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克於1854年出生在荷蘭說德語區的霍赫芬鎮Hoogeveen。這時期的荷蘭教會信徒普遍上受到了十七、十八世紀的“進一步宗教改革” (Further Reformation or Nedere Reformatie)所影響。這波在荷蘭歷經兩個世紀的屬靈敬虔運動 Dutch Pietism與英國的清教徒運動 English Puritanism屬同期,亦相互影響。無論在荷蘭或英美,信徒們都渴慕追求一種結合神學與屬靈敬虔的信仰。
巴文克的父親是當地教派(Dutch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一位相當有名的牧師。這教派早在巴文克出生前二十年(1834),因不滿荷蘭政府過份干預教會事務而從歷史更悠久的 National Reformed Church 中分離出來。其實,這分裂只不過是在這之前許多已存在的神學、治理方式等內部分歧所導致不可避免的結果。十九世紀的荷蘭教會自此分成了兩大陣營,既巴文克所屬的保守派和相對較開放的親國教派。保守派的信徒一般會被鼓勵到坎彭大學Kempen University接受神學教育;其他的則會去一些相對較自由派思想的大學學習,尤其是當時學術成就頗高的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
巴文克從小正是在這種敬虔家庭和保守派教會屬靈大環境的熏陶下成長。讀過他著作的人不難發現他對於荷蘭改革宗神學前輩們的神學思想瞭如指掌,包括Voetius, Witsius, Walaeus, Van Mastricts的作品。然而,他並不滿足於僅僅傳承這些信仰教義。他始終相信一個好的神學體系是可以,也應該與其他思潮對話的。為了與當時自由派的神學對話,巴文克在坎彭大學讀了一年書之後(1873-74),便決定轉到萊登大學繼續深造。當時他的父母和教會對他這個決定感到非常吃驚,但沒能阻止他這麼做。巴文克後來自己回憶起這段求學經歷時,承認自己掙扎於許多正統信仰和新派思潮之間的張力。
蒙上帝憐憫與保守,這樣的人生歷練並沒有打垮巴文克的信仰,反而奠定了他神學的獨有特色,既秉持改革宗傳統教義的同時,也不乏對於當代(甚至是今天)許多神學思潮的回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