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6日 星期六

慈運理與路德的不同

 

    在對聖餐的看法上,慈運理和路德不同。路德對“這是我的身體”採“字面”解釋,他認為基督升天後,他的身體無所不在,所以基督的身體確實臨在聖餐的餅和杯中。

 

    慈運理則認為基督的身體只在天上,把“這是我的身體”解釋為“這預表我的身體”﹔因此,根據慈運理的觀點,聖餐是一項“紀念主”的儀式,“餅和杯”是 “基督身體與血的象徵”。

 

    1529年十月,路德和慈運理在馬爾堡(Marburg)會談,但這兩位改教領袖至終無法獲致一樣的看法。

 

    有一段時期,慈運理的影響力遠及瑞士各地及德國南部。但他於1531年的一次戰役中陣亡,以致該區復原教信徒漸漸傾向加爾文。

 

 

 

路德的得力助手

 

    路德一開始就獲得許多的幫手輔助,其中最得力的一位是墨蘭頓。1518年,他年有二十一歲,便擔任威登堡大學希臘文教授。改教運動一開始,他便參與﹔當路德在瓦特堡時,墨蘭頓出版了一本書,是第一本將路德神學思想加以系統化的書。他是當代最有學識的人,被譽為“德國的教誨師”。這位“沉默的改教者”,對後來的“路德主義”具有緩和的作用。

 

   另一位路德的好友及助理是施巴拉丁,他是撒克遜選侯的私人秘書。令人詫異的是,腓勒德力給與路德許多友誼及高度的關懷,但他們倆人卻始終未見過面、全靠施巴拉丁扮演他們之間的中人。

 

    1525年六月十三日,路德又獲得一位最獨特的助手。因為在那天,路德與凱瑟琳結婚。她本是一位修女,而路德原為一名修士。這事使他的父母非常高興。路德也看這事是為後人作榜樣,凱蒂波拉是個貴族的女兒,十六歲就當女修道士,聽見路德改教的事,便隱身在威丁堡。她長於治家,後來生男育女,受福無窮,為家庭教育樹立良好榜樣。

 

    有三百年之久,根據羅馬教會的條例,神甫是不許結婚的。在一個人當修士或修女之前,必須先發誓永不結婚,這就是所謂的“聖品人員獨身制”。當路德結婚後,許多祭司、修士、修女都照他的榜樣而行,成為改教運動中,脫離羅馬天主教的另一步。

 

 

 

路得編寫研讀與崇拜的材料

 

   1521年四月至1522年三月,路德隱居在瓦特堡其間,將聖經譯成他同胞的語言 -- 德文。羅馬天主教只許教會領袖及學者研讀聖經,路德則認為每個人都有權、也有義務自己讀聖經。在教會崇拜中,路德以德文取代拉丁文。

 

    路德也積極從事教育工作。為了幫助一般愚鈍無知的百姓,他不遺餘力,在各地設立學校。為了使孩子們從小接受純正道理,他寫了“小本信仰問答”。雖然是一本小書,卻是這位偉大改教家的重要著作之一﹔它成為後來信義宗各教會,世世代代的兒童最基本教義。這個新教會也需要新詩本。路德,這位不尋常人物的另一項偉大成就是:在他四十歲左右,正與羅馬教會力搏之時,他卻綻放出寫詩的能力,為新詩本寫了許多詩歌。路德的詩歌,大部份不夠典雅,但其中的一首“上主是我堅固保障”卻成為永垂不朽之作。

 

    路德堅信宇宙間只有一個有形的真教會。他不認為自己和跟從者是脫離教會,相反的,是羅馬教會離開了新約的教會。路德也不認為自己是在建立新教會,他所作的,只是把一個走了樣的教會加以改革。

 

    為了將路德派教會的信仰正式公諸於世,他撰寫了一份信仰告白,提交1530年召開的奧斯堡國會。這份信仰告白就成為後來有名的“奧斯堡信條”(Augsburg  Confession),這也是初期教會制訂信經以來的第一份信條。

 

    奧斯堡信條並未取代初期教會的信經(包括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迦克敦信經等),乃是根據這些信經增補而成,包括這些信經的內容,並加以擴充。

 

 

 

1099年7月15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徵攻占耶路撒冷

    1099 年 7 月 15 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096–1099 )達到高潮,十字軍在長達七週的圍城後攻陷耶路撒冷,這一事件對中世紀歐洲與近東基督教、伊斯蘭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歷史背景與攻城經過 背景 :第一次十字軍是在教宗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