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史與人物誌
看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
目錄
教會史
人物志
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修道主義
壹
修道主義的發展
一
獨修式
(一)
修道主義起始於安東尼(Anthony, c.250-356?)。
A.
生於埃及,為科普特人。
B.
領受基督對那少年官的要求,捨棄一切,約270年時,在本村中發願度禁慾生活。
C.
十五年後離群索居至死。
D.
他常常禁食禱告,以克勝邪靈的折磨及肉體的引誘,好能親近上帝。
E.
有許多人起而效法。
(二)
獨修盛行於敘利亞,四世紀初由西緬(Simeon)發展出坐柱修道派(Stylites),他坐柱上共三十年,直到死時。
二
團修式:
(一)
帕科繆(Pachomius, 292-346)式:
A.
創設第一所基督教修道院(約315-20)於埃及南部。
B.
他原為獨修,後因感生活不規則而改團修。
C.
後又設女修院。
D.
死前在埃及共設十所修院。
(二)
巴西流式:
A.
小亞細亞盛行團修式修道,得力於該撒利亞的巴西流十多年(c.360-379)的提倡。
B.
規條均稱巴西流規條。
C.
較帕科繆式注重共同生活。
D.
重工作、祈禱及讀經。
E.
重視出外服務行善。
F.
不主張極端禁慾。
三
西方的修道運動
(一)
初有亞他那修、耶柔米、安波羅修及奧古斯丁等的鼓勵。
(二)
陸續有修道院建立,但各有其規條。
(三)
本尼狄克(Benedict, c.480-547)為西方修道主義的改革者。
A.
約500年於羅馬東方山區開始獨修。
B.
529自建修道院於羅馬與那不勒斯途中的山上。
C.
他的修道院規條合乎中庸之道。
D.
著重敬拜、工作與研讀。
E.
漸為西方包括義大利、英國、德國及法國的修道院所遵行。
(四)
塞爾特(Celtic)修道院
A.
五至七世紀盛行於愛爾蘭、蘇格蘭及英格蘭。
B.
著重神秘奮興精神,不重紀律。
C.
最卓著的貢獻是宣道熱忱及學術。
D.
保存希臘文的研究又發展了賽爾特基督教藝術。
貳
修道主義的起因
一
成為國教前:
(一)
基於相關的聖經教訓:保羅以為獨身較可自由事主;天國已近,不煩嫁娶;天國不嫁不娶,獨身可見證天國。
(二)
教會中的雙重道德標準──一般的及更高的
(三)
希臘哲學的禁慾趨勢──如俄利根之例
二
成為國教後:
(一)
信徒道德水準降低:虔誠者就特著重禁慾生活。
(二)
殉道的虔誠轉以禁慾表達。
(三)
公共崇拜的儀式化:產生追求個人自由親近上帝的需要。
參
修道主義的評價
一
優點:
(一)
修道院成為實驗農場。有助提升農業技術。
(二)
在後來的黑暗世紀中成為教育及學術的傳承者。
(三)
修士,特別是不列顛的修士,是中世紀的宣教士。如愛爾蘭的科倫巴(Columba)使蘇格蘭歸信基督。用的是集體歸信法。
(四)
修道院成了社會弱勢人群的避難所,提醫療、行旅服務及心靈庇護等。
(五)
產生中世紀教會最好的領袖。
二
缺點:
(一)
許多人才進到修院使得社會上人才不足。
(二)
獨身使得這些好人才不能生養優秀的下一代。
(三)
教會中產生雙重靈性道德標準。
(四)
多數只為追求自己的靈命,帶來靈性的驕傲。
(五)
修院生活在富裕之後變為懶惰、貪婪。
(六)
修士的服從性有助於教權階級的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加爾文靈修神學
加爾文神學中靈性的意義-靈性與上帝主權論的關係 , 加爾文的禱告神學 ,
亞流主義(Arianism)
亞流主義係由亞歷山大十二轄區之一的保加里堂 (Baucalis) 的資深長老亞流 (Arius) 而得名。他於主後 318 年左右公開發表他的主張:只有聖父是真神;聖 子本質上與上帝不同。無論從本性或權利方面看,聖子不具有如不朽、至高權威、完善智慧、良...
使徒約翰之生平
使徒約翰是西庇太的兒子 ( 太十2)。他的哥哥是雅各,他的母親是撒羅米(太廿七16;比較可十五40;十六1)。撒羅米是從加利利就跟隨耶穌並服事祂的姊妹們之一(太廿七55),可能她就是主的母親的妹妹(太廿七56;比較約十九25)。因此,約翰和他哥哥雅各也可能就是主...
馬丁路德的「兩國論」
作者:廖元威(中華信義神學院專任老師兼學務長) 從兩千年基督教發展史來看,教會與政權之間的互動一直是令人注目,且與基督徒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除了初代教會常須面對「凱撒是主」與「基督是主」 生死攸關的抉擇外;中世紀的教會,因著教廷宣稱教權高於政權(或教皇權勢遍及政教兩個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