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9日 星期日

敬虔主義探究

 

      正當唯理主義盛行於教會中時,「敬虔主義」(Pietism)的興起,為當時的信徒提供了另一種的選擇。事實上,敬虔主義並不是對唯理主義或自然神論的回應;早在路德改教之後,因為改革教派過於注重純正的教義信條和冷漠的形式儀文,敬虔主義乃是針對此而作出的反抗運動。

      敬虔主義強調重生、個人信心,以基督徒切身經歷作為宣教動機等等的重點。它的特色包括聖經的道德、罪惡感與被赦感、靈修禱告的聖潔、對人類的同情、感情的情緒化表現,以及聽道與唱詩時的熱誠。

      敬虔主義大體上在德國發展,然後又滲入挪威、瑞典及丹麥的路德會信義宗內,在平信徒中激發起宗教熱忱;從德國移民到美國去的信徒中,也有很多是深受此運動影響的。由敬虔主義孕育出來一種生機更為活潑的敬虔生活,大大地改善了牧師們的靈性品質、講道事工,以及青年基督徒的訓練,並增進了平信徒對於教會的責任心。

      敬虔主義的主要領袖是:

  (一)施本爾(Philip Jacob Spener,1635~1705年)

      施本爾是路德派信義宗的牧師,為日耳曼敬虔主義的創始人。他鑒於當時的教會太過注重爭論教義細節,但教會裏面卻有許多的邪惡,因此主張:信徒個人靈修時精 聖經;全體信徒皆為祭司;愛心與知識並重;在神學辯論上,不求個人和自私的爭執,只求真理得以辨明;以更高的道德標準重組神學教育;復興福音宣講;主日講章應以建立信眾的靈性生活為目的。他反對跳舞、玩撲克牌、看戲,且教人在飲食服裝上要有節制。他又籌組家中的「革新」(Regenerates)小組聚會,讀聖經、禱告、討論講章;人們戲稱此類小組聚會為「敬虔小組」(Collegia Pietatis),這是「敬虔主義」名稱的來源。

  (二)富朗開(August Herman Francke,1663~1727年)

      富朗開是把敬虔主義運動發揚光大的一個人。他把哈勒大學(University of Halle)作成敬虔運動的中心,他在那裏造就了很多的傳教士,因此我們可以說,近代傳教運動的曙光,是從這個中心出來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曾到哈勒訪問富朗開,並學習他的教育理論,並且把它應用在普魯士的教育體制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