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宗教改革之因信稱義的教義

 

 

宗教改革的核心教義之一,就是「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by faith)。這一教義主要由馬丁·路德與加爾文發展,成為改革宗信仰的基石。

1.      路德的貢獻
路德原本是一位追求義的修士,透過嚴格的苦修與遵行教會傳統,仍無法得到內心的平安。他在研讀《羅馬書》時,特別是「義人必因信得生」(羅 1:17),領受啟示:人不能靠自己的功德稱義,乃是單靠上帝的恩典、藉着信心接受基督的義。這就是路德著名的「唯獨信心」(sola fide)教義。他認為,天主教強調人的功德與補贖,實際上是將救恩與上帝的榮耀分割,變成靠人努力的合作工程。

2.      加爾文的闡明
加爾文繼承並深化路德的見解。他強調「人得稱義全在乎上帝因基督的緣故使我們與祂復和,與我們的善工無關」。在他看來,稱義是上帝白白的恩賜,使人不再作罪的奴僕,而成為上帝的兒女。加爾文認為,天主教把救恩與人的貢獻混合,實際上是偶像崇拜,因為奪取了上帝完全的榮耀。

3.      神學意涵

o   唯獨恩典(sola gratia:救恩完全是上帝的恩典,人無法靠自己任何功德獲取。

o   唯獨基督(solus Christus:基督的死與復活是唯一使人稱義的根基。

o   唯獨信心(sola fide:信心是接受救恩的唯一方式,而不是信心本身的功德。

o   稱義既是法律性的宣告(法庭上的判詞:罪人被算為義),同時也帶來生命的更新,使信徒因聖靈的工作活出成聖的生活。

4.      對後世的影響
因信稱義不只是個人得救的確據,也推翻了中世紀教會透過補贖、聖禮壟斷救恩的權力,開啟了信徒與上帝直接交通的新時代。它成為改革宗敬虔、清教徒運動乃至後來福音派靈命更新運動的核心信仰。

總結來說,「因信稱義」是宗教改革的福音核心:人得救是唯獨因信心領受基督的義,而不是靠行為功德。這既解放了信徒的良心,也重申了上帝在救恩上的絕對主權。

 

沒有留言:

天主教 vs. 宗教改革(路德、加爾文)因信稱義之分歧

    觀點 天主教(特倫多大公會議 , 1545–63 ) 路德宗 改革宗(加爾文派) 稱義的本質 稱義 = 罪得赦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