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薛伯斯之《天上的盛筵 The Heavenly Feast》介紹

  

《天上的盛筵》(The Heavenly Feast 是理查・薛伯斯(Richard Sibbes, 1577–1635)關於聖餐與屬靈飢渴的講道作品,是他屬靈神學中一部極具牧養性與靈修深度的著作。雖不像《不折斷的蘆葦》與《靈魂的爭戰》那樣廣為人知,但本書卻深刻揭示了基督徒在今生經歷「天上筵席」的可能與實際,強調聖餐的屬靈實質與與基督的聯合。


📖 書名與經文基礎

  • 書名原文The Heavenly Feast
  • 主題經文:馬太福音 22:4、約翰福音 6:35,以及啟示錄 19:9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 6:35


一、主旨概覽

《天上的盛筵》以聖餐為主題,但其實不僅是禮儀神學,更是一篇屬靈盛宴的邀請:

🔔「基督為我們預備了不止一次的筵席,而是日夜的供應,直到我們完全飽足於祂自己。」

本書將聖餐描繪為:

  • 一場屬靈生命的筵席
  • 一個與基督聯合、享受祂的方式
  • 一種天上恩典臨到地上信徒的經驗

🌟 二、主要神學思想

1. 聖餐是「天上之糧」的實際享受

  • 聖餐不只是紀念或象徵,而是信徒藉著信心領受基督的真實臨在與滋養
  • 薛伯斯強調加爾文式的屬靈臨在說(Spiritual Presence,即基督藉聖靈真實與我們相交。

🕊「這不是空洞的紀念,而是天國筵席的一道先菜。」


2. 屬靈飢渴的解方

  • 他指出:許多信徒靈命軟弱,是因為沒有常常來赴這屬靈筵席。
  • 他呼召信徒不要等到「配得」才來,而是帶著飢渴與信心來到桌前

💬「最有資格來赴這筵席的,是那些知道自己不配、卻仍靠恩典前來的人。」


3. 與基督聯合(Union with Christ

  • 聖餐是信徒與基督「靈裡聯合」的見證與實現。
  • 他指出,這聯合不是理論,而是「真實的參與」(real participation)。

4. 與永恆的預表關聯

  • 他將聖餐比作羔羊婚宴的預演(啟示錄19:9),是將來天上榮耀之筵的地上預嚐。
  • 藉此提醒信徒:在地上雖仍有飢餓、試探、掙扎,但在基督裡,我們已經參與永恆的筵席。

🧠 三、靈修與應用

靈修重點

啟發問題

飢渴與領受

我是否感受到對基督話語與同在的飢渴?是否來到祂的桌前?

聖餐實質

我對聖餐的理解是否只停留在形式,而缺少與基督相交的真實?

信心的領受

我是否因不配而遠離?還是帶著信心接受恩典?

預嚐天國

聖餐是否提醒我:我真正的家鄉是在天上?


📜 四、講道風格與靈性特點

  • 溫柔而不失深度,常用詩篇與約翰福音來鋪陳主的慈愛。
  • 帶有牧者對軟弱信徒的鼓勵語氣:「來吧!不是因你配得,而是因祂愛你。」

「就像飢餓者渴望食物,心靈也需要基督作糧;若靈魂不來餵養,就會枯乾。」


🏛五、與其他著作的關聯

著作

主題焦點

與《天上的盛筵》的連結

《不折斷的蘆葦》

基督的憐憫與牧養

呼喚受傷信徒來到主的筵席得安慰

《靈魂的爭戰》

心靈的對話與勝過

帶領信徒勝過內在爭戰,赴基督之筵

《上帝的泉源已開》

恩典的泉源

源頭已開,盛筵已備,只待信徒領受


📚 六、閱讀與教會應用建議

適合用途:

  • 聖餐主日靈修
  • 傳道人講章準備(講道經文如:約6、林前11、啟19
  • 查經與默想材料(特別是關於與基督聯合)

可搭配經文:

  • 約翰福音 6章:「我是生命的糧」
  • 馬太福音 22章:「婚宴的比喻」
  • 啟示錄 19章:「羔羊的婚筵」

🎯 小結:來赴這筵席吧!

「上帝不但赦免你的罪,還要你飽足於祂自己。」——薛伯斯

《天上的盛筵》是對飢渴靈魂的一封邀請函,呼喚信徒不再在外遊蕩,而是回到主為我們所預備的桌前,與祂一同用餐、享受祂的愛與同在。

理查・薛伯斯之《上帝的泉源已開 The Fountain Opened》介紹

  

《上帝的泉源已開》(The Fountain Opened 是理查・薛伯斯(Richard Sibbes)後期的重要著作之一,展現了他對「上帝恩典的豐盛與基督在信徒生命中的醫治工作」的深刻洞察。本書是一部以救恩歷史與屬靈更新為主軸的清教徒靈修神學代表作。


📖 書名與經文基礎

書名: The Fountain Opened: A Sermon Preached at Paul’s Cross
主題經文: 撒迦利亞書 13:1

「那日必給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開一個泉源,是為洗除罪惡與污穢。」


🌊 一、主題概述

薛伯斯以撒迦利亞書的這節經文為起點,宣告:「上帝在基督裡開了一個永不止息的泉源」,這泉源是為了洗淨罪惡、潔淨良心、醫治心靈、更新生命。

本書探討:

  • 基督寶血如何成為潔淨與赦免的泉源
  • 聖靈如何將這泉源應用到信徒的心中
  • 信徒如何靠著信心從這泉源得著源源不絕的恩典

二、神學思想核心

1. 恩典為中心(Grace-centeredness

  • 救恩的起頭、持續與完成都來自上帝主動開啟的泉源,而非人的功德或努力。
  • 恩典是開啟、不是封閉,是涌流、不是枯竭。

💬「上帝不會將泉源藏起來,只為少數人預備,而是公開向罪人開放。」


2. 基督的代贖與醫治

  • 基督是那「被刺透者」,祂的死成為潔淨罪人的泉源。
  • 基督的工作不僅赦免我們,更恢復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使我們得著「心靈醫治」。

🕊「在祂裡面,沒有污染的血,只有潔淨的恩。」


3. 聖靈的運作:把泉源帶入心中

  • 聖靈將這開啟的泉源應用到我們靈魂的深處,使我們經歷重生、更新與堅固。
  • 信徒若不靠聖靈工作,只能站在泉邊卻得不到水。

4. 信心是取用泉源的管道

  • 信心不是創造泉源,而是領受、接受、敞開的手。
  • 即使信心微弱,也能從泉源得著甘泉。

💡「我們喝水不是靠力氣,而是靠口渴與張口。」


📚 三、結構與信息概要(內容概覽)

本書源自薛伯斯在倫敦保羅十字廣場(Paul’s Cross)的一場講道,後來擴寫成小書。雖未正式劃分章節,但內容可分為:

  1. 上帝開泉源的宣告(撒迦利亞書背景)
  2. 泉源象徵基督的救贖功成
  3. 上帝如何使用這泉源來赦罪與潔淨
  4. 聖靈如何內在運行帶出更新
  5. 信心如何來到泉源前飲水
  6. 邀請罪人來飲這恩典之泉

🧠 四、靈修與應用意涵

靈修面向

反思問題

潔淨

我是否常常記得,基督的血能潔淨我每日的污穢?

飲水

我的心靈是否每日渴慕這活水?還是喝其他世界的井水?

恩典

我是否將恩典當作理所當然,或常帶著感恩的心來領受?

聖靈

我是否留意聖靈的工作,讓祂把活泉湧流在我生命中?


📜 五、歷史地位與屬靈遺產

  • 本書是薛伯斯強調恩典與更新思想的經典之作,常與《不折斷的蘆葦》並列為他牧養風格的高峰。
  • 書中語言優雅、情感細膩、神學穩健,對後來如班揚、歐文、司布真等靈修作家影響深遠。
  • 多位清教徒神學家在講道與聖餐信息中引用本書用語與結構。

🎯 小結:為何這本書仍然重要?

《上帝的泉源已開》向我們宣告:

「上帝不是給我們封閉的恩典帳戶,而是開放的泉源。」

這本書邀請我們天天來到泉源——基督裡的恩典與赦罪——不是憑著配得,而是憑著信靠。

 

薛伯斯之《靈魂的爭戰》

  

📖 副標題為 with Itself and Victory over Itself by Faith,於1635年出版,是薛伯斯臨終前的重要作品之一,記錄了他在靈魂掙扎、信仰安慰、恩典真理上的深度洞見。


📌 一、書名與背景

書名來自詩篇 42:5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上帝,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

薛伯斯透過這段經文探討信徒內在的靈性衝突——信心與懷疑、盼望與絕望、恩典與責備之間的張力——並指出:解決之道在於信心轉向上帝的慈愛與真理。


二、核心主題與神學信息

1. 內在掙扎是真實的屬靈經驗

  • 信徒即使已得救,也仍然會經歷「靈魂的爭戰」——來自罪、試探、恐懼、良心譴責。
  • 真信徒並非沒有煩躁,而是學會如何用信心與真理對話。

🗣「真正的信仰並不否認黑暗,而是在黑暗中學習仰望光。」


2. 自我對話的屬靈實踐

  • 詩篇作者自我對話:「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這成為薛伯斯提出的靈修方法。
  • 他教導信徒要學會對自己講真理,而不是聽從內心的謊言與控告。

📖「我們常聽從自己內心的不信與恐懼,但信心要學會命令自己的心,轉向上帝。」


3. 信心的安慰作用

  • 信心的對象不是我們的表現或感受,而是上帝的本性與基督的工作
  • 真正的勝利不是自我改造,而是仰望基督——即使在黑暗中也宣告祂是良善的。

🕊「信心是把上帝的應許帶進我們的靈魂,使我們即使在痛苦中也能盼望。」


4. 聖靈的工作與安慰

  • 聖靈是與我們心對話的那位,祂的工作是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馬書5:5)。
  • 薛伯斯呼籲信徒不要壓制聖靈的聲音,而是學會辨認祂的安慰與提醒。

📚 三、結構與內容概要(概略分段)

雖未明確分章,但大致主題包含:

  1. 憂悶的靈魂如何與自己交戰(詩篇42:5
  2. 信心如何勝過靈魂的煩躁與自責
  3. 當信心看不見上帝時該怎麼辦?
  4. 上帝的愛在黑暗中如何仍然可見
  5. 聖靈在我們憂傷中如何作工
  6. 仰望與敬拜如何使心歸正
  7. 結語:得勝的秘訣在於轉眼仰望上帝

🧠 四、與《不折斷的蘆葦》的對比與延伸

對比項目

《不折斷的蘆葦》

《靈魂的爭戰》

焦點

基督對信徒的慈愛與扶持

信徒面對內心掙扎時的信心操練

經文依據

以賽亞書 42:3

詩篇 42:5

主題語調

牧養與安慰

掙扎與操練

核心關鍵詞

憐憫、修復、恩典

對話、信心、勝過


🏛五、歷史與靈修影響

  • 被後世清教徒與福音派稱為「靈修心理學的先鋒」。
  • 影響了後來如班揚John Bunyan)的《天路歷程》中對靈性掙扎的描寫。
  • 查爾斯・司布真Spurgeon)高度推薦:「這本書會教導你如何與你自己的靈魂說話。」

📖 六、適合使用者與靈修方式

適合誰:

  • 在信仰中遭遇掙扎與情緒起伏的人
  • 被自我譴責困擾的信徒
  • 希望操練自我牧養的基督徒
  • 傳道人、輔導、帶領小組者

操練方式:

  • 將每段內容配合詩篇一起默想
  • 寫屬靈日記:每天記錄「我對自己說了什麼?上帝對我說了什麼?」
  • 用書中真理句子作為禱告語句(如詩篇式呼喊)

🧭 小結:這本書教我們什麼?

「學會用福音對自己的靈魂說話,才是信仰真正的操練。」

《靈魂的爭戰》是一本不講理論、不重爭辯的靈修作品,它深入描寫信仰生活中的「微小戰場」——不是與外界,而是我們的心。薛伯斯在書中幫助我們重新找回「自我與上帝的對話」這個古老卻強有力的屬靈習慣。

 

Rowan Williams 的著作

  Rowan Douglas Williams (羅雲・威廉斯) 不僅是當代安立甘宗最具影響力的大主教之一,更是當代最重要的 靈修神學家、詩人與神秘神學詮釋者 。 他的著作橫跨神學、靈修、文學、社會倫理與詩歌,文字深刻、語言詩意,融合了東方教父的靜觀傳統與西方理性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