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耶穌的時代背景

 

1.羅馬的影響─政治

 

  耶穌時代,猶太人在政治方面受羅馬統治,在文化方面則受希臘影響,再加上猶太本身傳統的宗教,就形成耶穌所處之時代的背景。

 

  羅馬對它所征服的地方,安定的省份由元老院管理,指派省長統治,常有暴亂的則由皇帝直接派軍隊駐守,由提督、巡撫或地方長官管治。

 

  大希律靠其政治手腕被羅馬皇帝委任為猶太人的王,他曾經要殺嬰孩耶穌,沒有成功。他死了以後,遺囑將王國分給他三個兒子,見圖一。當然,這還需經過奧古斯都皇帝的批准。

 

 

亞基老

管理猶太、撒馬利亞和以土買等地,他不能稱為王,只能稱為總督(ethnarch)

希律安提帕

管理加利利和比利亞,他的地位是分封王(tetrarch),權力比總督小

腓力 I

管理巴勒斯坦北部及東北部,包括特拉可尼,以土利亞等地。

 

  亞基老就是馬太福音二22所記載的那位,但他不受猶太人歡迎,又任意更換大祭司,猶太起而反抗,到處都有暴動。後來猶太人向羅馬皇帝極力請願,皇帝就將他免職放逐,改派巡撫來管理猶太地。所以在新約時期,有時提到王,有時提到巡撫。

 

  希律安提帕就是娶其兄弟腓力II之妻希羅底,並殺死施洗約翰的那一位。耶穌在世時大部份時間在加利利,就是在希律安提帕的管轄區。他聽到耶穌的名聲,以為是施洗約翰從死裡復活,想要殺耶穌,耶穌稱他為狐狸(路十三32)。希律安提帕曾經向皇帝陳情,希望獲得更大權勢,但被懷疑具有野心,最後被羅馬皇帝放逐,死於異域。

 

  腓力I是唯一做得比較好的一個王,任內諸多建樹。他不是希羅底原來的丈夫腓力,但他娶希羅底女兒撒羅米為妻。他為紀念羅馬皇帝奧古斯都重建古城班尼亞(Panias),改名為凱撒利亞(Caesarea),但為與其他同名城邑有別,這城被稱為凱撒利亞‧腓立比(太十六13)。

 

  稅吏是替羅馬政府收稅的。通常皇帝只訂一個數目,全權委託稅吏辦理,稅吏常任意訛詐人,多收的歸自己口袋,故為猶太人所痛恨。

 

 

2.希臘的影響─文化

 

  希臘文化隨著亞歷山大帝的東征而帶到巴勒斯坦,這些文化和當地文化結合,產生了以希臘文化為主的混合文化,史學家稱為「希臘化文化」(Hellenism)。當地的城市,不但希臘式建築十分流行,希臘文也成為朝廷與民間通用的語言。這種情形在羅馬統治以後,並未改變。希臘文化可以說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打成一片。新約就是用希臘文寫成的,所以它能夠很快地流傳到各地。

 

  希臘文化的主要特色是崇尚自由、民主與獨立的精神,其文學、藝術亦十分發達。希臘人為了解答人生問題,產生了禁慾的斯多亞主義和講求享樂的伊壁鳩魯派﹔同時還有智者學派,新柏拉圖主義,犬儒主義,懷疑主義等各個哲學門派。而希臘人生性好奇,約翰福音十二20~21 記載有幾個希利尼人要來見耶穌,希利尼人就是希臘人。當使徒保羅來到希臘的雅典傳福音時,當地人都很好奇地要來聽聽看他要說些什麼(徒十七),這都顯示出希臘人好奇求知的特性。

 

3.猶太的傳統─宗教

 

  希臘文化帶給猶太人的衝擊是,他們能否同時接受希臘文化,而仍然忠於他們傳統的信仰。猶太人有的受希臘化影響較深,思想比較自由,比較追求物質享受,這種人大多散居在各地﹔有的思想比較保守,抗拒希臘文化,這些人多居住在猶太本土。耶穌當代猶太人的宗教集團和黨派可分下列幾種:

 

1)祭司:

 

祭司的職責原是獻祭、傳達上帝的旨意並教誨民眾。以色列人從巴比倫歸回以後,沒有王,外邦人也不希望大衛王室抬頭,祭司的權力便逐漸擴張而擁有政權。馬加比革命之後所建立的王朝更是祭司主政。但是在政治環境爭權奪利的風氣之下,祭司也難保清高。而外來的統治者有時任意廢大祭司,另立新祭司,甚至還有人用錢收買而得大祭司職。

 

2)文士:

 

文士原是抄寫律法的人,由利未人擔任,他們保存聖經,不遺餘力。以色列人被擄分散在各處設立會堂時,文士研讀並解釋律法,在教導百姓遵行律法上扮演極重要角色。像以斯拉就是文士,又是祭司。但是後來祭司慢慢忽略律法,文士就與祭司分開,而形成另一個專業。

 

3)法利賽人:

 

法利賽人的意思是「分別出來」,他們是與當政者不合而分離出來的一班虔誠人士,約在公元前150年形成。他們遵行律法,相信死人復活。在耶穌出生前一世紀,法利賽人中有兩位極具影響力的大拉比 ,形成法利賽的兩大學派,由希列(Hillel) 和沙買(Shammai)所領導。希列生於巴比倫,後來遷居耶路撒冷,對律法採取比較自由的態度。沙買這一派比較嚴格,他們反對那些傾向羅馬的政黨,同情並贊助謀求國家獨立。使徒保羅的師傅迦瑪列乃是希列的孫兒。

 

4)撒都該人:

 

撒都該人可能源自所羅門王時代的撒都,他們多為祭司階層的人,可以說是當時的執政者與權貴。他們崇尚理性,只接受摩西五經,不相信死人復活,反對法利賽人在律法之外又加上許多遺傳。其實撒都該人的興趣在於政治方面遠多過宗教。

 

以上四種人,文士和祭司是一種職業,法利賽和撒都該則為一種黨派。文士多半為法利賽人,但亦有少數為撒都該人;祭司則多半為撒都該人,亦有少數為法利賽人。此外,在新約聖經中還提到希律黨和奮銳黨。希律黨是擁護希律做王的人;奮銳黨主張與羅馬對抗,不惜使用武力。但到公元第二世紀猶太覆亡之後,大部份的黨派都消失無蹤,只有法利賽黨存留下來。

 

主耶穌降生時,正值羅馬人統治,但希臘文化瀰漫羅馬帝國各地,這正是福音傳播的最佳時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