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霍華年輕時就當柏林大學的神學教授。他一面教書,一面牧會,一面從事學生運動。當時德國正處在希特拉的極權統治之下,基督教信仰也受到威脅,他公然斥責希特拉的野心和暴行,呼籲教會反抗。一九四二年被補,十八個月後被判死刑,就如他堅持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他呼召他來為他死。」他在監獄中曾寫下多本名著,影響這世代許多信徒。他的神學和屬靈重點可列如下:
一、「廉價的恩典」:當希特拉帶著大軍進攻鄰國顯示強大的軍力時,許多教會已經開始妥協,不敢反對這種侵略的野心。潘氏公然指責教會,呼籲教會要保持她的貞潔,不顧一切付上昂貴的代價,因為廉價的恩典是教會的死敵。潘氏稱那些妥協的教會為「環繞在廉價恩典屍體旁的群鷹。」他要求基督徒作主門徒,爭取和付出重價的恩典。
二、「重價的生活」:重價的恩典就產生重價的門徒生活。這重價的生活就是要進入世界,在世界中作見證,拯救世界,教會不應該在世界最需要基督的時候,關起門來過敬虔的生活。
三、「非宗教的基督教」:潘氏認為「世界已經成長了」,因為如今的世界在道德、政治、科學、哲學,皆不需要神為出發點,為中心了。過去那個講究儀式、禮節、堂皇的教堂的基督教不過是外衣,因此現在人們需要的是一個非宗教的基督信仰。神要人在非宗教的基督教範圍中去尋找他。
四、「順服的信」:潘氏認為傳統對信心的解釋是錯誤的,傳統的解釋認為「信靠的人必順服」(即有信心就有順服),但是潘氏倒轉過來解釋說「順服的人必信靠」(即實行出來的順服才能證明信心)。順服的信就是在世界中作主的門徒。
潘霍華在廿世紀的逼迫處境中表達了他的屬靈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馬丁路德《桌邊談》(Table Talk)簡介
📖 書名: Table Talk (德語: Tischreden ) ✍ 作者: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 📅 成書時間: 約 1531–1546 年(死後由門徒整理出版) 📚 內容類型: 宗教對話、神...
-
亞流主義係由亞歷山大十二轄區之一的保加里堂 (Baucalis) 的資深長老亞流 (Arius) 而得名。他於主後 318 年左右公開發表他的主張:只有聖父是真神;聖 子本質上與上帝不同。無論從本性或權利方面看,聖子不具有如不朽、至高權威、完善智慧、良...
-
使徒約翰是西庇太的兒子 ( 太十2)。他的哥哥是雅各,他的母親是撒羅米(太廿七16;比較可十五40;十六1)。撒羅米是從加利利就跟隨耶穌並服事祂的姊妹們之一(太廿七55),可能她就是主的母親的妹妹(太廿七56;比較約十九25)。因此,約翰和他哥哥雅各也可能就是主...
-
作者:廖元威(中華信義神學院專任老師兼學務長) 從兩千年基督教發展史來看,教會與政權之間的互動一直是令人注目,且與基督徒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除了初代教會常須面對「凱撒是主」與「基督是主」 生死攸關的抉擇外;中世紀的教會,因著教廷宣稱教權高於政權(或教皇權勢遍及政教兩個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