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 星期三

巴文克的神學精神

 

巴文克聚焦在三一上帝來建構他的神學。這不僅是他從古老教會歷史神學發展中所攝取到的智慧,更是受到其當代新加爾文主義思潮的影響。在基督教信仰日漸乏力的十九世紀荷蘭教會,曾興起了一波社會復興運動,後世稱為新加爾文主義” Neo-Calvinism。與此運動最有名的帶領人凱伯爾 Kuyper一樣,巴文克主張這世界( this-world)也是由三一上帝來統管的。基督教信仰應該在社會、家庭、個人的各個層面反映出上帝的榮耀。與凱伯爾不斷推動社會改造的策略不同,巴文克選擇默默的為新加爾文主義奠定其神學基礎。他致力從聖經歸納出教會向社會宣教的策略。

巴文克對捍衛正統教義充滿了警覺性。Henry Zylstra曾這樣形容巴文克的立場。總而言之,巴文克為了合乎聖經的改革宗信仰所做的護教工作有四項,內外各兩項。外部的衝擊,既新派神學和天主教;內部的衝擊,既一個死氣沉沉徒具形式的純正信仰派和逃避式的敬虔主義。換句話說,巴文克對於其所認信的信仰有極高的警覺性,也認得出他所身處的環境對於正統基督教信仰所帶來的挑戰。

巴文克強調神學和倫理實踐合一的重要性。在2019年才公諸於世關於他的改革宗倫理講義手稿中,學者們很驚訝的發現這份講義與Reformed Dogmatics的邏輯排序幾乎是一致的。這顯示出對巴文克而言,神學與信仰倫理是存在對應關係的。論到神學與倫理之間的關係,他寫到:教義陳述的是上帝為了人、針對人和在人裡面所做成的工作;倫理陳述的則是一位在這神聖作為和力量中已經被重生之人現在做(的事)。在教義方面,人是被動的;他們領受和相信;在倫理方面,他們自己就是積極的實踐者。

巴文克也是一位誠懇的神學家。巴文克有一位朋友曾經這樣的描述說:他(巴文克)是一位分離派的牧師,也是現代思潮的代表人物He is a Seccession preacher and a representatie of modern culture)這是一個事實。然而,這樣的一句評語意味著什麼則見仁見智。近代學者們會辯論到底巴文克的信仰和其神學研究是否相一致。筆者的認知是巴文克始終是一位不擇不扣的荷蘭保守派教會的牧師,堅守自身信仰立場,但同時是一位願意誠實去面對和表達他內心掙扎的神學家。到底事實真相是如何尚有待巴文克的專家們去分析,但至少我們可以看到一位誠實在做神學的神學家。他既不選擇走最保守安全的路,既不去挑戰所認信的教義;也不輕易去擁抱新的思潮,批判正統的教義。他選擇一條做神學最困難的路,始終委身在聖經” Scripture基督教傳統” Christian Tradition基督徒的良心”Christian Consciousness來做思辨。

然而,更重要的,巴文克並沒有在這些掙扎中迷失了信仰。他堅持相信神信實恩典的保守。在他一次遇到無法協調的神學張力時說:若上帝真的在耶穌裡來到我們中間,即便是這個時代,這位保守和治理萬有的上帝,必不僅會指明這協調是有可能的,而且更是必要的,並且祂會按自己的時間向我們顯明出來。

我們再來整理一下從巴文克身上學習到的一些做神學的素養。

(一)從心底裡來認信Be confessional heartedly巴文克關於他在萊登大學時期的自述提醒我們,做神學的人需要有一個明確委身的信仰認信。神學學術研究不在於深或淺,而在於好或壞、生或死。我們需要發現做神學有其獨特的危險性。好的神學使人更敬畏和願意親近上帝;但不好的神學同樣有強大的力量將人從上帝榮耀恩典的寶座前趕離。巴文克需要一個堅強認信的信仰作為他可以探索神學的後盾和避風港,我們也一樣。

(二)敢於對話交流Be courage to engage巴文克給我們立了一個美好的榜樣。他委身於所承襲的神學體系,同時願意接觸其他學派,精益求精。我們也需要學習勇敢的學習與不同神學立場和世俗哲學對話。這對話不是血氣的,而是為了幫助我們自己可以繼續在固有的神學體系中更深思熟慮和成長。

(三)要有批判性,但不急於批判Be critical but not quick in critiquing做神學研究要有批判思維,因為有限的人要完全測透神無限、永恆、榮耀的事是不可能的;當人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時,就不會那麼容易批評不同立場的人。巴文克這種耐心聆聽別人思想,然後認真思考和回應的神學態度是應當學習的。

(四)誠實面對神學上的掙扎 Be honest in facing theological struggles作為一個認信的神學家不等於就不能對自身神學有疑慮。相反地,當遇到難以協調的神學議題時,也不等於本身所持守的神學系統就有問題而一概棄之。誠實的面對神學上的掙扎,如同巴文克一樣。

(五)教義和屬靈經驗上要一致Be consistence in faith and spiritual experience巴文克的倫理講義按照其Reformed Dogmatics 的排序來編寫給我們看到教義與倫理實踐關聯的必要性(至少他嘗試努力這麼做)。神學並不是抽象關於神的理論,而是人在神面前的敬虔。雖然理論和實踐可以稍微區分出來,但在一般情況之下,人的神學就是人生活的依據。一個沒有論到基督徒實踐的神學是一個不完整的神學;一個沒有以神學為基礎的實踐是一條斷了根源的線。

(六)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基督裡被上帝的恩典找着Be found in the grace of God in Christ巴文克當時在荷蘭社會中相當有名望。然而,他選擇以非常低調的方式來面對自己的死亡。有接近一年的時間,他臥在病床上,幾乎都沒有對外公佈他的病況和為自己安排後事。但1921728,即他離世的前一天,媒體難得報導了一則關於巴文克的新聞,他受了足夠多的苦,現在預備好了,並開始為主可以把他的生命接走禱告。這樣一個臨終的禱告,完美描述了一位神學家一生努力和追求的是什麼。你和我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