試我們敬虔:透過背十字架使我們看見盼望,練就我們的忍耐,教導我們的順服,並且洗刷我們的驕傲。我們命定為義受苦,然而,他應許與我們同在。
6)默想未來:
今生無法與來生相比。在兩難之間,加爾文找到一個中庸的平衡點。
一方面,透過背十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
另一方面,愛主的基督徒可以享受今生,因爲上帝教導我們要使用世上的一切來達成上帝要我們實現的目標。
如何取得這樣“中庸”的平衡?
I. 上帝是所有美善之事的給與者,我們學會處富足
II. 我們學會處貧窮
III. 我們是上帝設立的管家,來管理祂的世界
IV. 上帝呼召我們歸屬祂、服事祂
“如果不以一個喜樂的心來等待我們的死亡和復活,我們在基督的學校裏沒法進步”
7)榜樣的力量:
Theodore Baze 說 “我觀察他16年,我可以說,所有人都可以在他身上看見基督徒品格的美好榜樣,榜樣很容易被誹謗,卻很難模仿。”
加爾文的人生表現出一個火熱心腸的改教家的敬虔:在每日生活中認識上帝和遵行上帝的旨意。他與基督聯合契合,實踐禱告、悔改、順服、捨己、背十字架、默想未來和改變社會文化。教義和禱告、信心和敬拜彼此整合連接為一體,宗教改革包括屬靈敬虔的歸正和神學的歸正。Coram
Deo《活在上帝面前》
拜上帝總是首要的,因爲與上帝的關係總是先於其他的一切,然而敬拜表現在基督徒的職業生活中和他們如何對待他們的鄰舍,因爲人與上帝的關係總是具體的彰顯在與他人關係的改變中,最終帶來教會社區和世界的改變。
倚靠恩典,加爾文告訴我們怎樣勝過世界。因為對三位一體真神敬畏燃燒之愛——敬虔,絕對能勝過對世界的肉體之愛。
Rowan Williams 的著作
Rowan Douglas Williams (羅雲・威廉斯) 不僅是當代安立甘宗最具影響力的大主教之一,更是當代最重要的 靈修神學家、詩人與神秘神學詮釋者 。 他的著作橫跨神學、靈修、文學、社會倫理與詩歌,文字深刻、語言詩意,融合了東方教父的靜觀傳統與西方理性神學...
-
1952 年 7 月 15 日,當亞瑟·沃金頓·賓克( Arthur Walkington Pink )在外赫布理群島的斯多諾威去世的時候,除了一小個朋友圈子和他的月刊雜志《聖經學習》的讀者以外,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的逝去。他曾經在四個國家住過,並且講道,然而他死的時候,他...
-
伯爾拿(逝世於主後一一五三年)根據宗教體驗,創立一種以基督為中心的救恩體系。該體系以神秘的神歡為終點。 十字軍為西方世界重新發現這位為人的耶穌。伯爾拿對這位為人的耶穌頗感興趣,而對形而上學的,羅戈斯的、聖禮上的基督不感興趣。他根據雅歌寫了八十六篇講...
-
Rowan Douglas Williams (羅雲・威廉斯) 不僅是當代安立甘宗最具影響力的大主教之一,更是當代最重要的 靈修神學家、詩人與神秘神學詮釋者 。 他的著作橫跨神學、靈修、文學、社會倫理與詩歌,文字深刻、語言詩意,融合了東方教父的靜觀傳統與西方理性神學...
-
他 為 使徒後時期 ( Post-Apostolic Age )的 基督教會 領袖之一,相傳曾接受使徒約翰直接的教導,是 安提阿教會 ( Patriarch of Antioch )第三位 主教 (前兩位分別是使徒彼得與 Evodius )。最終被 羅馬帝國 皇帝投入野獸的...
-
《基督榮耀的身體》( The Glorious Body of Christ )是 R. B. Kuiper (魯本 · 約翰 · 凱波爾)於 20 世紀中葉撰寫的教會論經典之作,是改革宗傳統中 最具代表性的通俗神學著作之一 ,也被譽為「面向平信徒與牧者的改革宗教...
-
改教派(以後稱為基督教,以別於天主教)雖然建立了穩固基礎,並且迅速地發展,但內部的問題卻日益明顯,而天主教國家在政治及軍事上對於基督教國家的威脅也越來越大,戰爭有一觸即發的可能。事實上,主後一六一八年天主教與基督教的衝突真的爆發了,隨後三十年的戰爭在歐洲造成很大的...
-
德國及瑞士的人物 , 英國人物 , 美洲人物 , 荷蘭人物 , 丹麥人物 , ...
-
馬丁路德講過一句話:『勇敢地犯罪吧!』 這句話會讓人誤解,以為馬丁路德鼓勵人放縱情慾去犯罪。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並非如此,是因為路德之個性強烈,語不驚人誓不休。這句話之意思是要人勇敢的接受我是個罪人之事實,並且也接受上帝願意接納我這個罪人。 ...
-
( 靈命高深的聖經批判學始祖 ) 第二世紀末,當教會遭受極大的外來逼迫,而內部異端橫生時,在北非埃及的亞歷山大城,有一位偉大的教會領袖誕生了。他有深邃的屬靈經歷、嚴謹的生活操守、分析慎密的頭腦、多才多藝;他就是經文批判學的始祖——俄利根。 俄利根生於主後一八五年的一個...
-
【大貴格利(Gregory the great, 主後540-604年)】 大貴格利對中世紀教會的教義有五百年之久的深遠影響。現今在羅馬教會裏,他的神學仍然佔有重要的一環。 生於主後540年,是一位羅馬國會參議員之子。他立誓做修道士,並創辦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