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在數度周遊加利利之後,退隱到北方,仔細地教導門徒有關祂的身份與在世上的使命。接著,祂又在猶太地傳道,特別是到耶路撒冷過節。約翰福音七~十一記載耶穌兩次上耶路撒冷過節時所發生的事,一次是在住棚節(約七2),一次是在修殿節(約十22)。這是發生在29 A.D.年間的事。住棚節是一個歡樂的節期,早在申命記時,摩西律法就有規定(申十六13~15)。修殿節則是猶太人記念馬加比革命時,清除敘利亞皇帝污穢聖殿的大事。
約翰福音比馬太,馬可,路加三本福音書寫得晚,記載的角度也不相同,它特別注重耶穌基督的神性,強調他自創世以來即存在;它也補充了許多其他三本福音書所未記載的,像耶穌上耶路撒冷過節所發生的種種事情,還有祂與猶太人長篇的辯論。事實上,馬太、馬可、路加三本福音書,由於內容諸多地方相同,被稱為共觀福音或符類福音;唯獨約翰福音與它們都不相同。它的希臘文淺白,但是所闡述的內容深奧,特別是有關耶穌身份的描述更是深刻。
約翰福音第七章記載耶穌上耶路撒冷過住棚節,由於祂先前所行的許多事情已經十分引人注目,而祂又不避諱在安息日行神蹟醫病,導致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不悅,甚至想要殺祂(太十二4)。耶穌尚未出現時,眾人就議論紛紛,他們要看到底他們的宗教領袖會怎樣處置他。結果,耶穌不但去耶路撒冷過節,又在聖殿裡教訓人。他們就當面問耶穌說,你是誰?(約八25)歸納起來,他們對耶穌的態度和評論有許多種 :
耶穌的弟弟認為他喜歡顯揚名聲(約七3~4)。
有人認為耶穌是好人(約七12)。
有人認為耶穌是迷惑人的(約七12)。
有人希奇耶穌未受過教育怎能明白這許多事,又能夠教訓人(約七15)。
有人說祂是撒馬利亞人(約八48)。
有人說祂是被鬼附的(約七20,八、52)。
有人因為知道耶穌來自加利利而不相信祂是基督(約七27、41)。
有人說祂是先知(約七40,九17)。
有人相信祂是基督(約七41)。
有人稀奇耶穌所說的話(約七46)。
法利賽人斷定耶穌是罪人(約九16)。
為了這許多不同的意見,他們之間就起了紛爭。法利賽人準備要捉拿耶穌,也差了人去捉祂,但這一次卻沒有成功,因為這些差役被耶穌的教訓懾服了。在法利賽人圈中,意見其實也不完全一致,尼哥底母就曾替耶穌說話,說,不聽本人口供,不確定祂所行何事,就定此人的罪是不合理的(約七50~51)。可惜,他這樣的意見沒有被採納。
今天,世人對耶穌這個人,也是議論紛紛。關於耶穌的身份,你認為最具爭議性的是什麼?你的看法如何?
耶穌在與眾人對答時,提到兩個很重要的教訓。第一,祂指出「出於上帝」與「憑著自己」的對比。一個人如果立志遵行上帝的旨意,就能夠分辨耶穌所言所行不是出於自己,而是出於上帝。「人憑著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祂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裏沒有不義。」(約七18)
與耶穌相對比的,我們看到法利賽人非常看重人的榮耀,要得人的稱讚。耶穌對他們說過:「你們互相受榮耀,卻不求從獨一之上帝來的榮耀,怎能信我呢?」(約 5:44)
信仰執著、熱心的人,他的動機也有可能是求自己的榮耀,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警惕。要如何才能在所行所言榮耀上帝,而不是求自己的榮耀呢?
第二,耶穌大膽地宣告,相信祂的人心靈不會再饑渴,他們要領受聖靈,從裡面湧出活水的江河來(約七37~39)。
這是信主的人的經歷。你有這樣的體會嗎?
許多人追求世界上的事務,得到它時卻感到十分空虛。但是主耶穌所賞賜的,卻是能夠滿足人內心、使人不再饑渴的生命。
這就好像詩人所說的,「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十六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