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4日 星期三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五十段

 

其後要訓練肉體,滅絕肉體的邪情私欲,使肉體得安息。我們必須用禁食,儆醒,勤勞來達到這目的,並從這可以學會到禁食,儆醒,勤勞的分量和原因。

   可惜有許多瞎眼的人,實行懲罰自己,無論是禁食,儆醒,勤勞,都只是因為他們以為這些乃是善功,好藉它們得很多功德。還有更為瞎眼的人,不僅像這些人一樣以分量和時間去量度他們的禁食,也用食物的性質去量度,以為他們若不吃肉,蛋,或牛油,就更有價值。此外還有些人按照聖徒和日子禁食,這人在星期三禁食,那人在星期六禁食,另一人在聖巴爾巴拉日禁食,還有一人在聖色巴斯典(st. Sebastian)日禁食,等等。這些人在禁食中都只是追求行善,他們行了以後,便以為有了善功。這裡我且不提有些人禁食,卻大喝特喝;有些人禁食,卻大吃其魚和別的東西,倒不如吃肉,蛋,和牛油,更近於禁食,並能從他們的禁食得較好的結果。因為這種禁食並不是真禁食,而是嘲弄禁食和上帝。

  所以我讓每個人隨意選擇禁食的日期,食物,和分量,不過他不可以此為止,倒要顧到他的肉體;他只要按照肉體的邪情私欲而禁食,儆醒,勤勞,不管教皇,教會,主教,聽認罪者,或任何人怎樣吩咐。因為沒有人應當按照食物的質量或日期,而應當按照邪情私欲的消長去禁食,儆醒,勤勞,因為只是為求滅絕並抑制邪情私欲,才有禁食,儆醒,勤勞的規定。假如不是因情欲的緣故,食與禁食,睡眠與儆醒,閑著與勤勞就都同樣有功德,毫無分別。

 

***********

 

<心得>

 

馬丁路德強調人要有真敬虔,而不是表面之敬虔。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四十七段

 

那些不知道怎樣行善的懶人在那裡呢?那些跑到羅馬,聖雅各,這裡、那裡的人又在哪裡呢?但你要在彌撒中關懷你鄰舍的罪惡和敗壞,可憐他;你要因這而悲傷。將這稟告上帝,為這禱告。你要為全基督教其他的需要同樣行,尤其要為掌權的這樣行,因為上帝為要使我們大家受難堪的刑罰和痛楚,讓這些掌權的倒台,受極大的迷惑。你若殷勤如此行,你就可知道你不僅是反對土耳其人,而且是反對魔鬼及陰間權勢最好的戰士和隊長。但你若不如此行,你雖然行聖徒所有的神蹟,殺戮了所有的土耳其人,可是你若犯了忽視鄰舍需要的罪,因而違反了愛,那對你有什麼益處呢?因為在末日基督並不問你,你為自己所有的禱告、禁食、朝聖,或這或那共有多少;耶穌只要問你,你對別人,就是對最小的,行了多少善。

  在最小的中間,無疑也有那些陷在罪惡當中,心靈上貧乏受束縛的人,現在這種人比身體上有缺乏的人更多。所以你要注意︰我們自己想出來的善功,是領我們自私自利,只尋求自己的益處和救恩;但上帝的誡命是使我們關心鄰舍,幫助他們得救。既然基督在十字架上不僅為自己禱告,也為我們禱告,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所以我們也應當彼此代禱。從此大家就可知道,毀謗別人的,和論斷藐視別人的,是悖逆的惡類,他們對那些應該為之代禱的人,只顧加以糟蹋。深沉於這邪惡當中的,無過於那些行自己的許多善功,在人面前顯為特殊,並用自己在各種善功上的輝耀生活來使人尊敬的人。

************

 

<心得>

 

  馬丁路德要我們為別人代禱,這是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事!

 

**相關閱讀: 馬丁路德論善功

馬丁路德對救恩的看法

 

    馬丁路德在1520年,寫下了影響他一生的幾篇重要信仰宣告,這就是「致德意志基督教貴族公開書」、「教會被擄於巴比倫」、「基督徒的自由」和「論善功」。而當中又以「論善功」(Treatise on good works)一文而定下他對信心和行為的重要剖析,他刻意強調「行為」(Works)並不是獲得救恩的基礎。

他針對當時天主教會把生活和信仰二分化的問題,教會把神職人員歸入執行「屬靈的工作」,而其他人就被列入執行「屬世的工作」這兩極範疇內。對他而言,他是傾向「反律法主義」(antinomianism),他相信無論何人,只要他在上帝裡面有信心,他所做的都必能使上帝喜悅。他的看法和保羅在羅2:15、3:20、加2:16對「律法之功」有十分類似的看法,他們同樣是反對靠行為和積德而獲得救恩,這不是可稱為義的途徑。 有人認為路德所要強調的是「因信稱義」而來的真自由,是一種覺醒的自由體驗。

    路德的思想顯然與當時的宗教氣氛有密切關係,他個人和奧古斯丁一樣有像使徒保羅般屬靈上的獨特經歷,以致他對羅馬書中因信稱義的教導特別重視,他在「論善功」(Treatise on good works)一文中對行為和信心有詳盡的說明。他相信救恩是從上帝而來的恩典,善行並不幫助不信的人,也不能使他稱義。他認為當時的教會把信心和德行放在一起,這樣就容易把信心看為工作果效的其中一種。路德深信當時羅馬天主教會就像保羅對加拉太信徒的教導,「我只要問你們這一件:你們受了聖靈,是因行律法呢?是因聽信福音呢?  」(加3:2)

    對路德而言,基於信心,好行為並沒有大小的分別。他更認為是聖靈來釋放人,同樣,救恩也不是基於有多少好行為,而有份量上的分別,進而獲得救恩的信心;他相信信心是一切好行為的起點。他嘗試說明好行為是因救恩而發的,因為這是一個重生的人,他們樂意為上帝而做,並沒有任何人可以累積「公德」來取悅上帝。他強調若然只做好事而沒有信心的生命,這是虛假的工作,這就與救恩完全無關。他認為藉着信,會給人動力來事奉上帝。最後當他試圖回答為何教會仍然有那麼多的禮儀,他說這是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信心的體驗,也從來沒有嚐到信的大能。

    觀察以上觀點而言,可見路德並沒有否定行為的價值,他提出「我們對基督的信並不是教我們脫離行為,只是教我們脫離論行為的謬見,就是脫離稱義必靠行為的謬見。」

    他所強調的是不要因得屬靈的自由而在行為操守上放縱,他重新指出真自由是從信基督而來。 雖然他沒有完全否定禮儀存在的意義,但他更進一步解釋禮儀的目的和有限性,「因此禮儀在基督徒生活中所處的地位,有如模型和圖案在工程師與建築家中間所處 的地位一樣。模型和圖案不就是長久的建築物,但是缺少它們,什麼也不能建築或製造出來。當建築造成了,它們就作廢了。」

    對路德而言,他相信沒有人可以藉「善功」來取悅上帝,但他卻對善功有特別的解釋,「我們應當知道,除了上帝所命令的以外,沒有善功,正如除了上帝所禁止的以外,沒有罪惡一樣。所以凡要知道並行善功的,除認識上帝的誡命外,不需要別的。」

    以上的觀點指出路德認為遵守上帝的命令就是唯一的善功(good works)。而他認為「諸般善功以相信基督為第一,最高,最寶貴。」

    就是以信基督為所有善功的開始。所以,路德所倡導的就是不能用外在的行為(善功)來決定一個人的信心,亦沒有屬教會或不屬教會的善功,有人形容這是中世紀最革命性的見解。

    從馬丁路德對信心和行為的理解而言,好行為不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好處,它是基督徒真自由的自然流露,這是救恩的果效,而不是因做「功德」而來的後果。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五十七段

 這是對摩西第一塊法版的一種簡切說明,向一般人指出最高的善功是什麼。

    第二塊法版

    「當孝敬父母」

    我們從這條誡曉得,在頭三條誡的卓越行為之後再沒有什麼行為是比順從服事尊長更好的了。因這緣故不順服就比殺人,不貞,偷竊,欺騙,和它們所包括 的壞事罪更大了。因為我們從上帝誡命的秩序中,最能分辨罪惡的大小,雖然在每一條誡中的行為彼此也有分別。因為誰不知道咒詛是比發怒的罪大,打人比咒詛的 罪大,打父母又比打別人的罪大呢?所以這七條誡教訓我們當怎樣對人行為善,尤其對尊長行善。

    第一是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僅是在於要有尊敬的態度,也在於要順從他們,重視並遵循他們的言語和榜樣,接受他們所說的,忍受他們的待遇,只要是 不違反首三條誡;再者,他們若有需要,我們就要將衣,食,住奉養他們。祂說:「當孝敬父母」,這並不是無的放矢。雖然我們也應當愛父母,但祂不說:「當愛 父母」。因孝敬高於愛,包含一種畏懼,這畏懼於愛聯合,就使人怕冒犯他們,過於怕刑罰。正如我們在景仰一聖所時,心存畏懼,然而我們並不從它逃避,如逃避 刑罰一樣,反倒更就近它。這種於愛相和的畏懼,乃是真孝敬;沒有愛的畏懼,是我們對我們所藐視避免之物所存的情緒,即如我們畏懼絞刑吏或刑罰。在那種畏懼 中沒有尊敬,因為這是沒有一點愛的畏懼,甚至是有恨惡的畏懼。聖耶柔米論到這有話說:我們所畏懼的,我們也恨惡。上帝不要我們用這種畏懼去畏懼祂,或尊敬 祂,或尊敬我們的父母;祂要我們存第一種畏懼,就是那與愛和信相和合的畏懼。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二十六段

 

在這裡愚人,尤其是要因行為稱義和超過別人的人,便陷入於危險中;他們教人畫十字架作記號;這個人以許可證為護符,那個人求助於卜者;這個人求這,那個人求那,以避凶就吉。這種巫術,念咒,和迷信附帶魔鬼多麼的誘惑,真難言述。這些無非都是要使人不需要上帝的名,不必信靠上帝的名。在這裡人大大羞辱上帝的名和頭兩條誡命,因為人本當用純粹的信仰和信靠,並用對上帝的聖名快樂的默想和呼求,只從上帝那裡尋找和得著的,他們倒從魔鬼,別人,和受造之物那裡去尋求。

  你自己且去仔細查考,看這是不是瘋狂的大悖逆︰他們必要信仰並信靠魔鬼,別人,和受造之物,賴他們得福;他們認為若沒有這種信仰和信靠,什麼也無濟於事。雖然上帝不僅將幫助應許給我們,而且吩咐我們要存著信心盼望得幫助,並給我們各種理由要對加以信仰信靠,但是我們對並不信仰信靠像我們對世人和魔鬼一樣,或不多於對世人和魔鬼,試問善良真實的上帝當怎樣對待我們呢?魔鬼和世人不命令什麼,也不勸勉什麼,卻只給應許,而上帝又應許,又勸勉,又命令,試問魔鬼和世人置於上帝之上,看為更重要的,這豈不是又可哀又可憐的事嗎?我們真應當自覺羞恥,從那些信靠魔鬼或世人的人學習。因為說謊的邪靈魔鬼若是對凡歸附他的人守信,最慈愛真實的上帝對信靠的人豈不是更守信麼?其實,豈不是惟有上帝才真是守信麼?富人信靠他的錢財,它們也幫助他;我們卻不願意信靠那願意並且能夠幫助我們的活上帝嗎?我們說︰金子使人勇敢;這是真的,如巴錄書三章說︰“金子是人所信靠的。”

 

但至高永恆之善所給予的勇敢更多,但對這種善,世人不信靠,惟有上帝的兒女才信靠。

***************

 

<心得>

 

行為稱義使人與上帝遠離,是因為人認為靠自己的行為可以成為義的話,只要自己努力即可,就不需要上帝的恩典了,以致人離棄上帝。

 

因信稱義是靠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義才能使上帝滿足,行為無法滿足上帝的要求,所以我們要每時每刻在基督裡,因此我們就不會離開上帝了!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十七段

你若問,在那裡可以找著信心和信靠呢?它們從何而來呢?這真是最必須知道的。

 

首先無疑信心不是從你的行為或功德而來,僅是從耶穌基督而來,是白白應許和賜給的;正如聖保羅在羅馬書五章寫著說︰“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特別甜蜜慈愛地向我們顯明了”;好像他是說︰“基督在我們祈求或關注信心以前,是的,在我們還繼續生活在罪惡中的時候,就為我們的罪死了,這豈不應當使我們有不能勝過的堅固信心呢?”

 

聖保羅作結說︰“若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上帝的忿怒;若我們還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上帝兒子的死,得與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看阿!你必須這樣把基督成形在你裡面,並在裡面看見上帝怎樣把的憐憫擺在你面前,提供給你,一點不是因你自己以前有什麼功德,並且你必須從這樣一種對上帝的恩典觀獲得信心,和罪得赦免的把握。所以信心不是從行為開始,行為也不能產生信心。

 

信心必須從基督的血、傷、和死發生,流出來。你若在這些裡面看見上帝以恩慈待你,甚至把的兒子為你捨了,你的心就必也要以愛報答上帝,因此你的信心必定是從純潔的善意和愛——上帝對你的愛和你對上帝的愛——發生的。

 

我們所念到的,從來不是因人有行為便有聖靈賜下,而總是因人聽信基督的福音和上帝的憐憫便有聖靈賜下。今日一直永遠,信心仍必從這道,而非從別的源頭得來。因為基督是人得以甘泉的磐石,正如摩西在申命記三十二章所說的。

************************

 

<心得>

 

 信心不是來自行為,而是來自人聽從福音來的,因為是發自上帝愛的作為!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十一段

 


  聖保羅在許多地方其所以多多歸功於信,就是這個意思。他說︰“義人必因信得生”(羅1︰17),這信是使人在上帝面前算為義的。若義是在於信,那麼信顯然成全一切誡命,使一切行為成為義,因為除了遵守上帝的一切誡命以外,無人能稱義。再者沒有信仰的行為不能使任何人在上帝面前稱義。保羅絕對拒絕行為,稱讚信心,以致有些人受了冒犯,說︰“如此說來,我們就不再行善了”(參羅3︰8),但保羅把這種人定為錯謬愚蠢的。

  今日人們還是如此行。當我們拒絕毫無信心和虛偽的行為時,他們就說︰“那麼人只需相信,絲毫不要行善了。”

 

如今他們說,第一條誡的工作是在於唱歌、念誦、彈琴、念彌撒,守祈禱時辰,建立並裝飾教堂,聖台和修道院,搜羅鐘鈴、寶石、禮服和財物,並跑到羅馬和聖徒那裡。再者當我們裝束好了,低頭、跪下、數念珠、念詩篇,雖不是在偶像面前,卻是在上帝的聖十字架或聖徒的像面前,我們就說,這是尊敬崇拜上帝,遵守了“不可有別的神”的第一條誡;其實這些事重利盤剝者、奸淫者、和各種罪人也都能行,並且天天行。

  我們若存相信上帝悅納的心行這些事,它們就是可稱讚的,這不是因為它們有價值,而是因為這信,這信如前所云,以一切行為有同等價值。但若我們懷疑或不相信上帝恩待我們,悅納我們,或是我們擅自只憑藉行為並在有了行為以後,才求取悅上帝,那麼一切就都不過是欺詐,表面上尊敬上帝,骨子裡卻高舉自己為假神。我屢次反對這種行為的炫耀、華麗、和繁多,就是這個緣故,因為顯然它們不僅是不出於信心的,而且千人中難有一人是不信靠它們為善功,以期獲得上帝恩寵的;所以他們是用善功來討價,而這乃是上帝所不能容忍的,因為應許了白白施恩,要我們以靠賴的恩典為起頭,並在恩典中行諸般善事。

*****************

 

凡企圖用自己的努力來向上帝爭寵的,向人炫耀自己的善功的,與拜偶像的沒有差異,這也是法利賽人不蒙上帝喜悅之原因,雖然他們嚴守律法和努力行善,但是所行的一切都是枉然的!

 

我們要引以為誡,不可重蹈覆轍。

章伯斯簡介

      奧斯瓦德·章伯斯 1874 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 22 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