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克在本書中對信仰提出了新穎的看法,使信仰落實到普羅大眾的生活,擺脫了過去把信仰限於婦孺等的偏見。書的開首第一句:信仰是人生最基要關懷(Ultimate Concern)的一種心靈境界。信仰的能力就是從他最基要關懷的心境中發出來的能力。
田氏隨即指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信仰,每一個人的信仰之所以是最基要的,因為信仰決定人的行為。你相信政府的管治能力,所以你安心在這個社會生活。否則你惶 惶終日,不能生存,而一個把上帝作為最基要信仰,與一個把金錢作為最基要信仰的人,他們的價值觀及行為模式便很不同。因此,「信仰」是一個包含全部理性活動。
由於信仰的對象不斷向上提升,由物質而形而上,最後信仰的對象必然落在「無限者」身上,而這無限者引致「神聖」的感覺。例如一個國家主義的人,「國家」在他心目中便有了「聖」的感覺。這種「聖」產生的「無限」與「絕對」的命令,可以是建設性,也可以是毀滅性。所以信仰也可能有兩方面:真正的與入邪的。
信仰不是相信(belief),相信是基於知識或證據;也不是意志,意志不能產生信仰;也不是情感,因為情感不是信仰的根源。信仰既是人最基要的關懷,這基要的關懷一定不是有限事物,它 必然是絕對無限,因此要用象徵的語言來表達。原因很簡單,上帝必定是無限者、超越者,如果用文字直接表達,必然矮化了上帝,變成魔道。上帝既然不能用文字固定,一切有關祂的存在,就有不同的象徵,因此有不同類型的信仰。
人的信仰是一種理性活動,人為了克服虛無的威脅,藉著信仰,人參與(participate)了 超越者、無限者。所謂參與,田立克給予很創意的解析:神聖進入凡人裡面,凡人進入神聖裡面。聖餐的餅酒參與了基督的身體,一個日本花園的「宇宙」佈局參與 宇宙的奇妙。當人參與了神聖,肯定了存有的根源,人便有勇氣面對虛無。當人與上帝完全聯合,兩者的隔離及不肯定性消失,有限融入無限,已超過了參與或分離(separa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