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認為是景教之創始人,約生於主後386年,出生地在安提阿附近。其成長過程,在安提阿教派中學習,所以受其影響很大。
428年狄奧多西二世皇帝任之為君士坦丁堡主教。同年聖誕節,提出否定馬利亞為「生上帝之人」,引發爭議。
431年狄奧多西二世皇帝召開以弗所會議。聶斯脫里過分強調耶穌的人性,由此淡化了祂的神性,基於其「基督二性二位說」的主張遭到譴責。聶氏被革除主教職務,其教派亦定作異端,最終451年客死埃及。
[思想背景]
1. 受安提阿派神學的影響,強調基督的「人性」,救恩論傾向「倫理道德」。
2. 道成肉身方面,受「道人基督論」影響,強調神人二性在基督裡面的區分。
3. 解經上注重歷史背景和字面意思,影響對基督論的詮釋。
[二性結合的困擾]
第四世紀亞歷山大教會長老亞流(256-336)認為,如果耶穌是洛格斯(logos)的化身,是神聖的,且與父神相同,那麼神性會因為耶穌在時間中的人性而改變,而且上面會在裡面受苦,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耶穌基督裡面道成肉身的洛格斯,並不是完全神聖的,而是一個偉大且地位很高的受造物。這種半神論衝擊著教會,雖然經過尼西亞會議解決此一困擾,但已引發神人二性的探討:神性和人性是如何結合?結合後變成怎樣?
[二性是道德性的結合]
亞歷山大學派主張,神人二性合為一性,神性在其中滲透一切,並且完全控制人性
安提阿學派則相信基督擁有由肉身、理性和自由意志構成的完整人性。主張耶穌基督具有二性和二位格。也就是說兩個人可以變成一個人,而同時又是一個人。就好像多人組成的協會,在法律的眼中,也算是一個人或一個法人。所以聶斯脫里認為,上帝的道和基督來到世界,完成道成肉身,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但可以同在一個位格裡,同尊同榮,同受萬物敬拜。
基督固然為救贖眾人而死,但祂裡面上帝的道卻不可能死,所以基督神人二性必須有所區分,因此強調神性與人性的結合是道德性的結合,是意志上的結合,而非本質上的合一。雖然別人因為他提出馬利亞為「生基督的人」,不是「生上帝的人」,而指控他否認基督的神性,但他否認這個說法,強調他只是堅持把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分別出來。
[結合以後成為完全的人]
聶斯脫里認為一個存有不可能是完全的人,又是完全的上帝,因此堅稱道成肉身乃是上帝本著自己的恩慈,倒空自己,成為人的樣式,神藉著「虛己」彰顯出來,而人性則被高舉起來,所以基督應該是完全的人。也唯有祂是人,才能體貼人的軟弱、絕望和試探。而且祂要同時是無罪的人,才能做人的代表,替他們贖罪。
[對聶斯多流基督論的質疑]
由於聶斯脫里認定神-人二性的特徵,必須永遠劃分清楚,因此二性之間的道德性結合,有如穿外套一般,二性便只能有表面連接的關係,這將使二性之間的「屬性相通」無法發展。
正統之基督論為"亞他那修信經"所述:
『為求得永恆救贖,彼亦必篤信我等之主耶穌基督成為人身。
依真正信仰,我等信認上帝之子我等之主耶穌基督,為上帝,又為人。
其為上帝,與聖父同體,受生於諸世界之先;其為人,與其母同體,誕生於此世界。
完全的上面,亦完全的人,具有理性之靈,血肉之身。
依其為上帝,與父同等,依其為人,少遜於父。
彼雖為上帝,亦為人,然非為二,乃為一基督。
彼為一,非由於變上帝為血肉,乃由於使其人性進入於上帝。
合為一;非由二性相混,乃由位格為一。
如靈與身成為一人,上帝與人成為一基督。』
[筆者對聶斯多流的批評]
其當初反對聖母崇拜是對的,但是神人二性解釋太過造成異端實在是讓人引以為誡。我們也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因為許多異端皆出於敬虔之人,而非出於不愛上帝之人,只因過於強調某一觀點而失去對真理之準確性,真是可惜。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Rowan Williams 的著作
Rowan Douglas Williams (羅雲・威廉斯) 不僅是當代安立甘宗最具影響力的大主教之一,更是當代最重要的 靈修神學家、詩人與神秘神學詮釋者 。 他的著作橫跨神學、靈修、文學、社會倫理與詩歌,文字深刻、語言詩意,融合了東方教父的靜觀傳統與西方理性神學...
-
他 為 使徒後時期 ( Post-Apostolic Age )的 基督教會 領袖之一,相傳曾接受使徒約翰直接的教導,是 安提阿教會 ( Patriarch of Antioch )第三位 主教 (前兩位分別是使徒彼得與 Evodius )。最終被 羅馬帝國 皇帝投入野獸的...
-
1952 年 7 月 15 日,當亞瑟·沃金頓·賓克( Arthur Walkington Pink )在外赫布理群島的斯多諾威去世的時候,除了一小個朋友圈子和他的月刊雜志《聖經學習》的讀者以外,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的逝去。他曾經在四個國家住過,並且講道,然而他死的時候,他...
-
伯爾拿(逝世於主後一一五三年)根據宗教體驗,創立一種以基督為中心的救恩體系。該體系以神秘的神歡為終點。 十字軍為西方世界重新發現這位為人的耶穌。伯爾拿對這位為人的耶穌頗感興趣,而對形而上學的,羅戈斯的、聖禮上的基督不感興趣。他根據雅歌寫了八十六篇講...
-
德國及瑞士的人物 , 英國人物 , 美洲人物 , 荷蘭人物 , 丹麥人物 , ...
-
Rowan Douglas Williams (羅雲・威廉斯) 不僅是當代安立甘宗最具影響力的大主教之一,更是當代最重要的 靈修神學家、詩人與神秘神學詮釋者 。 他的著作橫跨神學、靈修、文學、社會倫理與詩歌,文字深刻、語言詩意,融合了東方教父的靜觀傳統與西方理性神學...
-
《基督榮耀的身體》( The Glorious Body of Christ )是 R. B. Kuiper (魯本 · 約翰 · 凱波爾)於 20 世紀中葉撰寫的教會論經典之作,是改革宗傳統中 最具代表性的通俗神學著作之一 ,也被譽為「面向平信徒與牧者的改革宗教...
-
改教派(以後稱為基督教,以別於天主教)雖然建立了穩固基礎,並且迅速地發展,但內部的問題卻日益明顯,而天主教國家在政治及軍事上對於基督教國家的威脅也越來越大,戰爭有一觸即發的可能。事實上,主後一六一八年天主教與基督教的衝突真的爆發了,隨後三十年的戰爭在歐洲造成很大的...
-
先前恩典就是上帝賜給所有人的一種「預備的」恩典,讓人能回應并接受福音。先前恩典可以定義為:「人的靈魂進入救恩大門之前的第一步,或預備的救恩 (preparatory grace) 。這是聖靈向在罪中無助的人所施的恩典。對有罪的人,這可稱為恩慈﹔對無能力的人,這可稱為...
-
( 靈命高深的聖經批判學始祖 ) 第二世紀末,當教會遭受極大的外來逼迫,而內部異端橫生時,在北非埃及的亞歷山大城,有一位偉大的教會領袖誕生了。他有深邃的屬靈經歷、嚴謹的生活操守、分析慎密的頭腦、多才多藝;他就是經文批判學的始祖——俄利根。 俄利根生於主後一八五年的一個...
-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序言 ,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一段 ,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二段 ,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三段 ,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四段 ,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五段 , 馬丁路德論善功之第六段 , 馬丁路德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