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教皇之巴比倫時代



    邦尼腓第八世死後,教皇遷都去到法國的屬地亞威農(Avignon),在那裏七十年之久,史家稱此時代為「巴比倫時代」(因為以色列人住巴比倫七十年)

    這時代的教皇受法王的保護,所以他的貪心雖大,但他的勢力漸漸衰了。最後有教皇仍遷都到羅馬,僅留幾個主教長在亞威農。教皇死了以後,住羅馬和亞威農二處的主教長,在自己中間選舉教皇,於是有兩個教皇,各住一京,彼此為敵。

    教會見這情形不好,就召開一個大公會議,議決把兩個教皇的職位都免了,再另選舉一人。無奈兩個教皇都不肯讓位。因此有三個教皇鼎足而立。

    其中有個約翰第二十二的,幼年是個強盜;德國皇帝恨惡他,於1414年在康士坦司(Konstanz)開了一個大公會議,勒令三個教皇退位,另行公舉。這次的會議很有功效。

沒有留言:

〈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宣教過程〉

    北部台灣宣教之父( 1872–1901 ) 台灣牙醫學與醫療宣教先鋒 本色化宣教典範( Incarnational Mission ) ✨ 一、呼召與背景(出發前) 1844 年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 從小感受上帝呼召,要對「遠方的異文化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