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宣信的接受基督
在十四歲的時候,宣信同時遭遇了屬靈和物質的危機。這個時期,他一直考慮他的前途。他在選擇傳道或是追求屬世的興趣上,實在是左右為難。他試著想在上帝面前摸索出一條路,結果他發現他所需要的是上帝的救恩。
那時候,他所認識的上帝,僅僅是一位可畏且嚴厲的上帝。後來他說:「我整個宗教培育過程,從來沒有告訴我:耶穌的福音是這麼的甜美簡單。」
在道理上,他知道只有上帝能以奧祕的方式叫人有奇妙的轉變,這種轉變稱為新生或重生,但他本人從未有這樣的經歷。
宣信敏感的個性,隨著他內心的衝突越發頹喪;更因著他體弱多病,他整個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崩潰了,甚至懼怕自己會死去。當他頹喪到極點的時候,他在愛和溫柔裡懇求父親為他禱告。但因著嚴謹的宗教,父親並不知道如何來安撫他。後來宣信說:「當時沒有人告訴我,要簡單的相信上帝的應許,也要簡單的接受上帝全備白白的救恩。」
不久,當他整個人恢復到某一種程度時,雖然他心靈仍然很苦惱,但他照常起來活動。有一天他看到一本書《成聖的福音奧祕》,作者是華特馬歇爾 (Walter Marshall)。書上寫著:「你一生中第一個善行,乃是相信主耶穌基督。在這之前,你一切的行為,禱告、眼淚、甚至於堅強的意志力都是徒然的。相信主耶穌基督,就是相信祂能照著祂的話來拯救你,並且現在就能接納你。「到我這裡來的,我絕不把他丟在外面。」(約六37)
這句聖經的話的確餵養了宣信飢渴 的心靈。他跪下禱告,全人滿了安祥與安息,他確信他的罪已經得了赦免,他一切的懼怕也已一掃而空。上帝救了他,他已經蒙了重生。
後來,宣信描述他的經歷說:「那時我這迷途的心靈所經歷的,就像大數的掃羅在往大馬色的路上,從天上有光四面照著他一樣,當時我立即跪下,仰望主說,主耶穌,你說,『到我這裡來的,我絕不把他丟在外面。』主,你知道長久以來,我多麼盼望來到你這裡,但我不知道要怎麼作。謝謝你,現在我能藉著你的話來到你這裡,我相信你會接納我,並且拯救我。現在我是你的孩子了,因著我接受了你,求你赦免我,也拯救我。阿爸父,你是我的,我也是你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馬偕宣教與福音本色化(Contextualization)》
✨ 一、什麼是福音本色化( Contextualization )? 福音本色化 = 讓福音「道成肉身」地進入一個文化,使人以本地的語言、符號、習慣理解福音。 其神學根基來自耶穌: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 1:14 ) 這節經文本身...
-
加爾文棄絕慈運理的聖餐看法,他認為慈運理的看法是「不尊敬的」。他也堅決棄絕路德所主張那 “ 基督真正臨在於聖餐之中 ” 的教導。他認為路德的聖餐論還是屬於教皇的 ( 簡單的說,還是屬於天主教的 ) 。他自己的看法是處在路德與慈運理之間。 他相信聖餐的奧秘...
-
蘇梭亨利( HenrySuso )說:「親聆悅耳琵琶是一件事,而風聞琵琶悅耳則是另一件事。」 我們也可以照樣說,人內在獲聆真理是一件事,而風聞其事則是另一件事。 我不想損毀任何人的真實性宗教經歷;寧可說:在注重表面...
-
亞他那修在埃及沙漠中,寫作反對 「 亞流派 」 的信仰立場,進深解釋 「 尼西亞信經 」 中 「 同本質 」 的真正意義。 他從 350 年起,就致力講述寫作指明 「 亞流派 」 異端危害教會的真相。而巴西流主領的 「 本質相似派 」 ,經過數年鬥爭之後,...
-
荷蘭宗教改革的進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改革思想的傳入( 1520–1540s ) 路德與慈運理的著作透過印刷與商業網絡傳入低地國。 鹿特丹的伊拉斯謨以人文主義批判教會腐敗,間接為改革運動鋪路。 初期信徒多為城市工匠、商人及部分貴族。天主教...
-
📖 書名: Table Talk (德語: Tischreden ) ✍ 作者: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 📅 成書時間: 約 1531–1546 年(死後由門徒整理出版) 📚 內容類型: 宗教對話、神...
-
作者:廖元威(中華信義神學院專任老師兼學務長) 從兩千年基督教發展史來看,教會與政權之間的互動一直是令人注目,且與基督徒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除了初代教會常須面對「凱撒是主」與「基督是主」 生死攸關的抉擇外;中世紀的教會,因著教廷宣稱教權高於政權(或教皇權勢遍及政教兩個領...
-
「向上帝求大事,為上帝作大事」是威廉 • 克理的座右銘。這個要求很高,但若是從這目標中減少一些,他的服事就可能變成微不足道了。 1801 年,克理在抵達印度 8 年後,完成了第一版孟加拉語新約聖經,同時成為加爾各答一所學校的語言老師。 ...
-
(本文摘自 http://www.cclw.net/other/jhgrpx/10/chapter7.html ) 宗教改革基本上是教義的改革,而非生活方式的改革。在宗教改革的兩側,出現四個運動實際影響宗教 改革之落實。十六世紀末的亞仁特(Johann Arndt...
-
誰是巴文克? , 認識巴文克 , 巴文克思想中的自然法 , 巴文克思想中的兩國論 , 真的有「兩個巴文克」嗎? , 巴文克的神學精神 , 巴文克的聖經論 ,
-
性情優柔寡斷 , 返回加帕多家後,貴格利在不大情願下受按為長老,目的是幫助他作主教的年老父親。 其講道篇( Oration II ),被譽為教牧神學經典作。貴格利後來又在不願意的情況下被推為主教。貴格利有辯才深為皇帝狄奧多西一世( Theodosius I, 34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