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558 年 —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登基:開啟英國宗教的「伊麗莎白改革」
📍 伊麗莎白一世即位(11/17)後不久
📍
推動「伊麗莎白宗教和約」(Elizabethan
Settlement)
📍
建立英格蘭教會(Anglicanism)成為國教的穩定形式
➡️ 這是英國宗教改革最重要的歷史里程碑之一
➡️ 在天主教與加爾文主義之間建立中道(Via Media)
📌 2. 1603 年 — 法國國王亨利四世遭逐出教會後再度與羅馬和解(死亡日:11/17)
📍 亨利四世(原為胡格諾派)曾公開宣稱:「巴黎值得一場彌撒」
📍
1593 年轉為天主教
📍
1603 年 11 月 17 日,他的教會法問題於羅馬正式解決
➡️ 為法國宗教戰爭緊張局勢帶來一定程度和緩
➡️ 奠定 1598 年《南特敕令》後的宗教共存氛圍
📌 3. 1668 年 — 清教徒領袖 John Davenport 逝世
📍 11/17 逝世
📍
英格蘭清教徒牧師、紐黑文(New
Haven)殖民地的創立領袖
📍
堅持嚴格改革宗教會治理模式
➡️ 他的領導對北美清教徒傳統具有深遠影響
➡️ 也為後來的殖民地教會治理與公民社會奠基
📌 4. 1871 年 — 著名宣教士利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與史丹利相會
📍 史丹利於 1871 年 11 月 10 日尋獲利文斯頓
📍
但 11 月 17 日正式發布消息,引起歐美巨大震撼
📍
著名的問候語:「Livingstone,
I presume?」
➡️ 重新激起歐洲與美國對非洲宣教的熱情
➡️ 對非洲內陸宣教史與地理探索影響深遠
📌 5. 1957 年 — 美國聖公會祝聖第一位非裔主教:James DeWolf Perry
📍 11/17 正式確認
📍
標誌著美國教會在種族平等議題上前進一步
➡️ 後來影響整個北美聖公會(ECUSA)的種族與社會公義議程
📌 6. 1966 年 — 梵蒂岡與世界路德宗聯盟展開官方對話(宗改後最大突破)
📍 11/17 正式會晤
📍
推動天主教與路德宗之間的歷史性和解步伐
📍
成為 1999 年《因信成義聯合聲明》重要基礎
➡️ 普世教會運動的重要里程碑
📌 7. 1974 年 — 蘇聯地下教會領袖 Georgi Vins 出獄
📍 11/17
📍
因信仰被捕,被關押多年
📍
出獄後成為全球宗教自由與受迫害教會的象徵人物
➡️ 提醒全球基督徒關注宗教自由議題
➡️ 是冷戰時期福音派歷史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