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認為是景教之創始人,約生於主後386年,出生地在安提阿附近。其成長過程,在安提阿教派中學習,所以受其影響很大。
    428年狄奧多西二世皇帝任之為君士坦丁堡主教。同年聖誕節,提出否定馬利亞為「生上帝之人」,引發爭議。
431年狄奧多西二世皇帝召開以弗所會議。聶斯脫里過分強調耶穌的人性,由此淡化了祂的神性,基於其「基督二性二位說」的主張遭到譴責。聶氏被革除主教職務,其教派亦定作異端,最終451年客死埃及。
[思想背景]
1.         受安提阿派神學的影響,強調基督的「人性」,救恩論傾向「倫理道德」。
2.         道成肉身方面,受「道人基督論」影響,強調神人二性在基督裡面的區分。
3.         解經上注重歷史背景和字面意思,影響對基督論的詮釋。
[二性結合的困擾]
第四世紀亞歷山大教會長老亞流(256-336)認為,如果耶穌是洛格斯(logos)的化身,是神聖的,且與父神相同,那麼神性會因為耶穌在時間中的人性而改變,而且上面會在裡面受苦,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耶穌基督裡面道成肉身的洛格斯,並不是完全神聖的,而是一個偉大且地位很高的受造物。這種半神論衝擊著教會,雖然經過尼西亞會議解決此一困擾,但已引發神人二性的探討:神性和人性是如何結合?結合後變成怎樣?
[二性是道德性的結合]
亞歷山大學派主張,神人二性合為一性,神性在其中滲透一切,並且完全控制人性
 
安提阿學派則相信基督擁有由肉身、理性和自由意志構成的完整人性。主張耶穌基督具有二性和二位格。也就是說兩個人可以變成一個人,而同時又是一個人。就好像多人組成的協會,在法律的眼中,也算是一個人或一個法人。所以聶斯脫里認為,上帝的道和基督來到世界,完成道成肉身,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但可以同在一個位格裡,同尊同榮,同受萬物敬拜。
基督固然為救贖眾人而死,但祂裡面上帝的道卻不可能死,所以基督神人二性必須有所區分,因此強調神性與人性的結合是道德性的結合,是意志上的結合,而非本質上的合一。雖然別人因為他提出馬利亞為「生基督的人」,不是「生上帝的人」,而指控他否認基督的神性,但他否認這個說法,強調他只是堅持把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分別出來。
[結合以後成為完全的人]
聶斯脫里認為一個存有不可能是完全的人,又是完全的上帝,因此堅稱道成肉身乃是上帝本著自己的恩慈,倒空自己,成為人的樣式,神藉著「虛己」彰顯出來,而人性則被高舉起來,所以基督應該是完全的人。也唯有祂是人,才能體貼人的軟弱、絕望和試探。而且祂要同時是無罪的人,才能做人的代表,替他們贖罪。
[對聶斯多流基督論的質疑]
由於聶斯脫里認定神-人二性的特徵,必須永遠劃分清楚,因此二性之間的道德性結合,有如穿外套一般,二性便只能有表面連接的關係,這將使二性之間的「屬性相通」無法發展。
正統之基督論為"亞他那修信經"所述:
『為求得永恆救贖,彼亦必篤信我等之主耶穌基督成為人身。 
依真正信仰,我等信認上帝之子我等之主耶穌基督,為上帝,又為人。 
其為上帝,與聖父同體,受生於諸世界之先;其為人,與其母同體,誕生於此世界。
完全的上面,亦完全的人,具有理性之靈,血肉之身。
依其為上帝,與父同等,依其為人,少遜於父。
彼雖為上帝,亦為人,然非為二,乃為一基督。
彼為一,非由於變上帝為血肉,乃由於使其人性進入於上帝。
合為一;非由二性相混,乃由位格為一。
如靈與身成為一人,上帝與人成為一基督。』
[筆者對聶斯多流的批評]
其當初反對聖母崇拜是對的,但是神人二性解釋太過造成異端實在是讓人引以為誡。我們也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因為許多異端皆出於敬虔之人,而非出於不愛上帝之人,只因過於強調某一觀點而失去對真理之準確性,真是可惜。
2020年1月12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0/25出生之基督教人物
🕊 ️ 一、約翰 ‧ 歐文( John Owen, 1616–1683 )【部分傳記記載為 10 月 25 日受洗日】 📍 出生地:英格蘭牛津郡 📖 身份:清教徒神學家、牧師、牛津大學副校長 貢獻: 改革宗清教徒中最具學術深度的神學家之一。 ...
- 
亞他那修年輕時教會受到逼迫,他在亞歷山太教義學院受教育;因其能力與敬虔,亞歷山大主教( Bishop Alexander )對他另眼相看。他還作執事時就陪亞歷山大主教去參加尼西亞會議;亞歷山大去世後他成為主教共46年,期間被放逐5次(共17年)。 他的作品顯出深博學養和豐...
- 
衛斯理約翰所推動的復興運動,在英國造成廣泛的影響。但是,福音主義運動卻非完全由衛斯理約翰個人主導,而是在許多奮興佈道者的努力下,配合為數更眾的自發性讀經和祈禱連動而產生的。此時期不少牧者與信徒受福音主義薰陶,成為福音派。 1785年,英國國教一萬六千名教士中,...
- 
貴格利生在羅馬富貴之家,青年時在羅馬城做一個官長。他父親死後,貴格利承受很多家產;但他不願享受這世界上的快樂,辭了官職,也把家產用作慈善事業,又把衣服和珍珠並各種的東西,分給窮人;並且建了七個修道院, 自己 做其中一個卑微的修道士。 有一天他到羅馬城賣奴僕的市場上...
- 
親岑多夫是早期奧國貴族的後裔。西元1700年生在德力斯登,父親是撒克森法庭官員,也是施本爾的密友,因此施本爾也做了親岑多夫的教父。 從小親岑多夫就有很強的宗教意識;一幅那穌釘十架的畫,上面寫著「我為你被釘死,你為我做何事?」給他帶來長遠而強烈的印象。他一生...
- 
🕊 ️ 1️ . 詹姆斯 ‧Ussher ( James Ussher, 1581–1656 ) 📍 出生: 1581 年 10 月 29 日,愛爾蘭都柏林 📖 身分:聖公會主教、神學家、歷史年代學者 簡介: 愛爾蘭都柏林聖公會大主教,著名於他根...
- 
加爾文在其《基督教要義》中寫道:「凡認洗禮只不過是一種在眾人面前宣告宗教信仰的人,那他還沒有真正摸到洗禮的意義。」 他說,洗禮這恩賜包括有赦罪的應許、治死肉體、賜給屬靈的生命和有分於基督等。加爾文說,在他一生當中,曾有一段時間不懂也不信洗禮所帶來的應許。...
- 
1952 年 7 月 15 日,當亞瑟·沃金頓·賓克( Arthur Walkington Pink )在外赫布理群島的斯多諾威去世的時候,除了一小個朋友圈子和他的月刊雜志《聖經學習》的讀者以外,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的逝去。他曾經在四個國家住過,並且講道,然而他死的時候,他...
- 
詩歌的作者很可能是潘湯 (D.M. Panton )。潘湯是上帝重用的僕人,對聖經的預言尤有見地。當和受恩教士因謠言而要從中國的福州返回英國時,她的情緒非常低落,後來在潘湯那裡聚會,得潘湯很大的幫助。 和受恩第二次來華傳道,再不是...
- 
凱爾特教會 , 凱爾特教會的開始 , 教會如何進入凱爾特地區 , 聖帕特里克的宣教旅程 , 聖哥倫巴宣教旅程 , 凱爾特教會的發展過程 , 凱爾特教會與羅馬教會的融合 , ...
- 
後來成為基督教歷來最偉大的講道者的屈梭多模 (John Chrysostom) 約於主後 350 年生在安提阿。他由二十歲時就寡居的虔誠的母親安修莎 (Anthusa) 撫養成人。屈梭多模的老師異教徒演說家利巴紐 (Libanius) 這樣稱讚安修莎:「天呀!基督徒中竟有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