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羅濱孫

              羅濱孫的神學        ,

羅濱孫的神學


羅濱孫神學的歷史發展

         羅濱孫(John A.T. Robinson,生於l919)是英國伍利奇的主教,他是田立克神學的倡導者。大部分人都覺得,田立克的神學深奧難明,但羅濱孫把它普及推廣。羅濱孫在他的著作《忠於上帝》(Honest to God)中,記錄了他自己的宗教思想。

羅濱孫神學的教義觀點

         羅濱孫同意布特曼(Rudoff Bultmann)摒棄了「在上」(up there)的上帝的觀念。他認為本土化的上帝(localized God)的概念,是不能在一個科學世紀接受的。他也主張,要反對有關上帝所有的傳統語言。因為羅濱孫反對有關上帝存在及上帝至高主權的傳統爭論,他尋求發掘「終極的真實」(ultimate reality)。羅濱孫反對上帝是自存的本質,他提出,「上帝」這個字眼可以和「宇宙」(universe)互用。羅濱孫也反對上帝的超越及自存。

        羅濱孫的神學是植根於以下三方面的:他根據布特曼的提議,要將聖經中的神話除去(demythologize),使聖經合乎現代人的口味。他根據潘霍華(Bonhoeffer),採用的是一種無宗教的基督教概念。他又根據田立克,看上帝為「存有的根基」,以及人對客觀存有的「終極關懷」。他也使用進程神學(process theology)的語言,提出萬有在上帝論的觀念(panentheistic view):「上帝存有的信念,滲透了整個宇宙,所以宇宙的每一部分都存在於上帝之中﹔但(與泛神論不同者),上帝的存有是大過宇宙,並非被宇宙所能包容。」

羅濱孫的神學評價

         羅濱孫對上帝的概念與田立克是相近的。羅濱孫反對有位格的上帝,也反對超越的上帝。他把神學宇宙等同。羅濱孫提倡要將基督教世俗化。他把舊約神學用語,與現代化的思想結合,甚至對反對祈禱,偏向於社會的參與。羅濱孫有關基督的教義,也是不正統的,他反對道成肉身,並且提出,耶穌從來沒有自稱為上帝。對羅濱孫來說,救恩「是『人為其他人』所付出的生命﹔是把我們完全帶進我們存有的根基的一種愛。」

         羅濱孫的激迸神學,不能看成是傳統基督教信仰。他的神學摧毀了正常的用語的含意,及釋經學的傳統法則。


田立克

             田立克之生平   , 田立克之思想概論  ,  田立克的神學    ,

             存有與非存有 , 哲學與神學的關係  , 記號與象徵  ,
         
             關聯法  , 本體論  ,  新存有  , 田立克的貢獻及評估 ,

            上帝的實現性及行動 , 由本質到存有 ,

            田立克的著作之《生之勇氣》 ,
   
           田立克的著作之《信仰的能力》(The Dynamics of Faith)   ,

           田立克的著作之《系統神學》(Systematic Theology)     ,

田立克的神學


田立克神學的歷史發展

         田立克(Paul Tillich18861965)在普魯斯出生,父親是路德會牧師。他曾以傳統信仰教養自己的兒子,然而,田立克的母親是鼓吹開放的。

    田立克在農村的環境中長大,一生熱愛大自然。他年輕時,全家曾搬到柏林,稍後,他又在柏林、杜平根及哈勒攻讀。他在佈雷斯勞取得博士學位,在1912年按立為路德會牧師。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田立克做了德國的導師﹔1924年,他開始在馬堡教授神學。他也受到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存在哲學的影響。

    由於田立克在三十年代公開反對希特拉,1933年,他在法蘭克福大學的教職被開除。他移民至美國,在紐約協和神學院、哈佛大學及芝加哥大學任教。他寫了一本三冊的《系統神學》(Systematic Theology)和其他書籍。

        田立克被人稱為「神學家中的神學家」。他寫的文章不易讀,而他的神學在德國被視為自由派,在美國則被視為新正統派。他的神學在當地稱為「辯證神學」。田立克也宣稱自己是站在自由主義及新正統主義之邊界上的,他可以代表新正統主義陣營的激進分子,而巴特則代表保守一派。

田立克神學的教義觀點

         神學主體

    田立克嘗試從哲學,而非從神學去瞭解上帝,傳統的字眼如「上帝」,只是宗教的符號而已。上帝不是一個人格的存有(personal being),而是「存有」(Being)的本身。上帝是存有的根基(Ground)及力量(Power)。上帝是:「在一切有限存在之上的所有有限的存有物是存在的,但上帝卻永存的。」

    田立克說:「若肯定上帝存在與否,同樣是無神論的。上帝是自己存有本身(being-itself),而不是一個存有物(not a being)。」

        罪論

    罪被描述為從人的本我,或人從自我存在的基礎上的疏離。人類墮落不是歷史事件﹔「這是一個從本質(essence)到存在(existence),非暫時性的過度。『墮落』是可悲的,因為墮落的結果是人從存在的本質中抽離。」

    罪的基本特性是破壞了人與上帝的合一。「人的存在抽離於他存有的基礎,也抽離於其他的存有和自己。」

        救恩論

    救恩不能用傳統的字眼表達。田立克認為,救恩可在新的存有(New Being)中找到,這是可以在基督生平裡所看到的「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因為基督表明了真正的關切。終極關懷是對所有事情的最根本關懷(primary concern),與「存有」(being)及「非存有」(non being)相連。人察覺自己的有限性及「非存有」,於是產生憂慮。人向基督仰望(但這不是按正統意義所理解的仰望),基督可以將人從疏離中拯救出來。
        基督論

    主張「耶穌基督」不應按照傳統字眼去描述或理解的,耶穌不被視為一個歷史人物。基督是「『新存有』(New being)的標記(symbol),成為分解人與上帝疏離的一種力量。」

     所以田立克反對基督道成肉身和復活的信念。

田立克神學的評價

         田立克可被稱為一個哲學家而多於神學家。他所關注的是意念及概念,而不是聖經的歷史事件。基於這一理由,田立克過於相信人的理性。更甚的是,他使用現代的類比手法來論釋聖經。他把新的意義附加於聖經話語上。他否定上帝的位格,稱上帝為「存在的最終根基」(Ultimate Ground of Existence)。個人的罪及對上帝的背叛被否定,正如否定在伊甸園人類墮落的歷史事件一樣。人類的罪是由於缺乏關懷。救恩不是藉著歷史上的基督完成的﹔救恩只是一個符號。根據田立克的神學,耶穌基督不是聖經中的歷史人物。救恩不是透過贖罪的工作完成,而是透過最終的關切。

        田立克對聖經的看法,摧毀了所有以歷史為基礎的基督教信仰教義。

丹麥人物

              祁克果     ,

祁克果

     丹麥的憂鬱詩人、哲學家——祈克果        ,  祈克果:信心之躍  ,  祈克果:審美三階段 , 純粹與悖謬:祈克果的精神世界  ,  祈克果:每個個體都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   ,   「電車難題」與祈克果的答案 ,   祁克果的神學       ,

祁克果的神學


祁克果神學的歷史發展

         祁克果(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是丹麥的哲學家,也是存在主義的始創者﹔而新正統神學,就是建基於存在主義的。祁克果自身的背景,對他的神學信仰有深遠的影響。

    祁克果有一股消沉的氣質,一如其父。他父親認為,自己曾犯上褻瀆聖靈的罪。祁克果在生理和心理上均有問題,他是曲背及跛腿,和患有長期抑鬱症。

    他曾經訂婚,儘管他愛她,最後祁克果還是解除婚約,因他不想自己的問題成為未婚妻的負擔。祁克果埋首寫作,但被報界輕視。他的著作直到1930年才被接受。他那情緒化的個性,使他難於與他人相處。

    祁克果曾於哥本哈根大學研讀神學,但由於他希望自由,所以終沒有正式接受按立為牧師。這些經厲都影響了祁克果及他的神學觀。

祁克果神學的教義觀點

         神學主體

    自由派注重上帝的內蘊性,而祁克果強調的是一位超越的上帝。這上帝是人難於去瞭解的(後巴特亦強調上帝的超越性)。祁克果反對透過爭論去證明上帝的存在﹔他認為上帝是絕對的,人除了知道上帝實際存在外,人需要透過絕對的順從,來發現上帝。當個人絕望時一種「信心的跳躍」(leap of faith)便能與上帝相遇﹔當人絕望時,上帝就與人相遇,所以,祁克果的神學也稱為「絕望神學」(theology of despair)。在這主觀的與上帝相遇的理論之上,祈克果反對黑格爾客觀的知識理論。

        基督論

    自由派將基督降格,視為宗教的始創者和道德教師,但祁克果重申,認識基督不單只是如研究歷史上的一個人物。基督以真理自居,向人類挑戰,但他現在與人相遇,這種相遇不能從研讀基督的歷史中獲得解釋﹔相反,人現在遇上基督,正如昔日門徒遇上基督一樣,同樣需要踏出信心的跳躍的一步。

        救恩論

    祁克果譴責丹麥教會,只是死背教條的形式主義。在祁克果時代,做丹麥人或做基督徒,是同義的﹔教會沒有屬靈生活的表現。祁克果對這種冷酷的正統主義反應激烈,這些使他進而強調救贖的主觀性。他說,教義的知識並不重要,經驗才是最重要的。對祁克果來說,信心並非相信教條,信心是對生命的委身。救贖是一種「信心的跳躍」,任何思考和理由都不能滲入信心的領域。這是向深沉不明領域的信心的跳躍,期望神就在彼岸。這是對生命的嚴肅態度,最後的結果是絕望-- 但上帝會在人的絕望中與人相遇!若在祈克果的救贖概念裡,人不會成為基督徒﹔就算人努力也永遠不成。

祁克果神學的評價

        祁克果不重視基督,以及聖經事件的歷史性。他熱切追求主觀性的上帝與人相遇,但忽略以歷史事件作為基礎的客觀真理。與基督的「相遇」,是直接與基督位格的歷史性有關。如果基督生平的事件不是真實的歷史,任何經驗也是無效的。

    祁克果在探討有關「跳進深沉不明的領域」時,也反映出他對歷史事件的否定。其實,有關基督生平的歷史事件是真實的 -- 並非他所認為深沉黑暗的信心的跳躍﹔基督教是以歷史事實為本的。

    祁克果也駁斥冷酷、死寂的正統主義,當然這是他的優點。但教條也需要確定,因為這些都是信仰的依據。對基督的認識也應包括客觀的成分-- 以歷史事實為本﹔及主觀的成分-- 相信者的內裡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